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幼儿园 叶 蕊
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幼儿教育效果日益关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促使幼儿全面成长,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探究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合理组织与科学指导,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全方面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教师需加强重视,采取不同的方式,健全幼儿教育工作体系。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加深幼儿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各项教学活动。该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借助园内场所,围绕教学目标,为幼儿设计探究活动情境,让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主分析、发现、合作与提问等,获取相应的信息。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实践,当前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科学实验探究型、科学探究发现型。另外,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还可以不断地培养自身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教师在幼儿教育阶段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促使他们尽快熟悉外界的事物,增强社会适应性。
首先,幼儿正处于思想认知发展的启蒙时期,教师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探索外界的机会,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推动幼儿实现全面成长。但幼儿的整体感知能力偏弱,多数幼儿无法自主解决问题,一些意外很容易挫伤他们的探究积极性。所以,在探究期间,教师要注重科学指导,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完成既定教育任务。
其次,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受到天性的影响,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形成一种依赖感。教师选择合理的方式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并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可以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方便幼儿与教师在沟通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这种教育模式不但能减少之前教育中存在的教学阻碍,还可以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积极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最大化发挥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育人作用。
最后,教师选择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注重有效组织与指导,能让幼儿拥有良好的活动体验,使他们渐渐塑造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品质,培养幼儿的社会参与能力。
基于此,教师需全方位分析、客观看待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有助于推动幼儿教育的深化改革。
在联系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主要将幼儿通过活动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作为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的关键,整个教学环节忽视了对幼儿其他思维品质的培养,导致科学探究活动教育质量不佳,不利于幼儿的成长。而且,幼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还会渐渐产生消极的学习兴趣,难以体会到该活动的实质意义,为教师后续活动的推进增添了不小阻力。同时,部分教师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多强调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忽视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很容易让幼儿从小出现学习认知偏差的现象,无法实现既定教育目标。
因为幼儿的探究能力比较弱,部分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期间,基本是选择以自身为主导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机械性地完成活动任务。虽然幼儿可以在整个活动探究中取得一定的学习收获,但他们的思维受限制,并且在学习期间对教师的依赖性变强,难以锻炼探究思维。虽然部分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做出了相应改变,为幼儿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时间,但因为自身的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掌握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这导致教师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超出了幼儿的认知发展区,整体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不足。
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经过对外界事物的分析,提升自身探究能力的学习过程。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时,为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幼儿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往往会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直接给予其解决方法,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这导致幼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很难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效果不显著。
以上是当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深入探讨,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制定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实施方案。
要想全面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水平、增强指导效果,教师应转变之前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习《指南》的相关内容,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认知。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出系统的教学计划,促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内容众多,部分内容超出了幼儿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如果直接加入探究活动,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畏惧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多维分析探究活动内容,抓住幼儿的思想认知特征,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目标。这既能为后续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做铺垫,还可以推动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水龙卷来袭”科学探究活动为例,这是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让幼儿经过实验认识到龙卷风形成的基本原理,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本次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所以在设计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联系《指南》提出的要求,借助生活中的材料设计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到大自然现象的本质属性。教师可以设计“初探龙卷风—探索不同瓶子的漩涡奥秘—搅拌棒的新探险—龙卷风交流盛会”四个环节,循环渐进,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经验。而且,教师也可以结合中班幼儿的发展特征,设计教学目标,比如:经过活动探究,初步认识到龙卷风的形成原理与形态;了解旋涡现象,学会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水中龙卷风;强化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支撑。
在幼儿教育阶段,为发挥出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注重环境创设的意义。良好的探究活动环境,不仅能减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抵触感,还可以为幼儿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配合教师展开活动,争取让每个幼儿都能取得不同的学习收获。为达到这一教育效果,教师需要转变之前的教育思路,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环境,从而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进入活动状态,全身心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当中。另外,科学探究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探究性、启发性更强,在创设活动环境时,教师可以延伸环境范围,以最大化地发挥出课堂育人功能。
以“水龙卷来袭”科学探究活动为例,因为幼儿对龙卷风、漩涡等名词比较陌生,如果教师直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往往会产生一种迷茫的情绪。所以,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基于幼儿的生活认知经验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环境,引发幼儿探究动机。例如,教师可以联系本次探究活动的目标,基于幼儿在近期经历过的台风天气,并为幼儿提供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分别表述台风带来的影响,引起幼儿的关注。部分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到旋转的风,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幼儿制作龙卷风的欲望。期间,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提出科学活动探究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课程,要想保证教育质量,教师还应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以推动科学探究活动的有序进行,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幼儿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为此,教师可以转变之前的教育思路,创新探究活动的方式,将课堂全部归还给幼儿,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加深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知,提高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工作的实效性。此外,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他们的认知经验多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注重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保证幼儿可以深入理解探究活动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促使幼儿从小形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以“水龙卷来袭”科学探究活动为例,讲解到有关龙卷风的形成与漩涡的内容时,教师需在幼儿猜测过后为他们提供一些值得探究的活动材料,如连接器、矿泉水瓶、各类饮料瓶、搅拌棒、开口矿泉水瓶以及色素等,让幼儿根据之前的讨论和自己的认知,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经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到,幼儿会用不同的方式摇晃矿泉水瓶,得出不同的活动结果;有的幼儿开始尝试用不同的瓶子制作龙卷风模型,逐渐掌握龙卷风的制作规律。但整个实验环节,幼儿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度及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例如,幼儿应用矮的带有包装纸的雪碧瓶子进行试验,难以看到漩涡的形状,此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性语言,如:“看不到里面的情况时,还可以想想有什么办法?”促使幼儿自主思考,保证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不断“解放”幼儿的探究思想,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让他们自主实践,活跃课堂气氛,促使每个幼儿都能保持高涨的活动热情。
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且他们在活动中会有新的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教育模式的限制,科学组织教育活动,使他们全方位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重点、难点,关注幼儿的活动行为,注意监督与记录,以此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深入思考、互相讨论,让幼儿在分享中强化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促使幼儿认识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水龙卷来袭”科学探究活动为例,在探索完漩涡的奥妙后,幼儿已经对龙卷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基础认知,有的幼儿会根据龙卷风的形成规律,尝试利用材料自主搅拌出漩涡。这时候,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入科学区,自主挑选不同的活动材料。多数幼儿会选择筷子与矿泉水瓶并开始搅拌。为了更好地展示出漩涡的形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指导,让他们思考什么物品可以让漩涡表现得更加明显。部分幼儿选择了色素,部分幼儿则选择纸张、树叶等,他们能直观看到添加的事物被水卷动了起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整个环节,教师应分析幼儿的观察行为,并以此为准调整后续活动规划,保证每个幼儿都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合作中形成优秀的科学探究精神品质。
成果展示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不但能巩固幼儿的学习,也可以让教师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向。教师应注重评价的作用,转变之前终结性评价的形式,基于幼儿的整体学习过程丰富评价内容,认可幼儿的活动成果。这既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认可,最大化发挥出幼儿的能动性。
以“水龙卷来袭”科学探究活动为例,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活动成果,在课堂中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表述水龙卷形成的原因;从龙卷风制作装置、实验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把每个方面分成一到五个等级,让幼儿分别在不同的等级中放入相应的小红花数量,使他们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在二次评价时,教师应先认可幼儿的探究活动成果,对他们进行赞扬,如“你们都是小小科学家,提出了好多问题,你们真棒!”等,再针对性评价幼儿的过程性表现和最终的成果展示,促使幼儿可以做到持续探究,进而完善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结构。
综上所述,教师要优化教育流程,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指导,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计划,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此外,教师还需从活动目标、活动环境、活动材料、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丰富科学探究内容,助力幼儿更好地成长,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