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研
用朴实真诚吸引留住更多游客
人造月亮、飞马踏冰、冻梨变刺身、豆腐脑放糖、吃地瓜配勺、热气球在松花江起飞……这些让哈尔滨本地人都从未感受过的“陌生”家乡,在2024年伊始,成为最热的网红城市。网友评论说,哈尔滨接住了“泼天的富贵”,为“开门红”打了个样儿。
据哈尔滨市文旅局测算,今年元旦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41.4%;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同比增长791.92%。
据携程发布《2024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哈尔滨旅游热度从元旦延续至春节假期,而春节期间哈尔滨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超14倍,超全国增速两倍。
为什么是哈尔滨?
早上七点,哈尔滨的红专早市已人山人海,卖包子、馄饨、羊汤的小摊上早已经坐满了人,一些卖油炸糕、肉蛋堡的网红小摊前排起了长长的队,有的已经排出去约一百米。各家小店蒸腾的热气让整条街看起来“仙气十足”。
很多热门旅游城市应该都没有想到,开年最大的“对手”竟然会是哈尔滨。作为地球上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超大型城市,哈尔滨的优势和劣势十分明显。
众所周知,北方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地面上泥土冻得挖土机都挖不动,没有办法施工,一年要耽误好几个月,从11月份开始,要到第二年4月才能完全恢复。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与之相反的是,工业时代留下的底子加上地理纬度的优势,哈尔滨是非常适合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的地方,而它本身就是传统旅游城市。
事实上,眼下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冰雪大世界蹦迪”、“索菲亚教堂拍照”、“洗浴中心过夜”等项目,早在多年前就已悉数登场。
尽管成为网红需要一定的运气,但哈尔滨的走红其实有迹可循。
黑龙江文旅厅厅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哈尔滨的爆火不是偶然,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此前,他们策划过“淘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IP,还邀请了文旅博主合作,注重游客需求。“哪里不满意我们调整哪里,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游客感到舒适和被尊重,“用游客的思维来换位思考”是吸引和把游客们留下来的“秘诀”。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哈尔滨的“火出圈”关键在于传递了一个品质、温情和善意的城市形象。包括推出免费“地铁摆渡票”、连夜更换公交站牌、给地下通道铺地毯等在内的举措,是城市与游客、市民的同频共振和良性互动。
各地文旅“卷”上热搜
在哈尔滨冰雪游带动下,国内旅游消费也在全面复苏。
中国旅游研究院做出旅游经济形势持续积极乐观的预期,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出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2.64亿人次、1070亿美元。
各地文旅成了2024年一开年最卷的行业。
1月9日,河南文旅开启“题海战术”,四天发布112条视频。之后“山河四省”开启内卷模式,并带动陕西文旅、湖北文旅等各地文旅频繁更新,电脑“累冒烟”、在线改名、土味喊麦等等,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此后,各地文旅纷纷开启“摇人”模式,吉林文旅请网红白冰推广家乡;江西文旅在线喊话刘涛、邓超等江西籍明星给家乡上分;重庆文旅找来肖战,河北文旅找到赵丽颖,河南文旅请来王一博等等。
听劝、宠粉、态度真诚、与网友平等互动,是各地文旅圈粉的法宝。
除了在线互动,各地还拿出“真金白银”,吸引游客前往。据不完全统计,甘肃鸣沙山月牙泉、福建武夷山、陕西华山、安徽黄山、西藏布达拉宫等知名景区均推出春节期间半价、免票的优惠政策。
网红城市的“自我修养”
从2023年初“进淄赶烤”、年中“天津跳水”、到了2024年年初“冰城蹦迪”,这届年轻人对于“网红城市”的青睐,凸显了社媒流量对于文旅产业的赋能作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了解一座城市,对于地方文旅产业来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这些城市本身就有着独特的旅游文化和风土人情,比如大理很早就以“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闻名;其次,社交媒体的裂变传播是流量汇聚的重要因素,比如短视频博主和天津大爷的互动,吸引更多粉丝慕名前来打卡;最后,要想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需要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共同行动,比如淄博的烧烤专列一条龙、哈尔滨专门为冰雪节放假等。
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人关注的,不再是以“诗与远方”为名的消费主义,而是回归“衣食住行”本身的提质升级。
这背后印证着,理性和悦己成为更具韧性的消费需求,年轻人向往松弛自在、拒绝无谓内耗。因此他们看重整个旅游过程带给消费者的综合体验,诸如当地居民是否友好、商家服务是否温馨、相关部门是否善于聆听和及时回应社会上的声音,等等。
旅游城市的塑造也跳脱出“传统套路”,不再靠猎奇消费和土味营销哗众取宠,而是围绕自身定位及城市形象打造IP,以最樸实的“本来面目”换取消费者的真心认可。
评论认为,逐步提高城市的旅游承载能力、接待能力、服务水平,才是游客和当地民众最需要、最期待的,也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