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茶文化教学的时代价值与路径

2024-03-29 22:30陆韵竹
福建茶叶 2024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茶文化文化

陆韵竹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

1 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在文化张力的感召下,“中文热”如火如荼地蔓延全球。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改革开放大局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我们不仅要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言要素教学上深耕,还要积极传承并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同建设多元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极点。

文化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演进经历了从最初的不被重视,到备受争议,再到最终取得显著成就,一直是学界热议的焦点。张德鑫提出了“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强调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的紧密结合[1]。李泉等人也认为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的是与语言理解和运用直接相关的交际文化[2]。随着学者们对文化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文化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深化。这为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2 国际中文教育中渗透中国茶文化的目的与意义

刘珣提出:“要想真正学好一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学习和掌握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3]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中国为世界文明贡献出了无数的瑰宝,而茶,作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饮品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也灌溉着全球文化的泉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入阐述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的重要特征。在茶文化方面,这些特质的体现更是引人瞩目。

连续性:中国茶文化是中国自主创造的,源自中华大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今仍然在茁壮成长,充分展现了其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韧性;

创新性:在传承中它不断创新。从制作工艺到冲泡方式,再到品茶鉴赏各个层面,持续吸纳新的元素。此外,它与儒释道等思想体系深刻交融,为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修行者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统一性和包容性:自武王伐纣开始作为巴蜀文化的贡品,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大迁徙向北方传播,又从荆楚传播到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随着茶马互市的兴起,中国茶文化进一步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交融,茶的传播与中华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亦步亦趋,在此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互通有无,交流互鉴;

和平性: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伴随着和平与友好。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繁荣,将和平、和睦与和谐的理念传播给了周边地区以及世界。茶文化传播过程中没有战争、奴役或剥削,而是通过文化交流传递着“茶和天下”理念。

中国茶文化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性质,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为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提供了独特而珍贵的桥梁,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茶马互市的发起,经由丝绸之路远播至世界各地。现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但始终坚持初心,做世界和平的构建者、全球发展的奉献者、国际秩序的捍卫者。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有助于留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进行文化对照,降低跨文化交流的壁垒。茶是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纽带,能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进而丰富国际文化面貌,促进全球茶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3 茶文化教学中的时代价值与教学路径

程裕祯提出的文化结构包含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以及心态文化层[4]。以中国茶文化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物态文化层,包含了茶叶、茶器、茶服、茶点等有形的文化元素,可通过色、声、香、味、触等感官途径被认知,代表了文化的物质形态。刘禹锡的“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生动地还原出现摘现炒现吃茶的一幕,将新茶的色、香、味展现地淋漓尽致。

其次,在制度文化层,涵盖了与泡茶和饮茶相关的礼仪规范。袁文《瓮牖闲评》记:“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则表明以茶待客之礼在古代已经成为日常礼节。再如流传至今的鞠躬礼、奉茶礼以及叩指礼等都反映出与中国茶文化相关的规范与传统。

此外,在行为文化层,含有与茶相关且约定俗成的风俗在内。宋徽宗《大观茶论》:“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别,虽否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反映出宋朝斗茶之风的兴盛。俗语“自古道: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亦是茶为婚俗的侧面佐证,现今多数人在婚嫁时,也都会为双方父母“敬茶”。

最后,心态文化层以饮茶为契机,可以实现思想和精神上的升华。拙著《中国茶道的“净”“和”精神》曾论述“净”中包含茶净,器净,水净,境净。通过使内心的清净与茶性的纯净相契合,可以增益人的自我修养;“和”中包含身心之和,人际之和,天人之和。通过系统的饮茶仪式,不仅能调和身心,更能推动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进一步和谐友善[5]。由茶入道,感悟人生的境界,既传达出茶文化的深层内涵,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作出贡献。

前三个文化层次关注外部表现,而心态文化层则涉及更深层次的抽象概念,如情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学生通常具有多元文化背景,需要逐步适应新文化。因此,采用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从表层文化开始,逐步理解深层文化内涵。这种渐进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新文化,提升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3.1 初级茶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与教学路径

初级课程是留学生学习中国茶文化进程中的启蒙阶段。其教学方法立足于感官感知的起始点,通过对六大茶类的多方面特性的审视,包括外观、颜色、香气,乃至茶汤滋味等,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深刻而清晰的茶文化认知,例如:

白茶——“色泽翠,茸毛多,节间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毫显……”朗朗上口的民谣生动地呈现了白毫银针的真实面貌,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清幽甘甜;

绿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扁平嫩秀的干茶投入水中,芽芽直立,香馥若兰,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而成的西湖龙井,清新鲜爽,回味无穷;

黄茶——“入水轻舒嫩芽黄,澄明透澈碧青汤。味含蒙顶云中瀑,气蕴高山雾笼霜”道出黄茶的独特,经过萎凋、杀青、揉捻、闷黄以及干燥等工序制成的蒙顶黄茶,汤色黄中带绿,清澈明亮,口感甘爽持久,仿佛在品味中体验到蒙顶山云雾缭绕的高山风光;

青茶——以其独特的“岩韵”著称,曾被赞为“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多道工序制成的武夷岩茶,散发出馥郁芬芳的香气,滋味醇厚且回甘悠长;

红茶——流传百世,声名遐迩的祁门红茶,具有条索细丽、整齐匀称的特点,色泽深邃乌润,金毫熠熠生辉,香气甜醇浓烈,茶汤红艳明亮。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多道工序,享誉全球,扬名四海;

黑茶——作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的黑茶,富含生物碱、氨基酸等有益物质。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安化黑茶,呈现出深沉的黑褐色,香气纯正浓烈,茶汤橙黄而明亮,滋味醇和。

除了对六大茶类进行认知,了解基本茶器及其内涵也很重要。例如,盖碗亦称“三才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其中“盖”喻指天、“碗”喻指人、“托”喻指地,从而呈现了天、地、人之和谐共生的哲学内涵。尽管自汉代起已经存在类似的盖与碗相结合的器物,但专门作为茶道用具的盖碗直到宋代才真正发展兴起,到清代以后广为流传;

透过辨识六大茶类的色香味以及茶器内涵,可以引导留学生进一步地领略中国茶文化的深邃魅力,从而在留学生心中播下“中华文化之美”的种子,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好感、认同感和向往。

3.2 中级茶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与教学路径

中级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入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各国在茶叶传播至世界各地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独特印记。此外,课程鼓励学生按国别分为小组,积极研究各国的历史文献,然后邀请各国代表分享其国家的茶文化。通过文化对比帮助大家深刻领会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促进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此举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能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深刻交流。

英国式下午茶曾经在欧美大放异彩,象征着西方社交与礼仪的文化盛宴。《傲慢与偏见》中,每场茶会的主人都精挑细选最珍贵的茶具和瓷盘,以容纳美味的茗茶和精致的点心,其严谨的精致程度可媲美艺术品。举办茶会的场所既高雅,又别具风采,邀请的深交密友们一同分享浪漫的下午茶时光。与会者华丽的着装和精心的妆容,打造出欢欣亲切的氛围。即使生活节奏加快,许多欧美人仍坚守这一传统,寻觅宁静之地,享受下午茶的乐趣。中西方茶会形式与内涵各异,但共同追求和谐理念,有助于弥合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鸿沟,传承友情,鼓励文明互鉴,呈现出文化传承与相互启发的美好层面。

在中级课程中,可以通过如下要点引导学生。

赏茶——面对各类茶叶,我们无需挑剔,也不必埋怨。要以宽容之心接纳生命的无常。每片茶叶都经历了水与火、生与死的洗礼,然后再度归来,它们可以在高贵的宴会上独领风骚,亦能随意闲庭信步于普通百姓之家。正如水的召唤帮助茶叶完成了最后的涅槃,它们自在洒脱,在因果之轮中体验着当下的苦与乐,维系着生命的庄严和谐。

品茶——“品”字三个口,代表一口一口品味茶的过程。这与中国茶文化所倡导的静心慢生活息息相关,旨在引导大家减慢节奏,感悟大自然中那无上的清凉。这一理念也时刻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要停下脚步,把握每个瞬间,用心品味生活的点滴之美。

斟茶——当美味的茶汤摆在我们面前,懂得先为他人斟茶,以他人为先,感恩生命中的相遇与相伴,正如分享与施予的循环,我们的内心也因着爱而充盈。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当我们怀抱感恩之心,关心他人,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与平静。

以上细节可以深化留学生对茶道礼仪和其中承载的思想精髓的领悟,这不仅体现了设立茶文化课程的价值所在,而且非常有利于帮助留学生体会中华文化与人为善,亲睦世界的特质,进而有利于推动留学生及其生活圈对我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

3.3 高级茶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与教学路径

汉维(R.G.Hanvey)提出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四个层次,即了解文化、识别文化特征、分析文化和体验文化[6]。在有了前期课程的铺垫后,便可邀请留学生们亲身体验泡茶的愉悦,这里笔者以王琼研发的“和静茶修•行茶十式”[7]为例,逐一分析每个环节。

行礼——中国自古以其丰富的礼仪传统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礼记》中的“君子九容”则是中国礼仪的标志。将最高礼仪视为标杆,有助于留学生领略中国端庄典雅之风采。

备茶——茶生于幽静山谷,经农夫采摘、加工,珍藏于茶罐,最后在杯中展现生命的精华。每片茶叶乃自然的馈赐,慷慨地奉献于人。唯有怀着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待茶如待贵宾,她才将以琼浆玉液的滋味回馈茶客。备茶过程不仅带我们回归当下,远离喧嚣,专注品味,还能让留学生领悟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温器——润茶具,宛如用真挚之心拥抱每位共饮者。每场茶会皆是生命中无可复制的瞬间,人生之列车上客流不断,唯有以一期一会之心,真诚相待,才不负相逢。

投茶、摇香、闻香——这组精妙的动作仿佛一颗真挚的心,向每位与会者问候。每片茶叶都是中国茶农的巧妙之作,塑造各类茶的形态,携带着茶农的诚挚问候。在适当温度下,干茶释放叶中精华,散发令人陶醉的茶香,仿佛茶农的热忱此刻涌现。唯有怀揽明了的心,方能体味茶香的微妙变化,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充满浪漫和细腻。

温杯——始终保持茶具洁净和适宜的温度,这不仅有助于维持茶汤的完美温度,还为品茶者营造宾至如归的高贵礼遇。中国茶文化坚守中和之道,不过度沉溺于极寒或滚烫。它象征平衡与和谐,倡导温暖与宁静,确保每杯茶都带来令人陶醉与平和的体验。

润茶——看似是为清洗茶叶,实际上为醒茶予以宝贵时光,为随后的沏泡创造最佳条件。这巧妙过程不仅充分释放茶叶的内在香气和滋味,还赋予品茶者更丰富的味觉和香气体验,宛如文学中的欲扬先抑,以独特方式为品茶仪式的精彩展示奠定坚实基础。

泡茶——作为茶道仪式的核心,需内心平和、专注当下,摒弃杂念,修习正念。习得“止”的智慧,在泡茶时能获得更深的领悟,让茶成为治愈心灵的契机。

分茶——均等分发每泡茶的精华,确保每位共饮者平等受尊重,也为奉茶者提供练习不分别和不执着的机会。每个人生而平等,在分茶瞬间,我们共享公平和正义,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光,我们一起感受了生命的平等与和谐,这是无价的礼遇,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胸怀。

请茶——怀着真诚友善的心邀请宾客共饮,传达对自然的崇敬和宾客的尊重。此刻不仅象征着我们将共享茶汤,也真挚表达了内心感恩之情,生动展现了中国人的“敬天爱人”。

品茶——先闻香,后品茶,茶香流溢,回味悠长。享受每杯茶的时光,专注当下,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生活,做回自己生命的主人。

如上所述,通过高级茶文化的熏修,留学生可以获得中华文化的深层体验,充分感知中华文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特质,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深层次的欣赏、敬仰和爱戴。

4 结语

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茶文化教学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分享中国文化的最佳方式。中国茶文化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都被视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宛如奥运五环破冰而出,象征着打破隔阂、融合、相互接近。中国茶即是世界茶,世界茶也是中国茶。在茶会中,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每人平等地享受美味的茶汤。一杯香气四溢的茶汤,胜过一切珍宝的堆积,它传递着茶人真挚的情感。从温杯洁具开始,主宾双方各怀感恩之心,观赏嗅闻干茶,活煮清泉,静候开汤,公道分杯,观色闻香,细品喉韵,辨认体感,回味甘露,透彻澄净……每个环节都充溢着中国人的情怀与热忱,旨在帮助留学生们领悟生命的真谛,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理性上。

猜你喜欢
留学生茶文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