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格玲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茶叶的国家,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伟大号召。这一使命,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充分挖掘和积累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挖掘茶文化的历史价值,树立全社会尊重和支持农业、农村、农民事业的新风气。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将茶文化发展作为重要抓手,从培养新型农民、传播茶叶知识、改革茶叶产业体系等多角度入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中国民间茶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中,鹤峰市茶文化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茶叶始于中国,而鹤峰市的茶文化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唐朝。晚唐时期,鹤峰茶叶开始成为朝廷贡品,逐渐融入宫廷生活。到了宋朝,茶叶作为生活必需品,茶道文化逐步起源,茶道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鹤峰市的茶叶产业逐渐兴盛。
鹤峰市茶文化历史的脉络可通过文献资料和实物遗迹得以延伸[1]。茶文化的传承有赖于历代文人墨客、茶圣茶宗的开导引领与传播。多位茶学大家的学说、典故和传说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它们也为后世茶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产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鹤峰市的茶园面积逐年扩大,茶叶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鹤峰市茶叶年产量达到数万吨,总产值达数亿元人民币。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使得鹤峰市的茶叶品质得以传承。加之鹤峰山区丘陵地貌、气候适宜,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鹤峰市茶叶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逐渐形成好的口碑。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间传统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茶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文化变迁过程中一个亟待挖掘、深化、弘扬的民族文化瑰宝。
2.1.1 提高农民收入。茶产业是中国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茶叶生产和茶文化产业的繁荣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首先,在茶产业链中,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均涉及大量农民劳动者参与。通过茶产业的发展,农民可以直接从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在产销一体化、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得到更高的经济报酬。[2]其次,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加工、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为农民提供了一条以新兴职业和新的经营方式为特点的致富途径,有利于推动农村劳动者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产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另外,茶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教育、培训、信息及品牌等支撑产业的繁荣,以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创业空间,并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2.1.2 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国农村的特色文化资源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内涵,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振兴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传统茶艺、品尝特色茶食、参观茶园和茶厂、了解茶叶加工制作和茶史故事等,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和目的地形象。同时,茶文化与乡村生态、民俗、历史文化等资源相结合,可以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选择,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3]。此外,茶文化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带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业的积极性和获取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和多元化的经济收入。
2.1.3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文化传播等各类产业的协同发展,为茶文化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首先,茶文化的振兴有助于提高茶叶产业的技术和市场化水平,为茶叶生产提供更先进的种植、加工、包装等技术手段,为茶叶销售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而拉动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的协同增长。同时,茶文化的振兴可以带动茶具、茶艺、茶礼、茶学、茶道、茶宴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具有较高附加值和经济利润的茶文化产业集群,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茶文化的振兴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农业科技、农村金融、物流、培训及人才培育等产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和合作空间,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2.1 传承传统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民族记忆、历史传统与审美历程。茶文化振兴有助于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一方面,茶文化的振兴可以通过庙会、艺术、文学、美食等乡村生活方式的经验沉淀与传统智慧,发掘和整理茶经、茶史、茶艺、茶道、茶礼等传统文化元素和记录,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建和传承提供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资源。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振兴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如茶具制作、茶艺表演、茶宴主题、茶文化教育等领域[4],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科技、教育等多领域交叉与融合,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2 提高乡村文化氛围。茶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是提高乡村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首先,茶文化的振兴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品位,通过组织各类茶艺、茶道、茶礼、茶学等培训和比赛,使农民在学习和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修养和文化品位,形成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其次,茶文化的振兴利于提高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茶宴、茶艺表演、茶座等形式,丰富乡村民众的文化生活,并促使乡村民众在茶文化活动中互动交流、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形成紧密的社会联系和社区关系。此外,茶文化的振兴有利于提高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为乡村民宿、风土人情、故事传奇等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激发乡村文化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内在动力。
2.2.3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风貌。茶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特质,其振兴有助于弘扬中国民族精神,振奋民族自豪感。一方面,茶文化的振兴可以从茶史、茶道、茶礼、茶艺等传统文化领域,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为民族凝心聚力、自强不息提供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振兴可以从茶人、茶书、茶地、茶悟等现实生活领域,倡导和诠释中华民族敬业敢为、和而不同的精神风貌,为民族自信自觉、创新发展提供思想灵魂。茶文化的振兴还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益借鉴,推动乡村民众发现和传承民族优秀精神风貌,为新时期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增添光辉。
茶文化振兴不仅有利于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实现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生态同化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3.1 保护生态环境。茶树作为常绿灌木,具有较强的土壤保持和水土保持作用。茶树在茶园中种植时,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地形地貌,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屏障。茶文化振兴计划鼓励茶农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此外,茶园的建设有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2.3.2 提高乡村生态同化能力。茶产业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乡村生态同化能力。生态同化是指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外来环境压力作用进行调节、吸收和消除的过程。茶文化振兴倡导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茶产业的综合效益。茶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乡村生态同化能力,促进乡村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2.3.3 实现可持续发展。茶文化振兴计划有利于实现产业、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茶产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茶园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稳定性。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茶文化振兴计划不仅有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赋予茶产业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部分,是农民增收、综合开发农村资源、促进农业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领域。因此,在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改革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茶叶质量与品牌建设,提升茶产业竞争力。
3.1.1 优化政策体系。政府需实施一系列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政策性茶园补助、税收优惠等。这些政策将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此外,政府还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茶叶生产的准入门槛,提供资金支持,以鼓励他们参与茶产业的发展。
3.1.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茶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应分阶段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实施茶叶产业扶持政策,利用产业扶持资金、财政资金等源创设投融资平台。此外,应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推动银、保、基相结合,提供金融支持。企业方面,应加大自身的研发投入,发展壮大自身,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3.1.3 提高政策执行力。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是茶产业政策支持的关键环节。政府需从茶产业政策的制定、指导、执行和监督方面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茶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政府还应建立政策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及时调整改进政策,更好地满足茶产业的发展需求。
茶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整体竞争力。只有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茶叶质量与品牌建设,提升茶产业竞争力,才能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1 优化产业结构。茶产业的结构优化应遵循市场需求导向。鼓励茶叶产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多元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多样化产业组合。在产业链上,注重各环节之间的整合、优化和协调发展。合理安排茶园的布局,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鼓励茶叶加工企业加强与茶园合作,推动茶叶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完善的产业链。
3.2.2 加强茶叶质量与品牌建设。茶叶的品质和品牌是茶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与企业要共同加强茶叶质量与品牌建设,充分发挥茶叶的特色优势。加强茶叶产地保护,严格执行茶叶产区资源优化利用政策,引导茶叶产业向优质、特色方向发展。企业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质量,科学合理运用标准化、自动化设备,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注重开发有利于健康的消费产品,提升茶叶品牌价值。
3.2.3 提升茶产业竞争力。提升茶产业竞争力需要从产品创新、市场开拓、技术提升、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全面加强工作。首先,提升茶叶产品的附加值,注重茶叶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其次,拓展茶叶国内外市场,加强茶叶企业在展会、产业园区、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者,加强茶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茶产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最后,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保障[5]。
通过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加强各领域之间的协同培育,推动茶产业的持续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发挥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热点,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关系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要从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加强茶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在推动茶文化与乡村旅游互动方面展开工作。
3.3.1 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地域和文化内涵,利用得当便能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茶园、茶室、茶馆等茶文化相关场所可以成为旅游的重要载体,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开发茶文化主题的景区和旅游线路,将茶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旅游产品。
3.3.2 加强茶与乡村旅游统筹融合。茶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整体规划和协调。要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使游客能够深入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推动政策支持和投资引导,为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6]。此外,茶乡村旅游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3.3 推动茶文化与乡村旅游互动。茶文化乡村旅游的成功离不开茶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茶文化和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茶文化既能为乡村旅游提供独特的魅力,也能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为自身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7]要加强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政策、投资、创新等方面的互动,为茶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挥茶文化对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正面影响,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实现茶产业与乡村发展的融合与共赢,需要持续推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茶文化传承及创新以及乡村旅游与互动融合等方面的政策及措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