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通江实验幼儿园 李 烨
随着社会上“不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的广泛传播,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具体表现为让孩子参加无数的兴趣班、培训班,从而剥夺了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以及开展各项户外活动的自由;城市生活化进程的加快,都市生活的钢筋水泥环境,使得幼儿远离了阳光、雨露、青山、绿水等自然元素;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幼儿常常与电子产品为伴,整日沉溺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之中,不再喜欢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自然亲近。
针对当前存在的“大自然缺失”现象,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积极挖掘和利用户外环境资源,鼓励幼儿参与户外种植活动,在自然中学习与发展。为此,我园充分开发、利用、优化户外种植园资源,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设计并架构活动框架,积极探索幼儿户外种植活动的开发原则、途径与方法,探讨在户外种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如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依据“整合、开放、多元”的课程理念,我们的课程既要确保为幼儿提供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又要适应个体幼儿的特殊需要。因此,我们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开发性课程和辅助型课程。
我们根据园本课程构建的结构,将幼儿户外种植活动作为幼儿园的开发性课程,以特色主题、特色区角、专用活动场等形式将其融于园本课程之中,以此补充并拓展基础性课程。而基础课程是以省编《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推出的主题教育系列为主的活动素材,强调的是省编主题活动的普适性,而我园所实践的户外种植活动,是幼儿园经历了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发挥教师群体力量、依托课题研究进行反思、总结、调整而形成的具有园本特色的活动素材,其强调的是地域性、季节性、园本性、班本性及动态性。
共识一:对活动开发及经历时间的共识
在活动开发及历经时间方面:我们达成了以下三点共识:其一,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及当下认知发展水平,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开展户外种植活动,以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其二,坚持“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把户外种植活动的开展从固定的时间延展到日常渗透(主要指餐后散步、起床后户外活动、离园前);其三,每天利用点滴时间随机开展相关活动,包括在晨间谈话中交流种植园地的发现、问题以及应对方法等;在区域游戏中制作稻草人、营养水等,并鼓励幼儿在家和爸爸妈妈共同进行种植调查问卷和信息收集等。
共识二:对活动实施及内涵理解的共识
在活动实施及内涵理解方面,我们达成了以下四点共识:其一,坚持环境育人理念,把户外种植活动的开发从活动现场延展到主题环境创设、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家园共育环境建设等多方面;其二,坚持发挥儿童表征在种植活动中的价值,把户外种植活动从劳动操作延展成为“有图有真相、图文并茂”的儿童学习过程的展现、儿童学习词汇的表达;其三,坚持“全收获”的种植理念,拓展儿童对“收获”的认识,除了果实,其他如根、茎、叶、花、种子等都是“课程资源”,均能服务于园本课程的应用;其四,坚持与各大领域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多样化元素,积极与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紧密联系,以种植为载体,拓展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从而形成较为均衡的课程框架,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儿童视角、儿童发起原则
儿童视角、儿童发起是“儿童本位”的充分体现,只有坚持儿童本位的立场,才能谈及教育儿童;只有研究、尊重并热爱儿童,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春天正是播种的好时机,小菜园已准备就绪,“种什么?怎么种?”不应是教师的决定,而应是幼儿们实现集体意愿的机会。“我想种胡萝卜。”“我想种毛豆。”“我想种茄子。”“我想种西红柿。”每个班级的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种植前的商讨,经过幼儿的投票确定种植的种类。
种植园地究竟种什么,由幼儿自发讨论、协商。这种对话儿童的过程,亦是对话儿童的已有经验,也是对话儿童学习方式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也尊重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为户外种植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珍视儿童生活原则
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幼儿户外种植活动更应立足于儿童的生活。
中二班种了麦苗,幼儿发现:“为什么左边的麦苗已经长这么高了,而中间却没长出小麦苗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参与讨论,有的说:“可能种子烂掉了。”有的说:“可能我们种的是隔年的种子。”还有的说:“种子可能被小鸟吃掉了。”……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种子可能被小鸟吃掉了,因为他们经常看到有小鸟在校园里飞来飞去,所以种子被小鸟吃掉的可能性最大!幼儿商量出在麦田上盖网的方法来避免小鸟吃麦苗。可盖网后的第三天,当幼儿揭开麦田上面的网时,发现最先长出来的麦苗被网压弯了腰,于是有幼儿说:“这个方法不好用,网把我们的麦苗都压坏了,还是做个稻草人吧!”于是,幼儿们收集材料、上网找查询制作稻草人的步骤,并邀请保安叔叔来帮忙……终于麦田里插上了幼儿自制的稻草人。几天过后,原来光秃秃的地方终于长出了麦苗。
幼儿在户外种植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实验的过程正是对话生活经验的过程,也是促进幼儿不断深度学习、互相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更是幼儿不断自我构建新经验的过程。
3.四季轮回原则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四季的轮回。户外种植活动的魅力就在于每一个季节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然而幼儿户外种植活动的困难也在于四季的轮回——因其漫长的等待可能会消耗掉幼儿的热情,寒暑两假的放假日也会造成幼儿连续观察的缺失,对于果实收获的感性与激动也会使幼儿忽略前期种植的过程……因此,户外种植活动应关注四季轮回、有始有终,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经历。
我园有棵很大的枇杷树,每当到枇杷成熟的季节,各个班级的老师都会带领幼儿去观察、去采摘、去品尝。但真正抓住枇杷成熟季返溯回去开展“认识枇杷、种植枇杷”活动的教师并不多。这一次,中三班的教师抓住了契机,从品尝枇杷入手,由幼儿感兴趣的果实开始研究枇杷种子、探究如何种植枇杷树、思考如何照料枇杷树、回忆每一个季节枇杷树的变化等。于是,“枇杷树的四季”微课程经过一年的逐步推进终于显现出了雏形。
1.信息采集法
遵循“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我们进一步重塑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而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心灵,我们践行了课程游戏化理念。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由教师预设户外种植活动的做法,充分利用“活动资源表”来收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围绕幼儿的兴趣开展各类与户外种植相关的活动。此外,我们还对资源表的排列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原先附在后面的附件,调整到了最前面种植来源处的佐证资料的位置;教师们也从最初的“要我用资源表”转变为现在的“我要用好资源表”,这一转变对于户外种植资源的开发、活动的组织等都提供了有价值的生发点。
2.绘本依托法
儿童绘本因其画面生动、构思精巧、引人入胜等特点深受幼儿喜欢,而喜欢是深度学习最强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户外种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积极依托相关绘本拓展户外种植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例如,大班幼儿借助绘本《爱种玉米的小黑熊》开展“种植玉米”活动;中班幼儿借助绘本《蘑菇幼儿园》开展“种养蘑菇”活动;小班幼儿借助绘本《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开展种植黄瓜、西红柿活动——多样的绘本蕴含了丰富的种植知识,对幼儿的实际种养活动有一定的借鉴和辅助作用,同时这也是幼儿借助绘本等方式提炼自身零星经验、构建新经验的重要途径。
3.现有资源共享法
幼儿园现有的植物资源是户外种植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对现有资源的梳理与共享,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已有资源进行种植活动的开发与组织。为此,我们从各班、各年级、园所三个层面对幼儿园整个户外植物资源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形成资源包实时共享,便于教师使用。同时带领幼儿一起为幼儿园户外植物进行画像、录制介绍录音,制作二维码等标识,并将其挂在每一种植物旁,便于幼儿去观察、去了解。
4.案例重构法
我园还把历年各班、各年级开展的种植活动方案、照片等形成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种植活动案例资源包,并进行实时共享,便于教师在组织类似的户外种植活动时及时借鉴、参考与重构,以期让相同的户外种植内容形成不同的种植课程轨迹,彰显班本特色的种植活动脉络,呈现个性化的幼儿学习过程。
5.家园联动法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培养。因此,我们在开展户外种植活动时,密切联系家庭,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空间,鼓励亲子共读种植类绘本、倡导亲子共植花草树木——把种植活动从幼儿园拓展到家庭,倡导家长一起参与幼儿的种植、探索与学习,陪伴幼儿共同经历播种、灌溉、守护、收获的重要阶段,见证幼儿自我经验改造与拓展的全过程。
6.节气结合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元素,其中二十四节气与种植活动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我们在开展户外种植活动时要注意与节气相结合。例如,立春时重点关注迎春花;清明时节重点关注杜鹃花;秋分时和幼儿们一起观赏菊花;寒露时和幼儿们一起来一场“桂花之约”;冬至来临时和幼儿们一起去操场观赏腊梅……
我们对照研究方案与阶段计划,梳理并反思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一是如何进一步利用好幼儿园户外种植园地和本园的户外植物资源,并在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户外种植活动的多元价值;二是如何进一步在户外种植活动中持续有质量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并给予幼儿可持续的支持,促进幼儿“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造户外环境,扩大种植区域面积
我们计划重新规划种植园地,将原来的种植园地拓展到围墙处的长走廊,充分利用其长度增加种植区域,便于幼儿照护、观察、收获,同时也美化了围墙处的环境。
2.丰富种植资源,形成园本资源地图
其一,师幼共同收集、梳理一年四季幼儿们曾经种植过的植物品种,并与幼儿商讨春、夏、秋、冬四季还可以增加哪些适宜的种植内容,接着和幼儿一起制定本学期的种植计划,不断丰富种植资源;其二,在园所层面汇总幼儿园的绿化品种,根据需要与绿化部门联系,增加园内种植的花木品种,为幼儿户外种植、观察、照护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资源;其三,依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已有资源,挖掘、开发适宜本年级、本班的种植资源,汇总成表,定期增删,形成动态更新的户外种植资源地图。
3.改善提供方式,助力良好习惯养成
改变之前每次种植活动从班级带工具到活动场地的模式,合理布局种植园地周边环境,提供工具架、工具小木屋等,方便幼儿把小铲子、小耙子、小水壶等种植工具放在架子上、小木屋中,随拿随取、随取随用,也方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自行整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4.优化组织策略,形成多样操作样式
教师通过运用整体观察、对比观察、跟踪观察、定点观察等方式,持续有质量地观察幼儿在户外种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分析研究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并给予适时、适宜的支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幼儿自主制定每一次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执行;支持幼儿和同伴合作、讨论、争辩、共同探究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多元经验的需求;此外,我们还组织幼儿以个人、小组等方式参与活动,定期和幼儿一起回顾和谈论种植活动中的经历、困难和喜悦,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在科学认知、劳动意识、操作能力、情感态度、生命成长等多方面的发展。
5.记录学习轨迹,支持自主解决问题
我们还用文字、照片、影像等方式记录幼儿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想法、对话等,鼓励幼儿自主调查、收集答案、探索发现;支持幼儿用绘画、泥工、折纸、剪贴等多种方式表征、表达、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获得成长的经历等;还通过“儿童海报”等形式展现幼儿在户外种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度学习的过程。
6.凝练研究经验,加快物化成果积累
我们鼓励教师定期梳理自己研究中的叙事故事、观察记录、典型个案等,撰写相关论文,不断优化户外种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有效策略;梳理和调整本班户外种植活动设计,突出班本化、个性化,形成具有园本及班本特色、季节特点、年龄特点的户外种植课程方案;进一步发挥户外种植活动的课程价值、游戏价值,促进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