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2024-04-01 20:14:08福建省龙岩莲东小学天马校区朱香莲
天津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提质青蛙双减

■福建省龙岩莲东小学天马校区 朱香莲

“双减”政策的落地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改革步伐,优化了时下育人环境。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探寻“双减”本质,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依托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落实育人目标,缓解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要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泥潭,改变知识本位教学观念,切实围绕低年级小学生感性学习需求设计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渗透语文素养培育目标,打造有趣、有序、有料的语文教学新样态。

一、“双减”政策内涵解读与校本情况

近年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教育功利性问题明显;二是校外培训过热,超前培训、追求资本利润问题存在风险隐患。这些问题导致学校教育主阵地功能弱化,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针对上述现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一方面要求教师优化作业设计,促使作业功能全面归位,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更好的学习巩固效果,实现作业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另一方面,“双减”看似在“做减法”,其实对教师提出了“做加法”的要求,强调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知识内容充分内化,以此弥补作业数量减少的缺失。

但是反观教学实情,“双减”下的语文课堂并未发生质变,教师依然存在“经验主义”思想,突出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主观经验覆盖学生需求。部分教师习惯以参而教、依经验而教,教学思维已然固化,课时教学以“知识点”或“知识团”为导向,知识讲完了,也便意味着教学结束了,对学生整堂课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关注不足,脱离了生本需求。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决定课堂效果,无论是“双减”还是“新课标”,均主张教师守正创新。然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力度显然不足,“一本教材闯天下”的问题严重,信息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生活化思考、实践式引导等教学方法缺失,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充斥大量的知识点,教学节奏过快导致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枯燥地讲课文、解课文、做训练,“三点一线”,语文本身魅力十不存一。“双减”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需要教师切实根据自我教情审视教学不足,在迎合“双减”政策的同时,兼顾学生学习的需要,突出课堂的主体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有效调整教学方向,丰富教学成果。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调整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双减”政策的本意是践行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双减”表象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内里却为教师附加了更多教学要求。从教情现状出发,“双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角度做出优化调整:

第一,必须由传统教师经验本位向现代化以生为本过渡。低年级小学生趋于感性认知,理性的经验教学会限制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执教时要打破知识点或知识团为导向的课堂布局,注重围绕“激趣”来优化教学设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收获,保证学生学足、学会,将“教师课堂”转变为“学生课堂”。第二,必须尽可能创新教法。小学生具有较短的审美周期,一成不变的固化教学流程很容易造成学生审美疲劳。所以,教师要善于创新教法,如激情的课堂导入、异质的分组探究、活泼的游戏教学、生活化实践学习等,通过丰富教法,让每一天的语文学习都充满乐趣和期待,以此唤醒学生活力,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低年级小学语文知识并不难,可视为“扫盲”阶段,通过上述手段调整教学结构,打造“趣语文、活知识”课堂,必然能够落实提质增效目标。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提质策略

(一)激情导入,激活兴趣——奠定高效教学开端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具有多元价值取向。低年级学生刚刚脱离幼儿教育,正式进入语文学习,对语文是什么、学什么等问题还无法具体思考,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建立适当的认知支架,减缓幼小知识坡度,充分发挥导入环节激趣引学功能,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奠定高效教学的开端。

例如,在《青蛙写诗》一课教学中,本课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短诗,诗文充满天真的童趣,教师可以通过“猜一猜、折一折、说一说、读一读”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导入,引出教学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首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主角青蛙进行猜谜:“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候有尾没有腿,大了有腿没有尾。”学生很快猜到是青蛙,教师要给予其表扬。其次,教师让学生取出纸张,带领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比一 比谁折的青蛙跳得高,在趣玩中逐渐升高课堂温度,聚焦学生课堂注意力。其次,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引入教学主题:“谁能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青蛙先生有哪些本领呢?”学生在叽叽喳喳的讨论中给出确切答案,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捕捉机会,引出《青蛙写诗》课文学习:“青蛙不光会捉害虫,它还是一位诗人呢!”猎奇的话题不仅再次聚焦了学生视野,而且自然引出了课文主题。最后,在趣味导入的铺垫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三个趣味学习活动——我跟青蛙学认字、我跟青蛙学写诗、我跟青蛙学写字,聚焦听说读写语文要素,在生动的课堂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删繁就简,精准施教——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语文教学提质增效难以一步到位。教师需要从“减负”出发,在教学准备环节下功夫,充分研读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解构教材,删繁就简,减少不必要、重复性的知识点,将更多精力放在基础型、创新型以及习惯养成型任务设计方面,以此丰富教学内涵,加强指向引导,将教学目标更多聚焦在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发展维度,让素养目标充分渗透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增加学生学习收获,助力其长远发展。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精简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首先,以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文本,朗读过程中融入情境,通过语言艺术创设符合文本意境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语感,激发学生兴趣。其次,熟读全文后,教师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是怎样作画的?用什么工具作画的?”基于朗读铺垫,学生踊跃回答:“他们是小动物画家,是用脚和蹄子作画的。”再次,教师围绕画作内容带领学生体会文本隐藏的修辞,探索“画枫叶”“画梅花”与动物脚印的关系,在互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其实是小动物画家在雪地里奔跑留下的脚印,从而促进学生对比喻修辞的理解。最后,教师针对最后一句文本进行延伸,抛出问题:“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作画呢?”将青蛙的缺席与其冬眠的习性结合起来,向学生科普趣味小知识,再为学生设置一道思考题:“假如青蛙睡醒后看到满地的画作,它会说些什么呢?青蛙先生如果参与作画,会画出怎样的图画呢?”通过开放性的延伸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四、小组合作,思维碰撞——课堂迸溅智慧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需要教师善于“让位”,学会“偷懒”,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发散思维的平台,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无疑是一剂良方,教师以任务为驱动,组织学生合作展开任务探究,在交流互动中衍生新奇的想法,在思维碰撞中促使课堂迸溅更多智慧的火花。

例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教学中,首先,教师基于长期观察和学情分析,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为合作学习小组,一方面兼顾组内成员优势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保证组间探究能力趋于平衡,通过科学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动能。其次,教师深入研读课文,提炼出知识要点,生成螺旋递进的学习任务:初读课文,圈画陌生字词,小组成员合作认读,锻炼自主识字能力;反复朗读课文,小组间展开朗读比赛,可以齐读、分角色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够将课文朗读得更通顺有感;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分析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谁发布的通知,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总结前三次通知失败的原因和最后一次通知成功的原因;阐明这个故事的道理,归纳写通知需要注意的事项。抛出学习任务单后,教师带领学生逐一完成各类任务,给予小组充足的讨论交流时间。最后,各组递交任务报告,师生共同评价,并针对表现性任务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以此打造层层递进、步步反馈的课堂学习样态,促成教学评的一致性,帮助学生实现理解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每位学生都能大胆表达自我见解,抒发学习感想,思维碰撞间直抵知识本质,获得丰厚的成果。

五、游戏激趣,寓教于乐——升华动态学习体验

不可否认,游戏对小学生而言犹如水之于鱼,尤其是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是其天性使然,将语文知识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呈现,一来可以打破传统依参而教的教学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来可以减缓语文知识与学生认知间的客观坡度,促进学生轻松理解。同时,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育常用的手段,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认知方式,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再现游戏情境,对拉近师生关系,升华学生学习体验而言大有裨益,这是“双减”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一大“法宝”。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观察教材编排可以发现,很多识字知识体现了浓郁的游戏性,如“对韵歌”“猜字谜”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多样化的识字游戏活动,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课文原有猜字谜的基础上,广泛搜集更多有趣的字谜进行课堂呈现,让学生猜个痛快。如“国有家没有,回有去没有——口”“十张口,一颗心——思”。再如,结合对联文化呈现一些更具寓理的字谜,考验学生逻辑思维:“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每堂课抽出一些时间组织学生玩一玩猜字谜游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识字积累,还可以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参与感。除此之外,很多低年级语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如《文具的家》《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教师可以依托课文故事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打造动态课堂,以读促演、以演悟读,在融情入境中进一步帮助学生体悟课文蕴含的丰富哲理,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六、链接生活,注重实践——促进语文知识内化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课程,不仅是生活常用的交际工具,而且富含丰富的人文思想,通过语文教学,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习得正确的生活道理,汲取优质的文化养料。很多课文都是生活现象的缩影,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一地将目光放在表象文字层面,还要充分链接生活,以生活“源头活水”浇灌语文之“根”,以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学中,这是一篇结合自然生物知识的童话故事,却蕴含着生活的大道理。教师可以抓住小壁虎借尾巴屡屡碰壁的原因开发生活教育线路,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借”与“不借”的道理。如“假如朋友弄丢了家里的钥匙,向你来借,你会不会借给他?”学生自然持否定态度,教师则可以将小壁虎借尾巴和朋友借钥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比较,得出结论——有的物品具有特殊性,如小壁虎的尾巴、房屋的钥匙,即使借给他们,也无法发挥它本有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个生活例子:“同桌忘了带铅笔,而你恰好有两根,你会借给他吗?”很多学生持肯定态度,教师给予表扬,并向学生阐述乐于助人的道理,借生活典故延伸课文内涵。

再如,在《朱德的扁担》一课教学中,当代很多小学生都不知道“扁担”为何物,故无法感悟扁担挑粮的分量,很难深入理解朱德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基于此,教师为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实践任务:搜集生活废弃材料,自制一根扁担。材料搜集完毕后,教师一边为学生讲解扁担凝聚的劳动智慧,一边指导学生制作扁担,之后组织学生用自制的扁担开展“挑粮”比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扁担的分量。通过这一生活实践活动的铺垫,学生可以直观想象到红军战士挑粮的艰辛,再读课文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愫,春风化雨般渗透了红色文化教育。

七、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素质教育公平,而且有利于改变教师“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本意便是顺应“双减”政策,从根源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课堂收获,从而减轻课外学习负担。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结合低年级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趣出发、动静结合,为学生带来更多彩的语文学习体验,让素养之花自然绽放于课堂之上。

猜你喜欢
提质青蛙双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2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为城市提质而歌
西江月(2020年1期)2020-01-19 01:17:50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18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