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 玉婷玲
良好的心态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精选导学方式,深度发掘教材内容,设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组织趣味性学习活动,都能够创造一些探索契机。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找到其学习激发点,自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样可以深度发掘学生学习潜质,符合学科教学发展大势。语文学科与心理教育有更多对接点,教师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其实践价值更为丰富。
课堂教学制约因素有很多,教师需要摆正自身位置。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有多种期待,教师在导学环节要做好内容的筛选,结合教情和学情实际展开设计,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这是一篇小品文,文笔细腻,场景描写精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进入情感朗读环节,体味作者情感表达。为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教师设计了背景音乐,要求学生现场展开情感诵读训练活动。学生纷纷要求展示,课堂互动气氛逐渐形成。这篇课文讲述作者小时候与妈妈月下散步的情景,教师鼓励学生回顾童年生活,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学生主动响应,开始介绍自己的童年经历。有讲述外出游历的,也有介绍亲子活动的,还有展示生日故事的,每一件事情都温馨、和谐。教师鼓励学生制作配乐诵读音频,回家之后播放给父母听,学生对这样的训练任务充满期待,踊跃报名,教师负责设计和制作,课堂学习气氛火爆起来。学生排队制作配乐诵读音频,说明教师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教师示范诵读有背景音乐的配设,学生感觉良好,自然进入到深度阅读环节。特别是学习作者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学生积极响应,教与学达成更多契合。教师鼓励学生现场制作培养诵读音频,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有更强回应,其训练效果显著。
语文教材中有众多适合的学习材料,特别是先进人物的文本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教师要深度发掘教材内容,精选学习方式,围绕先进人物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学习问题。革命英雄、故事英雄、历史英雄、科技英雄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深度发掘教材内容,梳理英雄事迹,组织学生讲述英雄故事,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也能够让学生自觉接受文化的教育和洗礼。
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是围绕周恩来少年读书学习这一主题展开设计的,表现周恩来远大志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从人物性格和人格特质等角度展开思考和讨论,组织学生对周恩来思想品质进行点评,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讲述周恩来的故事、播放周恩来的电影片段,对学生视听感官带来一些冲击。这篇课文讲述有关周恩来的三个小故事,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选择喜欢的一个故事,利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学生积极响应,学习进入到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讲述故事情况进行点评,设计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研究分析问题,自然达成学习共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故事情节,要求学生讲述课外故事,为学生延伸学习创造条件,学生有主动展示的欲望,其学习心理是健康的、积极的,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适合的,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刻意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目标,组织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在英雄故事中建立学习启示。教材中有丰富人物形象描写内容,教师做好筛选设计,学生进入到故事讲述和评价环节,其学习感知体验更为深刻。
语文学科有丰富实践性活动内容,教师主动组织和设计,引导学生进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无疑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课外阅读、网络阅读、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社区家庭劳动、手工制作、素材搜集、读写展评等,都带有实践学习属性,教师对活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优化实践活动设计,为学生学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这本身带有心灵抚慰的作用,属于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范畴。
在教学《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解读字词,理顺故事情节,归结寓意,然后设计故事素材搜集和故事讲述任务:寓言故事素材众多,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典型故事,利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准备在学习小组内展示故事。学生本身占有诸多故事资源,特别是借助网络搜集故事信息,其操作性极强,教师任务下达后,学生回馈主动,积极准备适合的故事。在课堂展评环节,教师对学生精彩表现给予更多正面评价,学生感知体验更为丰富,反过来形成学习动力,以提升课堂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对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一定辅助作用。
学生对寓言故事比较熟悉,能够运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描绘故事人物,这是典型的再创作训练,对开发学生智力有一定帮助。学生有主动展示讲述的意愿,其学习呈现高效性,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有一定帮助。寓言故事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文化传承角度展开教学设计,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传统文化洗礼下感悟和成长。
读写结合是最常见训练形式,教师在读写任务筛选、读写活动组织、读写展评设计等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触动,其教育作用更为突出。读写是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从心理角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心态,在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中进入到读写环节,在展评介绍中形成内化认知。写作需要良好的情绪支持,学生主动展开读写操作,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
如教学《牛和鹅》,这篇课文重点写“鹅”的生活习性和表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要求学生展开生活观察,选择适合的家禽或者小动物,观察其生活习性,展开仿写训练。学生大多喜欢一些小动物,对家禽也有观察的兴趣,教师设计任务有很强的契合性,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家长手机,对观察的动物进行拍照,然后将照片推送到微信群里,配设读写作文,形成图文并茂的读写作品。学生对生活观察、动物拍照、仿写作文等训练内容有比较强的参与兴趣,都能够主动进入到学习环节,课外观察读写活动获得圆满成果。在展评环节,教师进入微信群,对学生习作和拍摄照片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评价活动,将读写训练推向高潮。
学生对生活观察和习作写生训练任务有特殊参与兴趣,其适合性更高。教师设计具体的写作要求,组织学生进入到集体展评环节,借助网络展开互动评价活动,都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学生认同感高,其训练价值更为丰富,学生在读写训练中保持阳光心态,这无疑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结果。健康的心态,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充满阳光的。生活观察是学生比较渴望的活动形式,教师抓住学生心理要求展开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主动展开生活观察学习,不仅能够顺利启动学科思维,还能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深度发掘教材内容,适时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出服务项目,设计指导策略,对学生学习现实展开深度观察,以便做出适合的引导,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有一定促进作用。教师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展开教学组织,这本身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