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淑萍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财务处)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对新时代发展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该制度的指引下,行政事业单位狠抓内控管理工作,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开展日常财务工作[1]。财务风险防范可作为内控管理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内控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明确内控管理责任,使内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实现财务风险防范,尽可能避免财务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
财务风险防范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财务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的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对潜在风险进行防范,进而规避因风险事件导致的资金、资产流失。内控工作的开展,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从上至下的参与,上至领导层、管理层,下至普通职工,都在内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共同执行内控工作,也能够使每名参与者发自内心地重视内控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内控工作的质量,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在内控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将风险评估作为内控管理的关键要素,在内控管理中落实风险防范措施,进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环境。
相较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目标设定差异。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资金来源也多为行政拨款,资金用途则是更偏向于民计民生,需要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内控管理时,也会更加侧重于社会公益[2]。其二则是评价导向差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其职责就是为推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并不追求经济效益,在进行评价时,更多衡量其对于公共事业的价值。
一是规范收支的作用。内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起到规范作用,能够使资金收支环节更为安全、透明。在实际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可在内控制度的支撑下,强化资金管理工作,对投资等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监管与防范。内控管理还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尤其是在资金分配方面,能够使资金得到合理应用,提升使用效果。
二是监督管理的作用。内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起到监管作用,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交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将财务风险防范作为切入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可以使各项经济活动均在国家政策法规要求下进行,避免出现非法交易等风险事件。与此同时,内控管理制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经济活动,减少贪腐行为的发生,避免因此产生的资金流失,保证单位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3]。
三是防范风险的作用。内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数据信息起到审核、监管作用,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作用巨大。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管理时,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对近年来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资金使用不合规、不合理的情况,及时将财务数据中的潜在风险反馈至领导层,尽可能遏制风险事件的产生及影响。而且,内控管理可以使财务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得到保障,在内控管理的监督下,财务人员无法修改、伪造数据,管理人员获取的数据信息均是真实、有效的,在对后续运营发展工作作出决策时,财务数据也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行政事业单位得到良性发展。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公司企业,预算管理都是其运行的起点,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督义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不足,使得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紧迫感,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编写,而忽略了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契合。部分财务人员则不具备预算管理能力,甚至不能明确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预算之间的界限,导致资金随意调配,实际操作与预算管理严重不符。
资产管理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无形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对薄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最为常见的有,出纳与会计人员没有完全明确各自的职责,部分出纳人员同时负责处理账目与收付钱款并缺乏监管,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的风险随之上升。行政事业单位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上没有明确的制度支撑,对于各项实物资产的管理归属问题存在争议,这就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逃避责任,最终造成实物资产流失[4]。
各行政事业单位均涉及政府采购业务,而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行为,也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采购人员未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采购计划,导致采购成本上升,或是未对所采购物资的质量、制造标准等进行核验,导致接收到的产品不符合合同约定,影响后续使用。不重视采购相关业务档案的保管,可能导致档案遗失,在采购工作出现问题时,没有可以追查的资料,也就无法完成责任的划定及追责。
行政事业单位均会配备会计人员对账务进行处理,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例如,会计人员在填制原始凭证时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致使账目与报表不符,一些会计甚至缺乏相应的基础技能,在处理账务时不能熟练应用会计科目,导致账务处理存在错误。会计报表是由主表与附注构成的,附注能够对主表加以补充说明,部分会计人员在制表过程中不重视附注,未能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使得附注的功能下降。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一般无须自主筹措资金,大部分资金均源于预算拨款,有政府的资金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压力相对较小,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并不追求经济效益,这就使得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会过于关注资金使用效率。财务人员往往不具备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也没有未雨绸缪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职业习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财务人员难以应对,最终导致单位蒙受损失[5]。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非没有内控体系,而是内控体系的建设长时间停滞不前,初级与原始的内控体系已无法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少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将内控体系的建设放到了一定高度,也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管理机制,内控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日常工作的重心仍是财务核算,而非财务风险防范,这就导致财务人员在落实具体工作时,仍着眼于预算、报账、审计等工作,却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把控,难以察觉潜在财务风险。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在开展财务预算工作,但未就财务预算制定相应的规范与指导意见,财务人员只能按照经验开展工作,编写的财务预算不够完善。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忽略前期准备工作,而要求财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算编写,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导致忙中出错,编写的预算不符合要求[6]。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然而当前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制度依据,部分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开展。
相较于流动资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更为严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就相对随意,领导层未能深入了解实际需求,仅凭主观臆断就作出了采购或不采购的决策,存在重复采购的现象。另外,在固定资产的领用、报废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指导,对已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算核对、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保管等显得相对随意,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内控工作的执行主体是人,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认知,明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才能保证内控管理有序进行。财务人员应当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要求其自负盈亏,但并不意味着日常财务工作不存在风险。财务风险事件将直接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列为日常重点工作,落实持续性的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规避财务风险事件对单位造成损失。
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实际上是对内控工作进行制度性、规范性的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时,首先应充分挖掘自身财务管理的需求,并结合相关管理要求,在明确各部门职能的前提下,将内控管理机制渗透每一个职能环节,使内控管理实现由上至下全面覆盖。针对财务风险事件,内控管理体系也有相应的干预措施,财务风险防范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人员,还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都应树立起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完成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避免风险事件发生。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重要环节,收支平衡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在详细了解本单位发展战略及预算管理流程后,对收支预算进行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到本单位资金的用途,注意将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建设、社会发展类项目的建设中,在获得发展效益的同时,推动公共事业发展。针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项目特点制定预算方案,并告知各部门,在不超部门预算的情况下,对本单位资金预算进行统一、高效、规范的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既重预算、又重执行”的基本原则,重点关注执行进度,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切实履行预算管理主体责任。预算执行过程中,坚持预算执行进度和资金使用质量并重,严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内控操作流程,层层压实责任,杜绝违规行为。
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体现,能够对固定资产实现有效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较高。固定资产管理应涉及采购、验收、保管、使用及处置全流程,针对各环节的重要节点编制相应的管理制度。以采购环节为例,确有采购需求后,应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并严格落实公开招投标,拒绝暗箱操作。在采购完成后,接收产品前务必做好质量抽查工作,防止供应商以次充好;在产品入库前,对其数量、型号等进行规范记录,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可供随时查阅;在领用固定资产时应做好登记工作,可重复利用的固定资产,应在使用后及时归还,避免随意消耗或丢弃固定资产,使行政事业单位蒙受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将内控管理质量与各部门绩效挂钩,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在制定内控管理制度时,充分考虑各部门的职责范畴,务必使每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内控管理当中。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若不及时消除风险因素,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事件发生,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财务风险防范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对相关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落实单位预算管理,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