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4-03-30 00:06:43李娟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家教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美术

文/李娟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2019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增强美育熏陶”“促进家校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因此,家校共育模式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校或者有些家长对美术学科不太重视,导致美术教学的开展并不是很顺利。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全面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推进家校共育融合教学,需要提高美术学科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解决当前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全面落实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强化美育效果。

家校共育模式概述

家校共育是一种融合教学模式,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教师与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交流信息,协同开展教育工作,让家庭教育更加专业、学校教育更加有效,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在家校共育模式中,学校与家庭扮演的角色不同,二者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同一目标,全面整合学校、家庭教育资源,在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实现融合育人。

简而言之,家校共育模式是一种家庭与学校出发点、立足点一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同一目标的教育模式,全面整合学校、家庭教育资源,在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实现融合育人。

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家校共育模式是一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将该模式落实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能有效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塑造学生人格、激发学生智慧,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突出的育人价值。

强化审美教育效果。一方面,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美术课程比重较小且任务量大,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表达的空间较小。单纯依靠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要达到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难度较大。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情境是学生审美意识、素养与能力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小学美术教师指导家长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渗透美术指导与审美教育,能将美术课堂育人效果延续至生活中[1]。

另一方面,美术教师与在美术方面具有天赋或兴趣爱好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一技之长,家长将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审美素养发展情况,二者在交流中共同强化美育效果。

培养美术兴趣爱好。对正处于思维、意识启蒙期的小学生而言,枯燥的教学氛围将严重打击其学习兴趣。因此,单纯以美术课堂为载体开展的教学工作,无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美术教师连同家长一起开展美术教学工作,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促进其主动鉴赏、创作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美术智慧。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策略

结合当前小学的美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目前美术课堂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实施效果并不算理想,存在轻视美术教学、教学模式落实等问题,亟须解决。因此,在推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美术教师从意识理念、方法模式、反馈沟通、分工合作等方面入手,强化美术教学效果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美术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布置亲子任务,延续教学效果。随着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逐步落实,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二者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配合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探究学习空间,切实保证学生审美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培育[2]。美术教师和学生家长均要强化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相互配合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例如,在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天空》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选择不同天气,录制视频,将其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播放自己录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观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发现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美感。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在这一天气下,天空中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从众多天气的视频中,找到自己认为最美的天气,观察挖掘天空的美丽之处,在发现美、思考美与表达美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任务“与家长一起创作一幅以‘美丽的天空’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将任务发布在班级家长群中,引导家长配合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美术作业,以丰富的生活经验,辅助学生完成美的表达,进一步巩固并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与审美体验。

建立反馈机制,强化家校沟通。以家校共育模式强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与家长加强有效沟通,能就学生审美素养、核心素养工作进行及时、全面的沟通,强化彼此对美术教学工作的配合程度。教师与家长借助信息技术,如班级的QQ 群、微信群、视频软件,建立稳定、有效的沟通关系[3]。一方面,二者能相互反馈美术教育效果,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同时,将本节课学生的美术创作情况和课堂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在家庭教育阶段针对性弥补学生存在的学习漏洞,并衔接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人美版二年级上册《动物乐园》课时教学阶段,教师布置“创作一幅周末出游画动物的美术作品”的作业,将作业内容发布在微信群中,向家长布置“任务”,引导家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游玩动物园,并将美的瞬间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学生一起积累美的素材,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家长与学生一起将动物园中的动物拍摄下来,如,熊猫、猴子、长颈鹿、孔雀等,观察动物,并依据参观经历以及记录的美好瞬间,创作属于自己周末出游的美术作品,强化学生对美的深刻感知。家长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培养其发现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同时,家长还可将在生活中开展美术教育取得的成效反馈给教师,辅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在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家长未掌握专业教育知识、美术素养较弱是导致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与家长借助现代技术建立反馈机制与沟通关系之时,要着重关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需求,以视频课或提供资料的方式,给予家长专业指导,强化家长美术教育能力。例如,美术教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依托腾讯会议视频、QQ 视频、钉钉等平台,开展在线直播课,以视频的形式向家长传授美术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逐步提升家庭教育的专业性,从而给予美术课堂教学更大的助力。

定位教育主场,明确教育分工。家长和教师要明确各自分工,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资源,做好家校共育的加减法。教师与家长在全面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美术素养的基础上,明确各自职责,并在各自主场上,强化育人能力[4]。例如,家庭教育是家长的主场,教师和学校要适当放权,放心地将课后任务交给家长;在学校这一教师主场,家长则要全面配合教师开展的美术教学工作,二者彼此促进、相互强化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过春节》这一课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束后,在班级群发布课后任务“制作一件在节日中表达自己对别人美好祝福的小礼物”,让家长在明确课后作业内容的基础上,配合并监督学生完成美术作业,与学生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小摆饰、小笔筒、小灯笼、小贺卡等,逐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根据家长反馈的问题,给予家长相应的指导,家长把控课后作业完成的节奏,更好地延续课堂教学效果。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究、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通过亲子合作的动手制作,孩子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品德情操,以及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小学美术教学在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思维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审美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美术教师联合家长,以同一目标为指导,在沟通、反馈的过程中,加强美术教育联合,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美自觉性、审美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能力、素养基础。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美术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长(2024年10期)2024-05-26 06:58:16
家校距离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