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3-30 13:11王学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职业院校

■王学军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要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加强证书制度实施的内涵和研究路径,对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路径,促进知识素养和技术技能融通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特征,培育专兼师资队伍,打造“岗课赛证”融通BIM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职业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主要渠道,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BIM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2020 年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委《关于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应用,并且要积极应用自己可控的BIM技术[1]。随着国家和行业、地方BIM+政策相继出台,我国BIM 政策推行力度越来越强,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等精细化施工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应用要求更加明确,如大中型建筑等以国有资金为主要投资来源的大型项目集成应用BIM 的项目比例未来将达到90%以上。BIM技术成为当下建筑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化协调管理,确保传递的精准性与追溯性。

《2021 年中国建筑业BIM应用数据》报告显示,让更多项目业务人员主动应用BIM 技术是当下企业的首要任务,在持续增长的BIM项目需求与持续增加的BIM投入下,BIM 人员的缺乏占比高达61.91%[2]。随着BIM新的应用点不断推出,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深度不断增加,企业对BIM 人才的需求更加严峻,未来五年需求总量将达到130 万。职业院校作为BIM技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BIM技术应用与研究已成为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聚焦的目标之一。

二、传统BIM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BIM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缺乏对接

随着BIM技术的应用及校企合作力度的不断增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需要校企双方协同,面向行业企业岗位群、产业链、人才链结合专业岗位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企业反馈职业院校BIM 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专业教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体系单一,专业课程与实际岗位要求脱轨,虽掌握了BIM技术但不能与实际业务进行结合应用,不能满足行业多元化对BIM复合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集中在技术、商务、生产等方面的BIM专业应用工程师,占比65.73%,其次是BIM 模型生产工程师,占比48.44%,由于BIM在项目上的应用不断深入,BIM项目经理的需求占比达45.79%,需求明显提高[2]。职业院校应结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解决“校热企冷”的根本问题,对照“1+X”证书制度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梳理,将知识能力与技术技能的形成同步推进,同步考察评价,进一步完善BIM 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BIM专业课程理实并重不凸显

专业课程体系是支撑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从相关BIM课程设置看,大多都重理论轻实践,选修课比重少,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少、课时少、课型少,实践环节占比虽达到50%以上,由于硬软件及师资问题,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有些职业院校为了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缺乏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融合方案,盲目追求“1+X”证书制度的指标完成率,为了“考证”而学习,忽略学生的客观学情,导致专业课程缺乏连贯性,影响了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扭曲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

(三)师资能力及管理制度不匹配

目前,职业院校为了满足“师生比”的办学要求,主要以“内培、外引”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教师大部分从高校引进,缺乏专业技能水平核心能力,同时“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认定标准,缺乏专业应用实践经验。教学方面,没有深入落实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能力,以培养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建设、管理、服务复合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进修方面,学校未出台相应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行业项目实践活动;考核评定方面,科研项目作为硬指标,教学与科研未形成互通,缺乏“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

三、“1+X”证书制度下BIM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体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企业、社会评价组织多方协力,将“X”证书相关专业技能与专业课程BIM 技能模块紧密衔接,进行校本化实践探索与积累,实现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充分体现“X”证书软技能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通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及创新成果,真正让老师掌握技术技能的内涵,达到“X”证书的教学培养目标;依托社会评价组织,采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1+1”授课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课程体系紧密衔接,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有效促进项目生产过程与实训教学过程融合互通,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要求,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不同层次的生源情况,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重新梳理和搭建BIM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典型案例工程项目BIM模型为主线,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全过程,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对课程作项目化分解,有序构建“书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探索“1+X”证书制度下校企融合的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四、“1+X”证书制度下BIM人才培养规划路径

根据教育部“1+X”证书制度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作为实施主体,需深刻理解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自2012 年开始,组织教师参加BIM师资培训,2014 年将BIM技术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逐步完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重构BIM课程体系,建设BIM专兼师资能力,搭建校企融合的实训基地。

(一)创新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作为一所职业本科院校,紧密结合行业BIM技术人才需求,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架构,在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基础上,融入“1+X”职业技能考评大纲,确定以“思想政治为主线、专业技能为核心、职业能力为宗旨”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院- 系- 专业- 课程”为协同的联动机制,学校统筹谋划,引企入校,院系优化落实资源,成立BIM技术全过程应用研究中心,依托BIM项目工程,开展BIM教学与实践应用研究,积极参与BIM 平台创新设计方案、各类国家级、省级及行业BIM 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并将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能力融入BIM人才培养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动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产业导师和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BIM相关课程理论和实训环节教学,形成“1+1”新型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共享资源、共建专业、共管教学。在教学组织上,形成分层和分群的组织策略;在教学设计上,强调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结合,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评价上,以评价技能为手段、多种数据整合为基础,将教学与评价过程紧密结合,依托“1+X”证书制度的设计逻辑,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通过“以证代考”完成课程评价,形成“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新模式(见图1)。

图1 “1+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技能标准对比关系

(二)建设BIM技术课程标准体系

构建行业需求的BIM技术人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一方面,需加强原有专业课程的工程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增加BIM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BIM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升级,职业院校就人才培养不仅要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而且要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学科化重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BIM课程的开设有独立BIM课程及相关BIM知识或技能植入既有课程两种方式,通过在课堂教学嵌入BIM知识模块,专业课程设计、BIM综合实训、BIM 专题讲座或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嵌入BIM 技术技能模块等,通过一模多用、相互融通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主线,建筑信息模型(BIM)“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既有课程中植入BIM应用模块,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融合、真实项目与虚拟项目的融合、BIM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附表1 为建筑工程专业的BIM课程体系。

附表1 建筑工程专业的BIM课程体系

(三)强化BIM技术师资团队能力

近年来,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进,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有待健全与完善,高职院校应结合“1+X”证书制度的内涵,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实现“数量+质量”“教学+鉴定”的双推进,搭建校企联动的教师能力提升平台,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扩展人才引进渠道,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专项培训、技术研发创新、进修访学等形式,逐步形成对专任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梯队动态培训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功。为促进师资团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双师型”教师实行年度考核机制,每年至少有三个月及以上在企业行业实践指导的经历,校企共同参与考评。“职教二十条”赋予职业教师新的职责,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引进能工巧匠、技术技能骨干为兼职教师,通过BIM项目选派教师参与企业轮岗实践与挂职,与BIM技术应用领域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校企协同主动研究“1+X”证书制度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提升个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综合实训环节、专题讲座等形式贯穿教学实践全过程。打造一支“政校企行”的混编BIM师资教学团队,形成政府牵引和行业保障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与高职院校协力搭建的高职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一站式”服务。

(四)共建BIM技术校企实训基地

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为契机,努力整合资源,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多方协同共建BIM校企实训基地。BIM 实训室是开展基于典型工作项目任务的基础,积极引入品茗、盈建科、广联达等公司开发的BIM系列软件,并配备高性能的硬件设备,以满足专业实训教学要求。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成功申报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山西省职业学校特色产业学院项目,围绕山西省“一群两区三圈”布局,以服务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牵引,促进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实习实训、企业服务有机结合,打造互补、互利、互助、多赢的BIM人才培养实训平台。依托产业学院和校企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每年相关社会培训达到2000 人次以上,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廊坊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签署“1+X”考核站点授权合作协议,开展建筑工程识图、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工作,2021 年和2022 年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均达到90%以上,逐步形成“教学- 实训- 培训- 考证”为一体的现代化BIM人才培养基地。

五、结语

依据“1+X”证书制度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序衔接,创新BIM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深化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BIM 平台,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加健康和优质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BIM 教学和实训需求,坚持工学结合,与社会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培训等,打造“教学- 实训- 培训- 考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职业院校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