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研
提到东北,你可能会联想到许多:几年前热搜上的鹤岗,几万元就能买套房子;段子里的东北人很幽默、自来熟,东北话传染性极强;影视剧里,东北城市里的烟囱永远冒着白烟,生活节奏缓慢。但真正对东北的那种切身感受,对于很多人又似乎有点陌生。
这一次,哈尔滨的火爆“出圈”引发了更多国人以及媒体对于“东北振兴”的思考和關注。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迎来了辉煌时期,成为了共和国长子,中国的工业基地,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都是诞生于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2023年,恰好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客观来看,振兴东北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下决心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水雄认为:“解放思想、提振信心,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东北振兴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去年在长春举行“首届东北振兴发展高端智库论坛”上,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威认为:“东北振兴的历程,实质上是东北地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条件、理念和动力的持续探索和调整过程。从东北振兴前瞻来看,我们可以深度挖掘东北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差异化比较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农业优势、国家战略安全地位等等。同时,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需要有突破性的政策创新,进而释放政策红利。”
记得十多年前,一部小成本电影《钢的琴》在国内上映。它讲述了90年代末的一群下岗工人,在废弃工厂内制造了一架钢琴的故事。而这群普通下岗工人,他们是90年代末东北工人的真实写照。随着国企改制和社会转型,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人身份在,面临着失业和社会地位骤降的困境。
如今,20多年过去,新一代90、00后成长在东北这片土地上,面对生存发展等一系列社会和人生问题时,或许可以在这部影片所揭示的那个尚未泯灭的工人记忆中寻求启示。
相关评论认为,哈尔滨文旅今天干的活儿,其实就是“打扫屋子再请客”——它的意义不在于这次赚了多少,而是通过这个方式重拾自己的信心,同时向外界展示东北地区的积极改变,消除人们印象中的一些误解,也重新给外界树立信心,以旅游热为契机展示新形象,吸引各方目光,期待促成“新闯关东潮”。
祝福哈尔滨,祝愿东北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