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巍
(作者单位:亳州工业学校)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多数经费都是由财政直接拨付,自身很少有收入,财务管理工作如果始终得不到重视,会导致单位存在较高的会计风险隐患。
会计风险指的是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错报、漏报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出现,使得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不能够真实体现单位当前正常的财务运转情况,给单位运作和决策带来较大的风险[1]。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迅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四个主要方面。首先,结算、核算风险。单位是否存在小金库,是否存在伪造票据,是否存在挪用公款等现象。其次,会计制度风险。会计制度是否跟上单位发展运行,是否符合当前的管理工作需求。再次,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是否按照规定使用,特别是现金管理和使用。最后,决策风险因素[2]。一旦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准确,那么领导层在对单位发展运行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将会因为信息不准确导致决策失误,给单位带来较大风险。
财务工作是所有单位的重要工作,其中会计核算是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是直接关系到民生服务的工作机构,是国家推行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其运转资金都是依靠国家提供的,因此,其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的对象是国家资金[3]。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并不规范,存在处理延误、会计监督缺失、核算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国有资产账目不清,会计信息不准确,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容易因会计风险影响正常运转,进而不利于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广实施[4]。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及时查找会计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避免损失;提高对各级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进而为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单位正常运转奠定基础。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核算和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随意捏造业务、修改财务数据、私自设立小金库等,这些行为都将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使得会计工作存在风险隐患。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购置、轻管理,购置国有资产之后,登记不全面,不计提折旧,使用情况不了解,存在重复购置的现象。对国有资产使用维护不到位,重使用、轻维护,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
不注重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导致会计档案存放混乱,相关会计资料缺损严重,甚至存在会计信息泄露的风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使用,会计人员大多数通过网络平台处理各类账目,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病毒入侵等风险,给财务数据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内部管控制度长时间不更新,管理措施未能与时俱进,甚至一些措施只是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不能够满足单位发展需求。在付款和记账环节,财务部门没有发挥监督和辅助作用,同其他部门管理严重脱节,使得内控制度作用发挥有限。
我国的会计政策法规制度经过了多次修改调整,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跟上相关制度的调整,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单位制度同政策存在偏差,导致财务工作很难开展,进而造成风险隐患[5]。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一成不变,不能根据工作内容和社会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内部岗位分工不明确,特别是财务管理部门,岗位规范流程老旧,难以满足当前财务工作需求,导致财务运转不畅,工作效率较低[6]。
内部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各科室之间职权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当前很多沟通工作还停留在工作人员私下沟通,导致很多工作严重脱节,权责模糊,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奖惩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就导致单位在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没有在流程框架内有效运行,管理权力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阻碍;内部控制体系只停留在纸面上,同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严重缺乏操作性。
监督检查是检验会计工作的重要方式,能够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预防作用。对于外部监督来讲,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外部监督检查制度,有关工作体系并没有形成,导致会计工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监督工作只能流于形式。对于内部监督来讲,因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有限,很多管理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会计工作相对封闭、会计信息地到不到有效公开,致使内部监督工作形同虚设,加之会计监督工作需要监督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领域专业知识,但相关专业人才较少,也是不能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原因之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差距较大,在招聘过程中,一般考核内容主要是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相关专业能力知识很少涉及,因此导致招录人员只符合专业要求,实际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不强。加之后期相关培训缺失,导致会计人员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对新政策、新法规掌握有限,无形中加大了会计岗位的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会计风险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从根本上提高对会计风险的隐患意识,认识到提升会计岗位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从整体工作中把握风险因素,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本着“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对会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同时,在建立各项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充分了解各项工作流程的运转情况,确保制度能够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很多会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组织不完善,对会计工作不能够起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作用。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决算、核算体系,完善会计岗位权责分离机制,明确岗位工作内容,确保工作人员工作权责明确,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还要定期对会计岗位进行考核和评估,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会计法规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调整,确保岗位设置符合工作要求,能够充分发挥会计岗位能力。
财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至关重要,属于单位部门的重点风险防控部门,在设置财务部门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要确保内部组织完善,各岗位设置能够符合会计准则,人员充分,岗位之间职责明晰。尤其是会计岗位监督部门,能够对财务部门运行起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岗位监督职责。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核算、决断体系,确保各岗位之间工作职责明确,权利明晰,能够准确处理各项会计信息,为部门决策提供准确数据。还要定期对会计岗位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对会计账目进行审计,确保账目准确,程序符合流程标准。并且详细分析会计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内容,通过完善制度工作流程,制定风险防范预案,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同时,在招聘各岗位过程中,要注重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确保人员能够符合岗位需求。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必须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标准依据。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要制定符合自身管理能力、水平的内控管理制度,对各方面风险进行全面控制,保证各岗位工作在制度范围内开展。还要严格做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定期进行评估,根据工作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制度相关内容,确保制度符合工作实际,规定内容能够落到实处。
内部和外部监督工作对全方位预防会计风险有着积极的作用。执行内部监督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会计工作流程,开展监督工作不能停留在查档案、看制度等表面,要对会计相关信息进行核对,查找深层次存在的风险隐患。建立专门的内部审查机构,定期对会计工作开展审核工作,形成内审报告。对会计工作进行评价,及时消除隐患。外部监督工作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内部会计风险进行排查,要定期邀请专业机构开展外部监督工作。同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规定监督检查的方式、时间、内容,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监督检查的效果和能力。
会计岗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要求较高。在对会计岗位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加入相关的会计岗位专业知识,提高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还要对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进行严格规定。同时,还要对会计岗位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
在培养会计领域人才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要时刻关注会计领域发展的实时动态,尤其是修改的新规则、新制度,确保学生学习的知识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要经常性开展测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确保学生能够牢牢掌握职业知识。同时,必须注重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传授会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仅注重对会计职业业务能力的提升,必须全面培养人才。学生在掌握会计相关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必须牢记会计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会计领域岗位十分重要,是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重点部门,直接关系到部门的生存发展,并且同国家税收息息相关。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认清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在职业岗位中必须时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注重对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工作岗位中,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培训,时刻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经常开展反面教育活动,通过引进反面案例,在讲解会计领域犯罪严重后果的同时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一旦在工作中违反相关制度法规,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还会直接影响单位的发展,甚至国家的税收。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挥自身职能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对会计风险认识,持续开展防范会计风险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体系运行中发挥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一旦自身发生会计风险,不仅会对单位运行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还会严重影响国家机关的形象。单位管理层要正确认识到会计风险可能引发的各种严重后果,从制度上对会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为单位良性运转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