瓷上妙色 笔出质雅

2024-04-02 12:04:22忍冬
中华瑰宝 2024年3期
关键词:刻瓷博山淄博

忍冬

蒋秀梅的陶瓷绘画与刻瓷作品清丽隽秀,沉静雅致。在她笔下,慈慧的神佛、翩妍的仕女、雄浑的山水、鲜丽的花鸟,皆简逸柔畅,意境迭出。

瓷器质地温润细腻,色泽晶莹光洁。在诸多陶瓷装饰技法中,陶瓷绘画与刻瓷讲求和雅,在保持瓷器简素风格的基础上,融诗情画意于瓷面之上,绘山水幽深,刻人佛百态,极具艺术效果。山东淄博地区的陶瓷绘画与刻瓷艺术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推陈出新,生机勃勃。出生于淄博博山的蒋秀梅,已坚守陶瓷艺术创作近50年。对她而言,瓷亦人生,人生无反复,“陶瓷艺术亦永无止境”。

瓷艺制雅韵

蒋秀梅结缘陶瓷艺术,得益于淄博博山陶瓷行业的勃兴,也得益于家学的熏陶。博山素有“中国陶琉之乡”的美誉,蒋秀梅自幼跟随家中长辈接触陶艺制作,后向退休老艺人姜永夫学习陶瓷绘画。1976年,她就职于博山工艺美术厂,正式开始从事陶瓷创作工作。在此期间,她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美术培训班,提升绘画技巧,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深入研习内画、陶瓷绘画及刻瓷理论与技法,打下了扎实的陶瓷绘画与刻瓷基础。

窑火千年,铸就了博山陶瓷的千姿百态、古朴温润。博山陶瓷承袭中原雅正之传统,以装饰秀雅的美术陶瓷为特色,尤以刻瓷为精。2021年博山陶瓷双年展在古窑汇集的颜神古镇开幕时,蒋秀梅作为首批入驻的非遗大师,既感慨于家乡陶瓷艺术的薪火相承、守正创新,又冀望借助这一平台,“把博山陶瓷推广、呈现给更多人,为颜神古镇增光添彩”。

如今,67岁的蒋秀梅仍坚持潜心创作,她的作品根植于博山陶瓷艺术传统,凝重典雅,又不失秀逸灵动。在蒋秀梅看来:“陶瓷制作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只有全心投入、全程参与,才能创作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因而,不仅是绘画、雕刻等陶瓷装饰,从坯体的设计、制作到上釉、打磨、烧制等工序,她都参与其中。

近50年的陶瓷创作,锤炼出蒋秀梅在陶瓷装饰技法上的炉火纯青,她用笔墨和刻刀在瓷面上绘就世相百态,山水简括,人物清雅,意境悠远,韵味绵长。观赏蒋秀梅的陶瓷作品可以感知到,美是其中一以贯之的要旨。以仕女、佛像为代表的人物,以及传统山水、花鸟,是其陶瓷作品中较为常见的题材。佛像的慈悲安详、仕女的雍容婉约、山水的磅礴苍茫、花鸟的秀丽轻灵,构筑成蒋秀梅的陶瓷美学世界。

遵循传统却不古板,蒋秀梅对传统题材的把握和呈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体现为“将创作者个人的生活观察、体验和思考融入作品”后的个性化设计。蒋秀梅热爱生活,并能将生活意趣提炼为艺术元素。其作品构图巧妙,技法精微,一绘一刻,皆线条流畅,细腻生动,写就自然与生命的斑斓色彩。在陶瓷技法上,她试图打破釉面绘画装饰的固定模式,结合新型釉料的油黏和流动性能,在瓷面上巧用泼、洒、浇、画、刻等技法,营造出清丽明朗的画面效果。

刀笔写精微

或工笔,或泼彩,蒋秀梅的陶瓷彩绘作品以妙色写绘山河人情,清美柔雅。《仕女图》瓷盘釉面纯净润泽,在画面中心,一位眉如远山、眸含秋水的仕女背倚山石,裙裾轻盈,神态恬静,身姿绰约,恰如杜甫《丽人行》中所云“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既富于灵动之美,又不乏朦胧婉约,极具独特的女性魅力和文雅的审美意趣。其瓷绘色彩的运用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无论人物表情,还是衣饰纹路,皆绘制入微,栩栩如生。

《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也是蒋秀梅作品中较为常见的描摹形象。蒋秀梅自小开始接触《红楼梦》书目和剧作,其内性情各异的女性角色各具魅力,触动人心,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刀笔之下,一幅幅清雅隽秀、细腻生动的红楼仕女图像得以呈现,人物造型根据故事情节而构思,形象鲜活,意趣盎然。

在博山陶瓷行业中,蒋秀梅善于将陶瓷绘画与刻瓷技法巧妙结合。刻瓷集笔、墨、色、刀为一体,需使用特制刀具在坚硬的瓷面上刻划、凿镌各式图案纹样。蒋秀梅常言:“刻瓷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瓷面光滑硬脆,容易开裂,因此刻瓷工艺难度不小,特别是用刻刀表现头发、衣纹等精细之处,颇见功力,需要创作者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纯熟的镌刻技艺。蒋秀梅的刻瓷彩绘作品在瓷面的方寸之间排奡纵横,腾转自如,其使用“密线体”刻画的仕女人物,富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美感;综合使用点刻、线刻和面刻工艺刻画的山水题材则糅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石勾勒法和西方绘画中的光影明暗对比法,使山水变化的层次更为丰富自然。

《普度众生》是蒋秀梅融合工笔重彩、釉刻、瓷刻工艺创作的一件代表作品。为了创作出富于感染力的观音形象,她参观了众多寺院壁画和雕塑,并大量翻阅以往记载有观音形象的文献和画像资料,反复揣摩研究、绘制修改,才确定了最终图样。在创作时,蒋秀梅先在画面四周用工笔重彩绘制花卉,后在釉上刻制花叶,经烧制后,再运用刻瓷技法刻制观音像,经多次烧制后刻瓷上彩,制作流程复杂烦琐。观音双目低垂,神情安详,花叶象征繁华的大千世界,作品寓意观音来到人世间救苦救难。从画稿构思到烧制完成,蒋秀梅花费了近一年时间。对她而言,“这件作品是一种超越,更是一种信念”。其作品《如意善来》,则在繁花铺陈之下,以白描技法绘刻慈慧肃穆的如来佛形象,线条勾勒流畅自然,彩绘的菩萨与尊者拜坐在如来佛身下,神态虔诚,一只彩绘的莲花宝炉位于画面正下方,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作品整体色彩典雅端严,处理精微,层次分明。

古釉绽新彩

近年来,蒋秀梅将创作重点放在了对茶叶末釉瓷器的装饰创新之上。茶叶末釉瓷器是博山陶瓷中的重要传统品类,其原料产地之一就位于蒋秀梅所在的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茶葉末釉属于铁结晶釉的一种,呈黄绿色,因釉色类如新春的碧茶细末而得名,烧制色调深浅不一,有鳝鱼黄、鳝鱼青、蛇皮绿、鳖裙绿、蟹甲青、黄斑点、老僧衣等诸多品种。其釉面上有错落的黄绿色晶点呈现,沉凝古朴,平和清丽。

在传统釉色的基础上,蒋秀梅将中国古典青绿山水绘画与茶叶末釉巧妙结合,创作出一系列“青绿山水”茶叶末釉陶瓷作品。她将《千里江山图》上的山势横亘、汀渚绵延通过釉上装饰的方式刻画在茶叶末釉面之上,画面高远恢宏,笔墨精妙,设色鲜明,艳而不俗,呈现出独特的瓷上浮雕效果。

蒋秀梅提倡:“陶瓷艺术应不断创新,凝结成每个人、每个时代的艺术创作。”这首要取决于大众的接受度和喜爱度。因而,面向大众的陶瓷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2023年,蒋秀梅带着自己的陶瓷作品参加了多项行业展会,其初心是:一方面通过作品展示,彰显陶瓷艺术独特的美学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技艺展示,让大众走近和了解陶瓷艺术非凡的工艺魅力。在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和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展会上,除传统刻瓷作品外,蒋秀梅还带去了茶叶末釉山水及花鸟系列作品,以及基于淄博红叶文化创作的“鸿运当头”系列作品,深受大众喜爱。这些作品也亮相于淄博当地的多处景区中,成为具有淄博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代表。

在蒋秀梅创办的天成阁陶瓷艺术馆的活动中,面向大众的非遗体验和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蒋秀梅期望,通过陶瓷手绘的尝试与互动,让包括儿童和成人在内的大众群体能够有更多机会近距离体验和了解,从而喜爱上陶瓷艺术。在她心中,“非遗的赓续不仅需要技艺上的传承,文化层面的弘扬和传播也十分关键”。

瓷上绘妙色,刀笔蕴风骨。蒋秀梅一生以画为媒,与瓷相伴,笔墨清雅,瓷韵流芳。关于未来,她表示会在大型陶瓷作品创作上做出更多尝试,并在陶瓷装饰技法方面寻求更多突破。或许,博山陶瓷与其他地域陶瓷文化相融合的作品也会在不远的将来与大众见面。

蒋秀梅,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首批“大国非遗工匠”,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957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博山一陶瓷世家,自70年代开始学习陶瓷制作、陶瓷绘画及刻瓷工艺,从事陶瓷艺术作品创作近50年。作品以人物、花鸟、山水为专长,意境丰富,制韵高雅。《普度众生》《群芳图》《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及省级工艺美术展赛金奖。

猜你喜欢
刻瓷博山淄博
源流“淄”味
走向世界(2024年10期)2024-03-25 07:03:47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48
刻瓷艺术浅谈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0:50
原乡(外二首)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金桥(2018年8期)2018-09-28 02:30:06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关于淄博窑系的探讨
董善习《刻瓷艺术》于9月淄博陶博会期间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