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研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消费者需要一款什么样的智能汽车?
“好开”是一个主观的概念,虽然取决于个人的驾驶习惯和对车辆性能的需求,但是仍然有一些基本指标:如果一辆车想超车却怕动力不够会超得很辛苦,如果想在预想距离内刹停却发现车子减速却不如预期,想过弯却发现车子转向不足,一直往弯外冲去,变成驾驶人不敢超车,一直抓不住准确的刹车时机,对于正常速度过弯都有所畏惧,那么这样的车就不符合“好开”的定义。
也有观点认为,越不需要驾驶人去迁就的车才是“好开”的车。对此,当下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正迈向这个目标。
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将加速融合
如同在10多年前,消费者第一次打开智能手机时的心情一样,当下很多人会把智能汽车比喻成是“一款手机加上四个轮子”。软件和算法正在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要素。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仍不可忽视的是,智能汽车首先应该是一辆“好开”的车。
车企做手机,手机厂造车。这两个平行赛道,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改变了二者的轨迹。
业内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新能源汽车不再延续传统的造车逻辑,越来越多的芯片出现在汽车上,逐渐演变为用户体验驱动的智能终端,进入到了“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新造车时代。
其中“软件定义”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也让汽车工业的边缘企业看到了机会。比如以自动驾驶切入战局的互联网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零部件的产业链企业,以及在用户体验、用户数据等方面拥有先天优势的手机厂商。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道路少不了互联网。软件互联发展到今天,新能源汽车厂商已经深知软件互联应及时过渡到硬件适配阶段。首先是硬件受到手机厂商的限制,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UWB超宽带技术并没有成为智能手机所装配的功能;其次是因为手机对软件的权限管理问题,会导致APP功能实现不完全。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更多汽车厂商寻求与手机厂商进行合作或收购的原因。
2023年9月21日,蔚来发布了NIO Phone手机,正式向消费者展开了智能手机业务的推广。虽然蔚来CEO李斌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道“不是要把手机变成主业”,然而NIO Phone的诞生,代表着蔚来在电动车服务供应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2022年7月,吉利旗下的星纪时代正式宣布取得对魅族科技的控股权。2023年6月,星纪魅族与极星汽车宣布设立全新的合资公司,不仅在星纪魅族Flyme Auto的基础上打造极星汽车Polestar OS车机系统,还推出智能手机、AR/VR智能终端、OS操作系统等产品和服务,实现智能终端融合。
2023年年末,互联网厂商代表小米发布了SU7,与其他科技公司不同,小米是唯一一个直接下场造车的手机厂商。可以预见,这种跨界融合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也将推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认为:“今天产业的生态制高点是手机,下一个时代,很大概率是从自动驾驶衍生出来的。”
业内不少车企CEO在谈及造车的时候,都不避讳对手机企业跨界竞争的担忧,担心会“丢失主动权”。分析认为,种种现象的根源其实都在于数据主权,既是手机厂商努力挤进汽车赛道的诱因,也是车企“造手机”的驱动因素。
尽管如此,在当下,新能源车和智能手机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智能手机和智能车联网交互设备有很多共同点,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也可以移植到汽车上。一旦智能手机可以更好地与智能车联网结合,就能为智能汽车打造更多使用场景,像在无人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的合作,智能手机将更多成为合作车企的车钥匙和中控平台。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的加速融合,将形成完善的生态互联。
追求操控性加速全面智能化变革
在传统汽车行业,汽车本身的机械工艺与安全性能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每隔5到7年,产品会进行一次大幅度的更新换代,消费者换车的频率也大抵如此,甚至时间更长。
新能源时代伊始,电动车本身的电池工艺和稳定性成为消费者的考虑点;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竞争时代,电动车、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融合发展成为主题,新能源汽车生态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厂商们所关注和研究的新目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从2018年的0.32%(占全部新能源车交付量)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41.84%,预计2023全年将突破50%。而从车型价位来看,20万元以上价位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L2+智能座舱+OTA)的渗透率已经高达85.52%,这个数字已经是传统燃油车的数倍。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变革,带动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需求的爆发。
像车载摄像头的功能开始发生了“质”的转变,不再只是作为单一图像输出的产品,还需要实现测距、深度识别等功能,这些都对车载摄像头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摄像头模组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年的CES展期间,采埃孚重点展示了一款经济实用且可扩展的全新泊车控制器(最高可扩展至16 TOPS算力),在软件部分,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并融合采埃孚的规控算法,最高支持自动记忆泊车和自动代客泊车。
2023年,极氪在中国投产的新车型,就搭载这款自动泊车控制器。
不久之前,比亚迪官方也放出了一则无人代客泊车技术测试视频。视频中,一台搭载了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腾势N7完成了长距离代客泊车的测试。此前,比亚迪也明确了智能泊车自研的方向。这套代客泊车功能可以帮助驾驶员完成下地库停车的整个过程,包括自动过闸机,行驶过程中的礼让行人、直角弯会车、断头路泊车,以及一键召回均可轻松完成。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终端生态圈的竞争,同样影响着购买决策。特别是对于未来的年轻人来说。新一代用户群体更加关注“智能感”的体验。隨着智能家居的普及,汽车圈也开始“卷”座舱智能化了。比如当座舱温度低于某个预定数值,空调就会自动启动的智能化场景。根据汽车之家研究院的调查显示,超八成95后认为智能场景能提升品牌价值。
业界预测,智能座舱将会经历电子座舱、智能助理、人机共驾、第三生活空间这四个发展阶段。未来人们使用汽车不仅仅只是出行,它综合了生活娱乐乃至住宿的属性。人们可以在座舱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汽车会负责到达目的地。
回到开头不可忽视的问题,汽车行业发展百年,对于“好开”,操控性强这个概念,是有明确定义的,过往的燃油机,变速箱,传动机构的研发,也都围绕着 “好开”这个最朴素的方向展开。
现在看来,汽车智能化,也不该是简单将消费数码领域的成功经验,刻板复制到智能座舱的那块儿中控大屏,打造出一个好用的车内iPad这么简单。
当电机成为智能汽车的主要驱动动力,给消费者带来更顺畅,更直接的车辆动力输出的同时,智能化,同样可以在让智能汽车更“好开”这件事情上,做出极大的贡献。
尽管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主流移动智能终端会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的未来生活,从个人设备到家庭、办公,再到出行,将全面的智能化。回看过往从手机到汽车一路走过来的智能化变革,让汽车更“好开”,或许不会让消费者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