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蓉,张琳惠,钱黛净(江南大学附属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慢性伤口是指伤口不能按照正常愈合的三个阶段进行,愈合时间过长(>4周),进入持续的炎症状态,不能正常自愈,较多患者会出现伤口感染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大多数慢性伤口患儿在伤口有所好转后即出院或在门诊继续换药,并由其亲属负责居家护理。因此对于伤口的护理,需要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伤口护理知识,给予患儿更好的家庭护理与保护,从而促进患儿伤口愈合。但研究[2]显示,大部分照护者缺乏专业的慢性伤口照护知识,而伤口愈合速度与照护者对伤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直接相关。因此选择适宜、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非常重要,可促进患儿伤口愈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3]。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模式(PBL)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中,PBL主要强调解决问题,激发学习者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4]。微视频[5]是指时长在30s-20min的微视频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护理专业,尤其是技能操作方面,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方便课后自行学习,具有直观、便捷、易于交互等特点。本研究探讨PBL结合微视频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伤口患儿家属中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22年3月-2022年10月在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就诊的56例慢性伤口患儿及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18周岁;②符合《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2021版)》关于慢性伤口的诊断标准;③创面愈合时间≥4周者;④患儿家属具备理解、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培训后可使用网络、微信接受健康教育者。排除标准:有严重基础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慢性伤口患儿基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慢性伤口患儿家属基本情况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在为患儿处理伤口前,伤口治疗师让家属播放患儿喜爱听的音乐或动画片以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并给首次换药的患儿家属发放伤口换药健康教育手册,使家属了解伤口产生原因、用药指导、营养指导、饮食指导、皮肤护理、休息及运动指导,换药结束后告知下次换药时间。
1.2.2 试验组开展PBL结合微视频健康教育方案:①建立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健康教育小组。主要成员包括: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4名(其中一名伤口造口护士为护士长),小组成员均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和协调能力,具备丰富的伤口换药经验。②与患儿家属进行访谈:建立PBL健康教育“问题库”,使用自制的慢性伤口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掌握患儿家属对于慢性伤口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护理知识相关需求,以此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将问题分类汇总。③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对慢性伤口患儿家属进行访谈后,整理出家属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伤口防护知识、饮食相关指导、居家活动指导、日常生活指导4个方面。专科护士根据访谈结果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慢性伤口护理手册及4个科普短视频。短视频由4名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其中1名主治医师和1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负责内容的策划与设计,另外2名专科护士负责微视频录制、语音处理,后期剪辑制作,最后由护士长及副主任医师对质量及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科学性。微课视频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慢性伤口防护知识、儿童外伤急救知识、湿性愈合相关知识、伤口敷料名称及其作用、慢性伤口居家护理指导、居家护理期间伤口出现突发情况处理方法等,并由护士扮演“标准化病人”,配以背景音乐、文字、解说。此外,给慢性伤口患儿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患儿个人基本信息、伤口及周围皮肤情况、换药前后伤口照片、每次换药时疼痛评分、伤口进展情况,每次换药后进行登记,以便于动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④PBL结合微视频教育方案实施:在慢性伤口患儿初次就诊换药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充分、仔细评估伤口,对疑难慢性伤口采取多学科会诊,制订个性化伤口护理计划,操作前,专科护士对患儿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情况采取缓解疼痛的措施。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鼓励其深呼吸,放松肌肉,通过电子产品分散其注意力;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通过平时喜欢的玩具或者观看动画片以分散注意力,必要时进行药物镇痛。护士告知家属操作目的,告知换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嘱咐家属观看微视频,使其了解并配合护士处理患儿伤口,伤口处理过程中指导家属分散患儿注意力,以减轻患儿疼痛感。每次换药后鼓励患儿家属提出对伤口愈合过程存在的疑惑和问题,由专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再次评估家属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有不正确的,护士及时进行更正;建立儿童慢性伤口门诊群,家属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可在微信群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及时上传,由专科护士进行个性化指导。
1.3 评价指标 ①疾病认知度:采用疾病认知度问卷评价两组家属干预前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该问卷主要包括伤口相关知识、换药知识、伤口愈合等,分值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疾病认知度越高。②伤口愈合时间。③满意度评价:采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评价表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慢性伤口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得分、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
表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例数慢性伤口相关知识认知得分(分)伤口愈合时间(d)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分)对照组2872.6±1.230.2±5.690.3±2.4试验组2888.3±1.324.3±5.297.2±1.6 t-46.7004.086-12.809 P<0.05<0.05<0.05
3.1 PBL结合微视频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慢性伤口相关知识知晓率 慢性伤口愈合时间较长,需照护者居家护理,照护者对慢性伤口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将影响伤口的愈合[6]。由于门诊患儿就医时间较短,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内容比较零散,且换药期间由于患儿哭闹,家属对口头健康宣教内容掌握量少,导致大多数家属对伤口护理相关知识较缺乏。居家期间因某些意外需更换敷料或伤口需紧急处理时,若家属缺少护理伤口的相关知识则会导致家属惧怕触碰患儿伤口,使伤口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而影响患儿的伤口愈合。有文献[7]报道,由于居家护理和处置不当,伤口延迟愈合现象常有发生。因此提高家属对伤口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十分必要。李海燕[3]等人将12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干预6周后结果显示:观察组伤口相关知识、换药知识、伤口愈合与营养相关知识、伤口愈合与活动相关知识、伤口愈合与生活相关知识等护理知识知晓率及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通过PBL结合微视频健康教育方案,以患儿家属实际的需求和对伤口的认知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研究结果显示家属对伤口护理相关知识认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PBL结合微视频健康教育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慢性伤口的认知及照护能力,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慢性伤口的护理水平。该健康教育模式以患儿及患儿家属为中心,注重对家属的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定期评价家属对伤口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以往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盲目对患儿或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主观判断等问题。
3.2 PBL结合微视频的健康教育方案对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慢性伤口治疗时间较长,为保证治疗效果,患儿在换药及居家期间需要精心的护理干预[1]。家属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护力量,其疾病处理能力与儿童的病情发展关系密切,不当的护理行为可给患儿带来更大的危害[8]。蒋雪飞[9]等人对140例儿童小腿创伤性慢性伤口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建立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从干预第2周至第4周期间,干预组的疮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明显缩短了换药治疗时间(P<0.05)。本研究在患儿首次就诊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引导其提出问题,指导患儿家属通过微视频学习在居家期间遇到紧急情况伤口需进行护理时的方法,同时伤口专科护士通过案例教学、实物模拟教学、视频教育等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使家属能够应急处理伤口突发情况,掌握慢性伤口居家护理知识,保证患儿在门诊换药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试验组中患儿伤口的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
3.3 PBL结合微视频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儿伤口愈合,降低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10]。随着健康教育的开展,选择适宜的方式为慢性伤口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才能取得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11]。PBL结合微视频健康教育访谈及实施过程中伤口专科护士频繁地与家属进行互动交流,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时关注慢性伤口患儿伤口动态,提出指导意见,能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得到患儿和家属更多的认可和理解,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试验组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PBL结合微视频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家属对慢性伤口认知度,提高患儿家属居家伤口护理能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并提升家属满意度。本次研究由于时间和地域限制,样本量较少,纳入对象较为单一,可能导致结果存在偏移,期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