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余利,龚媛,李杨莉,孙梦茹,王婷婷,郭燕平,李惠玉(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江苏 南京 210001)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由注射座和导管两部分组成的可长期留置于体内的输液装置,其适用于需长期输注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及频繁采血者,输液港可以将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直接输送至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的中心静脉,降低了肿瘤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1-2],同时还能缩短管路维护时间,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生活需要他人照顾的依赖度[3]。但是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后切口愈合时局部瘙痒明显,如果患者挠抓切口,可能会导致切口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输液港囊袋切口在愈合前多使用纱布+IV3000透明敷料,该方法须每48h换一次药,但纱布覆盖不利于观察切口的异常情况。本文通过对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内科2020年1月-12月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202例患者分组,使用不同敷料后观察输液港囊袋切口感染情况,发现使用氯己定敷料覆盖切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内科2020年1月-12月的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置管方式: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②操作者及维护者经过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③港体均埋植于锁骨下;④采用单腔硅胶导管;⑤患者年龄为18-65岁。排除标准:①不能按规定时间到门诊换药;②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均不会使用微信功能;③对碘伏、IV3000及氯己定过敏者;④合并其他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导管留置时间<30天者。将其分为对照组(碘伏+IV3000组)和观察组(氯己定组),对照组:101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3例,年龄24-65岁,平均(50.15±10.00)岁,主要包括肺癌28例,食管癌22例,肠癌19例,其他32例。观察组:101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1例,年龄19-65岁,平均(50.64±9.76)岁,主要包括肺癌32例,食管癌26例,肠癌12例,其他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操作规范 置管操作和护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6版),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操作前七步洗手法,无菌屏障最大化。
1.2.2 维护方法 由肿瘤专科护士和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按照常规流程进行维护,置管24小时后进行常规换药。观察囊袋缝合处有无红肿、硬结、脓性分泌物,使用75%乙醇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清洁皮肤,再以碘伏消毒皮肤三遍,消毒范围大于10cm×12cm,充分待干。(1)对照组常规使用10cm×12cm的IV3000透明敷料固定,囊袋缝合处有渗血、渗液及贴膜松动时需及时更换,无异常情况则7天更换一次。出院拔除蝶翼针后,对照组予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及切口,外贴10cm×12cm的IV3000透明敷料固定,无异常情况则每48小时进行一次换药。(2)观察组予以葡萄糖酸氯己定透明敷料固定无损伤针,敷料的凝胶部分须覆盖囊袋切口。出院拔除无损伤针后,常规消毒后予以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覆盖穿刺点及切口处,凝胶块可吸收渗血、渗液,当凝胶块已饱和或膨胀、贴膜出现松动或卷边时及时更换,如果没有异常则7天更换一次敷料;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向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①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②敷料出现卷边或脱落时,及时到门诊进行更换;③切口拆线前禁止淋浴。建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微信群,患者群名称备注为“置管日期+姓名”,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每班进行导管的交接,观察穿刺点及切口情况,有异常情况时须及时处理。出院后,敷料及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情况时,及时拍照并上传图片到微信群中,由两名肿瘤专科护士和一名静疗专科护士进行指导和答疑,评估敷料和切口情况,分析是否需要立即回院换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30天内输液港囊袋缝合处有无红肿热痛、硬结、分泌物等感染症状。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义的局部感染判断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感染表现为囊袋切口处红肿,中度感染表现为囊袋切口处皮肤出现硬结,重度感染表现为囊袋切口处出现脓性分泌物[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输液港囊袋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置管后30天内发生局部感染的总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液港囊袋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输液港囊袋切口换药次数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置管后30天换药次数(2.45±0.57)次,对照组(5.32±0.88)次,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者对换药程序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02%)高于对照组(9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1 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可以降低输液港囊袋切口的感染率 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液有碘伏、乙醇、氯己定等,每种消毒液各有优缺点。氯己定这一类消毒剂自1954年问世以来,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研究表明,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的抗菌作用可持续释放到皮肤下,隔离外来37种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长效抑菌活性,在国外,其已广泛应用于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中[5-8];有文献证实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可以减少穿刺点皮肤菌落数和导管细菌定植,美国国家健康和保健研究所(NICE)建议将其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9-10]。新置的输液港,由于港体的埋入,港体上方会留一手术切口,现有国内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中关于输液港囊袋切口的敷料的选择并未涉及,临床中常规使用透明膜+无菌纱布覆盖囊袋切口。肿瘤化疗患者是特殊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1]显示恶性肿瘤及姑息性化疗是引起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囊袋切口感染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发生局部感染的概率为5.94%,对照组为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敷料透明的材质能直观地观察切口情况,凝胶垫可长效抑制细菌生长,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2 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可以减少换药次数 根据王建荣编著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12]要求:纱布敷料与透明的半透膜敷料(TSM)一起使用,则被视同为纱布敷料,对照组应每48h更换一次,更换次数的增多会增加患者局部感染的发生风险。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它由一块含有洗必泰的凝胶垫和透明黏性敷料组成,凝胶垫可以持续释放抗菌物质,其吸收渗液、渗血的量可达本身体积的3倍,即使切口有渗血或渗液,也不影响对切口的观察,最长可7天进行一次换药。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换药次数为(2.45±0.57)次,对照组为(5.32±0.88)次,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港切口缝合后一般7-10天即可拆线,在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使用洗必泰敷料覆盖切口,若无异常,只需7天换一次药,无需频繁往返于医院,尤其是偏远农村换药不方便的患者,选择洗必泰敷料可以减少换药频次,降低感染风险[13]。
3.3 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具有柔软、弹性足、长效抑菌等特点,能够减少敷料对皮肤的紧绷感,可充分吸收渗血、渗液,降低输液港囊袋切口的感染率及换药次数[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可以减少输液港囊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换药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预防输液港囊袋切口感染中使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