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瑢,姚志斌,沈宗欢(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 新余 338000)
院前急救是各类灾难事故发生后或对院外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法,为临床急救的首要环节,因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且多种因素均会影响病情,救治难度大,需确保院前急救质量与效率[1-2]。研究[3]指出,危急重症患者在院前时间段采取有效的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危机管理是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应对危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将相关损害避免或降低,而4R危机管理模式将危机管理分为缩减、预备、反应及恢复4个阶段,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4R危机管理模式,可尽快找出院前急救中的不足及应对方法,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4]。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对2023年5月-2023年8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采取4R危机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作为观察组,并对2023年1月-2023年4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治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0.16±5.18)岁。观察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39.75±5.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依从性良好;年龄18-9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院前急救接诊。排除标准:无法自诉病情且无人代诉病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有既往精神病史、认知障碍;伴有躯体残疾;合并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接诊后,准备好所需急救物品,尽快抵达呼救地点,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监测其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管理,开放静脉通道后,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急救措施,转运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应告知医生,并给予处理,严格按照院前转运流程,平稳、快速地完成各项救治工作,回院后与医护人员交接。观察组实施4R危机管理模式,(1)缩减阶段:①成立急诊科危机管理小组,包括院前急救护士6名、科护士长1名、质控护士3名,实施4R危机理论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进行管理工作。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其中质控护士负责收集、整理数据,初步构建风险管理方案与方案恢复,同时监督院前急救日常护理工作;科护士长负责全程的监管与筹划;院前急救护士负责方案的实施与患者日常护理。②分类既往患者资料,梳理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包括组织管理、设备、环境与患者等方面,然后团队成员沟通、讨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做好危机预防;完善护理安全制度,检查护理仪器设备性能,及时上报护理差错事件,鼓励护理人员进行分析、总结。(2)预备阶段:①建立风险预警。根据危机事件的总结,制定不同疾病救治的不良事件处理流程与应急处理预案,优化院前急救的各个环节,做好提前预防,具体措施:准备救护车所需物品、器械等,做好断电、交通拥堵等应急措施;优化出车时间,接诊后应快速发车,根据不同交通情况制定发车路径;工作人员应运用危机管理专业知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消除或减轻患者、家属的危机感。②培训与演练。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实施培训,采用视频播放、小组讨论、PPT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内容为院前急救护士职责、转运前准备、转运风险、途中工作与院内交接,并将应急预案制成演练脚本,在小组指导下,由转运人员扮演角色进行演练。(3)反应阶段:院前救治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时,应启动应急程序,按照流程逐级汇报,对此次意外事件的种类进行辨别,判断其影响,做出有效应对、处理。(4)恢复阶段:①危机结束后,小组成员用PDCA循环对院前急救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应对措施等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改进方案,再培训小组成员,增加经验,提高小组成员危机事件处置能力。②每月召开质控会议,对质控情况进行反馈、分析、整改,指定专人对整改措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1.4 观察指标 ①抢救成功与意外事件:统计两组抢救成功(抢救后72h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意外事件(仪器故障、急救物品缺/失、给药错误等)情况。②抢救指标:统计两组有效救治时间与救护车到达时间。③护理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包括四个方面(护理技巧、沟通方式、健康宣教与护理态度),总分100分,其中>85分、60-85分与<60分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抢救成功、意外事件、护理满意度、性别)以%和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及抢救指标)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抢救成功与意外事件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意外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与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抢救指标 观察组有效救治时间与救护车到达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s,min)
表2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s,min)
组别(n=75)有效救治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对照组60.37±6.3237.62±4.17观察组48.75±6.5535.20±4.41 t 11.0563.453 P 0.0000.001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院前急救负责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医疗服务开展的前端,其处理是否正确,与患者的生存情况与后续的康复情况密切相关[5-6]。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且复杂多变,且病情影响因素较多,如环境变化、设备与人员的减少,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变化、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及躁动等,同时转运过程中的病情监测不到位、患者病情不稳定与机械通气等均会对患者的转运安全造成影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7-8]。因此,对院前急救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4R危机管理理论中包括缩减、预备、反应及恢复4个阶段,其中缩减是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降低,为该理论核心;预备是增强组织应对危机能力;反应是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危机;恢复是控制问题后,组织管理人员对恢复工作、经验的总结[9-10]。有研究[11]将4R危机管理理论用于手术患者中,发现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意外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效救治时间与救护车到达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6.67%(65/75)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3%(73/75)更高,说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使用4R危机管理理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4R危机管理理论中以患者为管理的核心,成立急诊科危机管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明确各成员的任务,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讨论分析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管理方案,做好危机预防,如完善相关制度、检查仪器相关设备等,缩减院前急救中风险因素的危害性,可将院前急救工作效果、质量有效提高,促使护理人员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小组内成员对于自身工作全方位的把控,提供科学、合理的医疗处置[12-13]。同时4R危机管理理论中在预备阶段通过总结危机事件,对不同疾病救治应急预案与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进行制定,优化院前急救至院内救治各个环节,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与预备力,提高风险处理能力[14]。在反应阶段主要是对危机出现时可正确地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机事件的危害降低。在恢复阶段总结、分析危机事件,并从中积累相关经验,不断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发掘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应改进计划,通过PDCA循环,从根本上做到风险问题的缩减,提高护理人员的院前急救工作效果,形成良性循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5]。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使用4R危机管理理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