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 300192)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其承担着人体多项重要生理功能。急性肝衰竭是指患者肝脏功能在短时间内因某些不利因素急剧恶化的疾病。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发展速度快,其肝功能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如不能及时接受体系化治疗,患者将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1-2]。从当前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看,急性肝衰竭仍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急性重症,随着重症医学理念的持续发展,ICU疗护成为了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模式,ICU不仅有齐备的配套医疗设备,而且配置的医护人员数量也相对更多,急性肝衰竭患者能够在ICU中得到更为完善的治疗和护理保障[3-4]。针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既往ICU护理工作仍以常规监护护理为主,而针对性护理内容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护理水平。通过分析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需求,进一步调整、改进ICU护理相关理念是强化急性肝衰竭患者整体疗护水平的重要措施[5-6]。为明确改进型ICU护理措施对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护理价值,本文将采取分组对照分析的形式予以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1 患者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重症科收治的急性肝衰竭患者,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区间29-75周岁,平均年龄(40.7±7.9)周岁,其中包括急性肝炎致急性肝衰竭患者18例,药物、农药及毒蕈中毒患者7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区间27-79周岁,平均年龄(40.8±7.5)周岁,其中包括急性肝炎致急性肝衰竭患者19例,药物、农药及毒蕈中毒患者6例。纳入标准: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外伤大出血患者;既往有严重精神病史患者、严重失能患者。相关研究内容及信息获取情况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征得同意,相关研究工作呈报我院伦理委员会获批后开展,患者一般资料经比对确认无统计学差异,符合比对要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ICU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包括动态生命体征监护、精确给药、院感防控等。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进型ICU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护,详细记录患者自进入ICU后主要生命体征波动变化情况,其中较为重要的监测内容涉及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凝常规等,并按照医嘱及时完成各项实验室标本的采集工作,及时了解患者所存在的异常实验室结果,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病情进展,同时需要将波动幅度较大的参数以及不同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记录于床旁记录板上,以提醒其他护理人员[7-8]。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明确当前各项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仔细了解患者主诉的不适症状,记录后及时上报主治医师。此外,因为患者起病急、病情较为危重,家属往往难以接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家属的安慰,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准确告知其患者的病情以及所需要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让家属了解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也要向家属介绍治疗成功的相关病例,让其知道经过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与恢复的,提高家属对接下来救治、护理操作的配合度[9-10]。
对患者进行完善的营养支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状况,对于能够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低脂、低蛋白饮食,并保障每日能量摄入。对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精确控制混合营养物质摄入量,同时做好营养支持管路的清洁工作。
在管道护理方面,首先提升深静脉置管护理水平,受病情的影响,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水肿情况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情况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迅速变化,因此浅静脉穿刺并不利于抢救的顺利开展,需要为其实施高水平的深静脉置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强化深静脉置管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风险,一般实施一路深静脉置管即可,但是如果需要行人工肝或者是血滤则需要开通两路深静脉通道,其中一路用于实施输血、输液操作,另一路则可以作为人工肝与血滤通道。注意置管后观察患者导管口周围皮肤情况,一旦患者反馈疼痛或导管口周边出现肿块,需立即查明原因,上报主治医师后重新置管。其次,做好呼吸支持管道的护理工作,部分需要呼吸支持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在护理中注意保障气道通畅,并在实施机械通气期间根据患者痰液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实施吸痰操作,如果确定需要吸痰,则要按时做好吸痰工作,确保呼吸机管道通畅。如果患者黏液相对较为黏稠,则需要为其提供超声雾化,每次雾化时间为15分钟,每天开展2-4次。同时,也要注意胶布是否粘贴牢固,如果有松动、潮湿的情况则需要立即实施更换,以减少意外拔管情况的出现。如果患者存在意识不清、躁动的情况,也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约束,必要时可以按照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再次,要完善胃管的护理工作,部分患者会受病情影响而需要留置胃管,以实现禁食、胃肠减压,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则需要密切关注引流液的数量与颜色,并及时完成倾倒、记录以及更换等相关操作,在具体留置胃管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胃管插入长度合适,保证其处于通畅的状态,定时实现冲洗与胃液抽吸工作,同时也要做好胃管的妥善固定,避免打折、脱出等相关情况的出现。最后,做好导尿管护理,急性肝衰竭患者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肝肾综合征,进而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因此就需要为患者留置导尿管,以实现尿液数量、颜色的观察,以及时评价、了解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实现患者病情的判断。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导尿管,并保证置管的深度适宜,做好尿管妥善固定,保证其处于通畅状态,每日做好尿道口的清洁工作,一旦发现尿管污染,要及时进行更换。
用药护理方面注意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对于需要参照患者体重或其他参数确定用药剂量的,应在明确参照参数后精确给药。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保肝药物。
强化腹水护理,对于腹水量相对较大的患者,应保障其以半卧位休息,减少呼吸压力,提高舒适性。此外,随着治疗的推进,精确记录患者腹水消长情况,注意动态了解患者液体出入量。根据患者腹水情况做好相应的营养调整,限钠限水,控制患者水肿和腹水的症状。对于腹水量较大、腹压较高的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抽取腹水,以降低患者腹压,同时根据放液量为患者适当补充白蛋白。
针对肝性脑病患者,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引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量。采取生理盐水灌肠、弱酸性溶液保留灌肠等措施积极清除肠道内积存的毒害物质,结合临床医师意见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硫酸镁导泻,灌肠及导泻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基础生命参数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及粪便情况。加强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保障患者内环境平衡,对于同时存在肝性脑病和腹水情况的患者,在抽腹水时注意控制抽取量,避免一次性大量抽取腹水而引发患者内环境失衡。
肝肾综合征护理,需要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其中入量为进入人体的液体总量,出量包括尿量,胃肠减压引流量,腹水量,以及人工肝、血滤中的超滤量。同时也要监测患者肾功能,记录水肿情况并测量腹围。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监测采用人工肝进行治疗的患者血压、心率及脉搏等基础生命参数。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一旦发现红肿、硬结等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抗凝药物的使用,对凝血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严格控制肝素用量或替换其他抗凝药物。
强化患者皮肤及口腔护理工作,保障患者口腔清洁,在掌握患者口腔内酸碱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护理液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在实施口腔清洁操作之前,可以先借助pH试纸测量其口腔内的pH值,进而科学、合理地帮助其选择护理液,清洁过程中注意动作轻缓,擦洗过程中要确保护理液全面覆盖口腔黏膜。皮肤护理过程中注意规避一系列皮肤感染风险,做好压疮预防工作,在正确摆放体位的基础上,对患者骨骼突出部位垫放软垫。将因肝功能障碍而出现皮肤瘙痒的患者上报给主治医师,并遵照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痒处理,避免因患者抓挠而造成皮肤感染。
1.3 评价标准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死亡率,护理质量评分,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患者死亡率越低、护理质量评分越高代表整体护理质量越高。以正常水平为基准,患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越低,意味着患者肝功能情况越好。护理质量评分按照护理质量评价手册上的项目进行计算,总分值为100分,分为10大项,计算取平均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分析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意识状态的评价借助意识状态评分标准进行,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n(%)]表示,采用t、卡方进行验证,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前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比较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意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比较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以肝细胞大量受损,肝脏功能严重下降为主要特点的重症疾病。导致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相对复杂,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和化学物质损伤,而化学物质损伤又以药物损伤、农药中毒以及毒蕈中毒为主。此类患者病情进展往往较快,如不尽快控制病情,易引发其他脏器合并功能障碍。肝脏承担着人体重要的代谢、凝血、免疫、解毒等功能,而肝衰竭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严重,上述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相当一部分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肝性脑病、肝昏迷、肝腹水等严重问题,因此急性肝衰竭的致死率相对较高[11-12]。重症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类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急性肝衰竭作为典型的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进入ICU进行监护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ICU不仅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而且配备的临床医师及护士具备丰富的重症疗护经验。ICU护士基础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毋庸置疑,但既往临床工作中,ICU护士往往存在针对某类患者专项护理技能掌握不完善的问题,仅依靠普适性的重症护理理念往往不能达到最优护理水平,因此提升ICU护士综合能力的重点在于强化其专项护理水平[13-14]。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病情特征,相应的护理工作也应围绕该类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护理需求来安排。ICU护理工作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更完善、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15-16]。本文采取分组分析的形式明确了改进型ICU护理措施对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本文所得数据结果可知,改进型ICU护理措施显著降低了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而且相较于采用常规ICU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其两项重要肝功能指标明显更好,同时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体温等相关临床指标及意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更好,上述结果说明改进型ICU护理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急性肝衰竭患者各项护理需求,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