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宣言
——写在《“新语文宣言”十一问》开栏时

2024-03-29 20:47张悦群
中学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语文课程原理

张悦群

1978 年3 月16 日吕叔湘在《人民日报》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提出后来语文教学领域普遍关注的“吕叔湘之问”:“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的时间,2700 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如今,四十几年过去,这种情况是不是好转了呢?诚如王尚文所说,“从错别字、语病泛滥的惨状来看,似乎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1]。基于此,我们特别需要换一种视角来看语文教学问题了,不然再过一个世纪依然故我——因为人无法观察到视野之外的风景。

现在有人一提到上课就认为是讲课,“你昨天讲《荷塘月色》”“我今天讲《故都的秋》”“高一讲记叙文写作”“高二讲议论文写作”。上课等于讲课吗?如果教师上课等于讲课,那么学生上课就等于听课了。一天八九节课,学生都能当听众吗?对方或许反驳:那你说上课等于“什么课”?答曰:“上课等于教课。”教课固然少不了讲,但讲为教服务,教课不等于讲课。

或许有语文教师也知道这点教学常识,但由于不能真正知晓上课原理,做了很多无用功。讲了,不等于教了;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上课原理的缺失,造成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原野一片荒凉!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只关注讲什么或教什么,怎么讲或怎么教,讲了哪些或教了哪些,却没有很好地思考:学生真的在学语文吗?他们到底学会了什么语文本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思考或如何思考这类问题。

这关涉语文课程教学的非本质属性。任何事物的本质属性固然重要,但非本质属性同样重要,事物一旦缺失该属性,则其不复存在。人的非本质属性如内有五脏,外有皮肤,虽然它们不能精致思维、不能操作复杂工具,也不能运用系统语言,但若缺失,人就不能成为人。

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而应用相关原理教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非本质属性,可大多语文教师不懂应用哪些原理教学生,不知上课原理、课理为何物。比如,人人都知道“以学生为主体”,个个都晓得“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舞台的中央”,可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语文课堂的“独裁者”和“垄断者”,以前的“满堂灌”沦为现在的“满堂问”。即使是省市级观摩课或竞赛课,一节课里还有语文教师提问40-60 次。试问,学生还有多少主动学习的时间与机会?真实的学习能发生吗?“以学生为中心”能实现吗?这显然违反了上课原理,缺失了相应的课理,语文教学自然不复存在。

于是语文课变成了“信天游”,训练语言能力的语文课变成了“泥鳅滚泥鳅”的烂泥塘(最近深圳有所高中宣称“不要训练,就是要热闹”)。野蛮取代了科学,乱动取代了主动,刀耕火种取代了科学种田,喧宾夺主取代了学生为主,张铁生取代了梅瑞尔,对象的学生中心取代了目的的学生中心,宏大理想的目标取代了单位时间的目标……道尔顿的弊端还没来得及清除,非指导性教学的沉渣重新泛起;孔夫子“伟大的俗人”(黑格尔语)还没有区别出来,前苏联的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的大而化之又粉墨登场。幸亏还有考试,好办,教师再让学生耗用莫大的精力来刷题。学生苦不堪言另当别论,但语文课堂的教学训练功能已抛到九霄云外。

问之则曰“语文不同于数理化”,言下之意就是不好训练。请问语文与数理化是全不同还是部分不同?这断言不敢回答全不同。然则,哪里相同?至少作为课程是相同的。课程论表明,任何学科只要进入课堂就得属于课程,就得遵循教学规律及其上课原理。语文岂能例外?干什么非要使语文“妖魔化”不可?钱梦龙先生“训练为主线”的观点错了吗?其实,第二代教学设计之父戴维·梅瑞尔明确指出过,“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知道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种观点和想法是教学设计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擅长教学和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最有效的设计就是直接告诉(Telling)学生答案,而忽视了适当的应用、反馈、指导、训练等环节。”[2]训练对于教学如此必要,语文教学自然不可例外。识记背诵要训练,解释翻译要训练,分析概括要训练,阅读欣赏要训练,书面写作与口语交际要训练,创新创造也要训练,不训练岂能形成稳定的语文能力及其内在的语文素养?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视角来观察语文课程教学?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必须知晓语文教学规律;要知晓语文教学规律,必须认清语文学习规律。语文学习规律是什么?其实,这是语文实行分科教育以来人们一直模糊不清、不甚了了的问题。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广大语文教师或语文研究人员还把“多读多写”等传统经验当成语文学习规律;还有一些人把适合任何一门课程的“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等原则当成语文学习规律。殊不知,就读写学习而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再也不能当作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法了,一是读得再多,照样不会写作;二是语文学习没有时间让你读那么多;三是语文学习之任务不只是写作一项,还有文本解读、资料梳理与口语交际等等。

什么是规律?规律即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本质是什么?本质是指事物内部的联系,这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构成。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从其本质属性可以判断某节课是不是语文课,而不能判断这节语文课是否有效。而要判断某节课是否有效,就得看这节课符不符合课理,如“为迁移而教”(而不是为单纯获取信息而教)、“凡不可学均不可教”(而不是没有加工成可学而硬教)、“一课只能一个中心”(而不是多多益善与物尽其用)、“当堂学会某种课业本领”(而不是当堂学不会而估计以后有用)、“目标必须指向结果”(而不是包括过程而遮蔽重点)、“目标必须作业化”(而不应当模糊与笼统)、“应用、反馈、指导与训练”(而不是没有训练或述而不作)、“教正不教奇与教常不教变”(而不是让学生无厘头地创造)、“做出样子教学生模仿“(而不是讲破嗓子让学生当听众)……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教学一直违背这些课理,导致效率不高的问题积重难返,形成百年诊治都无法疗治的“顽症”。换句话说,不知课理为何物,不懂上课原理,以致“无数英雄竞折腰”;或者说,无数语文教师由于不懂教学、不会教学而不懂语文教学、不会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教学是什么?教学,即教学生学习;教学是教学生学习课业知识及其本领的科学合理的师生活动;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课程课业知识及其本领的科学、合理的师生活动。

不懂教学,岂懂语文教学;不会教学,岂会语文教学?

所以我们宣言:教师首先得掌握课理即上课原理,然后得掌握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才能疗治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顽症,才能拯救我们的语文,才能使语文原野的一片荒凉变成满目生气的绿洲。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语文课程原理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