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四层”的地理高考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

2024-03-28 13:17叶童欢
地理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立德试题考查

叶童欢

2019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为“一核四层四翼”。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 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即落实立德树人是我国招生考试的根本任务;“四层”为考查内容, 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四翼”为考查要求, 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1]。由此可见,高考评价体系已经明确了高考的结构和功能,对一线教师实施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一、“四层”视觉下高考试题评析思路

笔者通过分析高考评价体系“四层”的内涵,结合2023年高考地理(广东卷)构建了试题评析思路(图1)。该研究思路主要是基于“四层”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对地理高考试题的内容设置与编制进行分析,研究其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四层”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通过“四层”达成 “一核”的目标,并且提出符合新高考的有效教学对策。

二、结果分析

1.试题统计结果

基于 “四层”研究框架对2023年高考地理广东卷每道试题(大题的每道小问归为一道题)进行统计分析,整份试卷选择题16题及综合题3题(17题3小问,18题3小问,19题2小问)共计24道题目。对涉及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考查内容的题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四层”考查内容在题目中有重叠情况的结论,因此该统计的百分比数值仅表示该维度在整份试题中的占比情况(表1)。

2023广东卷(地理)对“四层”的考查都有涉及,其中学科素养类和必备知识类题目贯穿整张试卷。因此,此类题目的设置对后续的教学和备考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启示教师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对必备知识的框架构建,形成综合思维,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关键能力类题目的考查占比达到 66.7%,分值百分比为54%,可知此类题目是新高考命题的侧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地理学科问题所具备的能力,体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高考评价体系的服务选才目标。核心价值类题目占比37.5%,分值占比30%,此类题目结合生活真实情境,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培养人地协调观,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考查学生核心价值方面内容的比例较往年试题有所上升。随着当今全球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预计今后高考对此类题目的考查比重将加大。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重视教室内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野外的实地考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研学活动等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

2.试题特点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重点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点研究的内容。通过高考地理渗透人地协调观念,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的内涵,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2023高考地理广东卷第14题,通过假设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引导学生思考将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的现实情境,预示人类活动将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提前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渗透了人地和谐的思想。不仅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还体现出考试和评价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间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题型内容合理,服务人才选拔

2023年地理高考试题广东卷采用了“16+3”的模式,即16个选择题和3个综合大题,其中选择题第1~16题分为8个选择题组,第17、18题两个综合大题分别有3个设问,第19题为10分,设问为两个,其中1问还设置为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海洋相关知识,相当于在2022年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二选一的基础上演变为海洋地理必答题。各题型的内容和分值更趋于平衡合理,较多题目均体现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考查内容。如第12题和第16题,分别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和城市化相关知识,既考查了必备知识、学科素养以及关键能力,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该类知识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了钻研的兴趣点,较好的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

(3)注重课堂情境创设,引导学科教学

笔者对2023年高考地理广东卷试题采用的情境材料及对应的相关知识点和分值进行了统计,发现几乎在每道或每组题目中,都采用了真实的生活或生产情境,或来自学习探索的情境(表2)。由此可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侧重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教学,甚至开展“一境”到底、“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地理广东卷是采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后首次自主命题的试卷。本文基于“四层”视角,通过分析和研究2023高考地理广东卷试题,发现该份试题不仅渗透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和根本目标,更为国家和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载体。侧重考查地理學科素养和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试题的设置也为中学地理教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下面选取2023年高考地理广东卷两道试题,具体剖析该试卷体现“四层”的情况。

例1.(2023年广东卷第2题)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2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公路网更完善        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        D.河网更密集

该题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考查关键能力的题型,考查学生从图表资料中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获取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的信息,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以此强化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符合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通过关键能力的考查,鞭策师生重视地理思维的培养,提高训练解决地理学科问题能力的意识,今后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

例2.(2023年广东卷第18题第3小题)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 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3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4示意图3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该题是常考的主观题型,属于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整合运用。关于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主要从下渗作用的变化角度分析,需要调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此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三、教学启示

1.聚焦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在授课前研读新课程标准,结合“四层”考查的重点进行教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地理教学模式[2]。在熟悉高考评价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地理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尝试运用主题式、问题式等教学模式,整合地理知识,避免知识碎片化。在地理必备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以及锻炼学生读图析图和动手实践等关键能力,确保地理教学方向与地理新高考命题方向一致,把握命题趋势,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注重教学情境创设,转变教学观念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学习探索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面临的两种典型的问题情境,即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这些情境是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中落地生根的基本载体。

高考的“无情境不成题”引导一线教师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遵循 “无情境不教学” 原则。在课堂中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思考,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培养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对于学术情境, 教师应多浏览重要的学科刊物,关注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利用这些资料结合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情境创设。此过程要注意对复杂学术情境的再编辑,使其符合高三考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而对于生活情境,教师可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大胆地进行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在生活中思考地理问题。一旦形成习惯,学生的地理思维将会有质的飞跃[3]。

3.实施大单元教学,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高中教学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新教学结构重组各教学要素。由零散的、碎片化的学习走向任务驱动的、结构化整合的大单元学习。大单元学习目标要立足学生,着眼学生的持久理解,并能够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个性化知识体系。

特别是高三复习备考要从传统的知识点走向结构化设计,才能适应考试评价要求。复习课需要教师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地整合课程知识点、能力点; 整合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实施大单元教学,以巩固、 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体系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4. 收集学术类素材, 关注地理热点问题

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成题。基于2023年广东卷地理试题延续全国卷的一贯特点,以真实情境为素材,采用一题组一材料一情境的方式进行设问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产生活,并将它们与相关的地理内容联系起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实施情境化教学。尤其是广东新考卷中的学术类成果素材,教师可参考阅读《地理科学》《地理学报》《湖泊科学》《中国国家地理》《世界国家地理》等地理科学杂志,关注相关的电影、热点问题等资源。平时的高考备考中,要收集整理这些杂志上一些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把这些内容转换成考题素材,创设地理教学资源库。亦可将真实的情境命题进行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学科素养能力。

四、结语

综上,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首先,应当关注课标并研读高考评价体系,深入挖掘其内涵,将学科知识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份教学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有效迁移与運用;其次,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精选案例进行情境教学,注重情境的选取与设问,构建问题链,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再次,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应当采用大单元设计进行教学,选取合适的主题,将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此外,教师在备考中应当有意识地收集学术类素材, 关注地理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活学活用,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分析、解释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吴永杰,卢远,邓绮琪.“四层”视觉下地理高考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以2021年高考地理广东卷为例[J].地理教育,2021(8):168-169

[4] 李九彬,李佳颖,王勇,等. 大概念视角下“风沙活 动”的学科理解与考查解读——以2000—2021年全国卷地 理试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2(6):32-37.

猜你喜欢
立德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