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路径探析

2024-03-31 08:51赵超德
今日财富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政府财务报告会计准则

赵超德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资源的重要承担者,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下需要更加严格的财务管理和报告。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之一,其管理不仅涉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还关系到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规性。因此,针对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对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及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新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探讨了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流程规划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路径,以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公共部门会计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其不仅涉及会计制度的调整,更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因此,探析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政府会计准则概述

(一)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

现行的预算会计标准体系难以应对新形势和新情况的需要。传统会计标准体系在反映政府财务状况、成本费用以及运行绩效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提供准确、完整的政府财务信息。这使得政府的资产负债管理、运营成本分析以及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合规性受到了挑战。

全国人大、审计署、实务和学术界专家等不同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纷纷提出,应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以建立能够真实反映政府财务状况、成本费用和绩效的政府会计体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中,政府会计改革被明确提出,并被列为重要任务。这些文件强调了建立能够真实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成本费用和绩效的政府会计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此外,新《預算法》的要求对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按照年度编制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这一要求意味着政府财务报告需要更加全面地反映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以及财政中长期的可持续性。

(二)新政府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首先,关于关联交易的处理方式是新政府会计准则的一个显著特点。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在于,国际准则要求对国有事业单位的关联方情况进行详细披露,而我国新政府会计准则并未将所有国有事业单位都视为关联方。这种区别反映了我国政府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监管体系。

其次,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也是一个显著特点。根据新政府会计准则,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现行制度的允许转回不同。这一规定可能是为了保持财务报告的谨慎性,避免在未来期间的变化中对资产减值情况进行过多干预。

最后,新政府会计准则在高风险和新业务方面有所突破。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包括《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事业单位年金基金》《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等,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和事业单位的需求。这些准则提供了更加精细的会计规则,以应对高风险和新兴领域的复杂财务问题。

(三)新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新政府会计准则旨在提高财务透明度、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显著影响。

首先,记账方式的改变改善了原有账目问题。在过去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一般不会将资产明细按季度或时间段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记录,这导致了资产信息的混乱和不透明,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准确性。新政府会计准则采用了“双基础”核算方法,其中财务会计核算采用了“权责发生制”,而预算会计核算则仍然采用了“收付实现制”。这意味着事业单位需要同时进行两种核算方法,即平行记账。这一改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其要求事业单位将资产明细按时间段和责任发生的原则进行明确记录和核算,改善了过去的问题,使资产管理更加透明和精确,账目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减小,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其次,重新定义清算闲置资产。新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明显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固定资产的新定义。在过去,许多事业单位存在采购重复和无效资产的问题,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价值,或没有有效地规划和实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导致在不清楚实际需求和资产重要性的情况下,重复采购固定资产。根据新准则,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被定义为“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这一定义强调了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和实际使用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持有资产。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流程规划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明确、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导致资产在购置、登记、折旧、盘点和报废等方面存在混乱和不一致性。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政策和流程可能导致不当决策,影响了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保值增值。此外,缺乏明确的政策也容易引发管理漏洞和财务风险,导致事业单位难以对资产进行合理的监控和评估。

(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仍采用手工或简单的电子表格方式来管理资产,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这导致出现了数据的不准确性、时效性差以及难以追踪和监控资产等问题。信息化水平不高不仅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效率,还增加了工作量,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

(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的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规范,或者这些政策和规范不够详细、具体。缺乏明确的政策和规范可能导致管理措施的不一致性以及执行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通常面临着有限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建立和维护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这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疏漏和错误。

(四)固定资产核算和财务报告待优化

固定资产的准确核算对于合理决策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至关重要。然而,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包括资产的折旧计算、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等方面的问题。这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财务分析的可靠性,降低了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五)与政府和外部缺乏足够的协同管理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再是一项孤立的任务,而是需要与政府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的重要课题。然而,部分事业单位与政府和外部缺乏足够的协同管理。一方面,事业单位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权和分散管理体制,各单位或部门的运作相对独立。这种分权结构导致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协同管理难度增加,因为需要协调和合作的单位较多。另一方面,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可能难以获得充分、准确的信息,了解事业单位的运作和财务状况,这导致难以进行有效的协同管理。

三、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路径

(一)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流程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政策和流程有助于确保这些资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帮助单位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来减轻潜在的风险。首先,在制定政策和流程前,要明确政策和流程的总体目标和原则。这包括确认资产的准确登记、合规性、维护、折旧等。

其次,在制定政策和流程前,要研究和借鉴行业内的最佳实践。了解其他组织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流程。

再次,要确保政策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的资产分类和计量原则。这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最后,制定清晰的资产登记流程,包括新资产的采购、接收、验收和登记程序。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并规定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要求。此外,规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政策,明确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折旧率等,确保政策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首先,选择适用的资产管理软件,能够自动化资产登记、折旧计算、维护管理等任务。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人为错误。

其次,将所有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这有助于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再次,使用条码技术标记资产,以便实时跟踪资产的位置和状态。这将提高资产的可见性和管理效率。此外,还可利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实现固定资产的远程管理和监控。这将允许管理人员随时随地访问资产信息。

最后,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分析固定资产数据,以便发现趋势、预测折旧和维护需求,以及支持决策制定,生成自定义的报告,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三)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建立明确的政策和流程,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这些政策和流程应包括资产采购、登记、折旧、维护、盘点、报废和处置等方面的指南,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准确地执行。同时,政策应明确授权和审批的流程,确保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可以进行相关活动。

其次,为每个固定资产建立唯一的标识符,如条形码、标签或序列号。这有助于快速识别、跟踪和核对资产。所有的资产信息,包括购置日期、成本、供应商信息和折旧计算等,都应被记录在一个中央数据库中,并进行定期更新。

再次,定期的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应制定明确的盘点计划,包括全盘点和抽样盘点,以验证资产的存在和状态。同时,建立明确的责任人,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最后,建立访问控制机制。使用密码、身份验证、访问卡等方法来限制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可以查看和操作相关信息。

(四)优化固定资产核算和财务报告

通过优化核算和报告流程,可以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得到准确反映。这有助于避免资产被低估或高估,从而使资产价值最大化。首先,建立明确的固定资产核算政策和流程,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这包括确立资产的分类标准、计量方法、折旧政策、盘点程序以及报废和处置流程。明确的政策和流程将有助于保持资产一致性,减少错误和不规范操作。

其次,引入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或事业单位资源规划系统,以自动化核算流程。这些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和跟踪资产的购置、折旧、维护、盘点和处置,减少了手工处理和人为错誤的机会。这些系统提供了实时的数据访问和分析功能,有助于更快速地生成财务报告。

最后,建立标准化的资产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所有资产信息都按照相同的格式和标准进行记录。这包括统一的资产编码、分类体系、命名规则以及数据字段。标准化数据有助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减少混淆和错误。

(五)加强与政府和外部的协同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应积极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以确保双方信息的流通顺畅。定期与政府官员、监管机构代表和其他关键人员会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政策动向。

其次,事业单位要确保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财务和税务方面的规定。及时向政府提交必要的财务报告、税务申报和合规性文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减少潜在的法律风险。

再次,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参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政策制定讨论、建议和倡导,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以满足事业单位和行业的需求。这种参与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理解政府的政策方向,从而为其未来的战略规划提供有益的信息。

最后,事业单位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项目和公益活动。这有助于事业单位树立良好的声誉,增强与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需要更加注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培训、引入现代化软件和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确保公共资金得到有效使用。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宿松县复兴西片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局)

猜你喜欢
新政府财务报告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浅析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