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萍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铜陵分行,安徽 铜陵 246700)
当今,国内外环境瞬息万变,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风险显著增多,要想占据市场较大的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注重内部控制,以便于防范财务风险、规范经济活动、确保资产完整、安全。 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具体实务中,受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仍面临诸多困境和阻碍,导致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效果不理想,阻碍了商业银行长期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应深层次剖析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切实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地发展。
首先,保证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系统性分析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以及业务开展的规律,构建与之匹配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将其落于实处,为职工制度操作提供制约,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以便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逐步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其次,有效防范和抵御银行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风险较多,内部控制对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活动进行严控,确保其开展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可主动识别各环节中隐藏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解决策略,高效防范经营风险,真正提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水平和能力[1]。
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现实状况,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且将其落于实处,以便于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地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要从人员思想理念入手,主动摒弃传统滞后的观念,但就现状分析可知,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认知滞后,思想观念更新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第一,管理层意识相对薄弱。 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更加强调战略规划、业务操作合规等,忽视了内部控制,没有主动学习最新的内部控制理念,将其渗透具体企业文化中,难以直接熏陶广大职工,使得管理层尚未注重内部控制,难以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无法以思想驱动行为,导致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 第二,职工思想理念滞后。 职工也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实施的关键人员,由于内部对广大职工培训和再教育缺少,无法掌握最新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难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无法为其提供支持,造成自上而下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认识不全面,无法形成通力参与内部控制活动中,阻碍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监督、控制作用的发挥。
商业银行要想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必须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刚性,尤其是要注重内部控制监督,快速明确内部控制执行中所存在的弊端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促使内部控制执行到位。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执行与负责人、职工业绩存在“两张皮”,在考核扣罚上尚未与网点负责人绩效管理中客观呈现,而仅与网点内部控制主任进行联动,造成内部控制执行中其他职工和管理层配合度、支持度不足,促进网点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有待加大。 第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应对不到位。 部分商业银行在执行内部控制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无法主动识别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难以识别各环节中风险,难以防范和应对,造成内部控制风险不可控,难以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实施氛围,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2]。
信息与沟通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关键的环节,是联系内外部、上下级间的核心枢纽,内部信息主要源于财务运营部、金融部、消贷中心等,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作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具体实务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忽视了这一重点,具体表现在:第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功能相对单一,不能主动与其他系统联动,无法真正实现各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将相关信息传输到各部门、各层级,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中缺少可靠的信息支持,无法展示其自身效用。第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构建和运行中,对操作人员实施各项任务和活动至关重要,部分商业银行忽视了引导内部职工熟练操作各项权限,也没有掌握本岗位自身工作重点的同时,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制度,不能在后续实施中做好配合和支持,削弱了内部控制信息化带来的优势和价值。
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进度、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作为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措施,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进程中,内部控制评价不到位,不同程度影响内控高质量实施,具体表现在:第一,内部控制评价方式、内容相对单一、片面。 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选取的方法相对单一,且内控评价内容较为片面,仅注重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内部控制评价客观性、全面性难以保障,影响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第二,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利用率偏低。由于一些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利用率较低,不能将其与职工薪酬奖金发放、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等挂钩,造成内部控制评价流于形式,无法实现闭环控制,制约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高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发展,科技含量显著增加,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出了新挑战、新风险,部分内部控制人员跟不上业务发展,精通全面业务的人员较少,尤其是风险控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不足,难以全身心参与内部控制活动开展中,制约了商业银行高效发展。 以上问题主要是商业银行忽视了内部控制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没有结合自身薄弱点,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导致人员不能借助培训更新自身知识库、提升业务水平、专业技能,难以凭借自身素养高效开展内控活动,制约了商业银行高效发展[3]。
为了增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人员意识和理念,为后续内部控制执行提供驱动力,规范各项活动和业务,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增强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管理层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实施的重要人物,其自身认识水平、观念理念关乎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应主动更新自身理念,以身率先,将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有利于熏陶广大职工,坚持以思想驱动各项行动,确保内部控制实施到位,以展示其监督、控制的效用。 另一方面,增强职工内部控制理念。 商业银行要加大内部宣传力度,选取多元化的宣传途径,将内部控制实施作用、内容等进行阐述,促使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确保各部门、职工相互配合和支持,主动做好协同和沟通,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开展夯实基础。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否执行到位,直接关乎其作用的发挥,应提升人员认知水平,高效开展各项活动,以便于获取良好的效果,保证商业银行高质量的发展。 因此,为了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刚性,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主动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业绩进行关联。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执行到位,需要全员的支持和配合,形成通力参与该项工作中,所以要将这项工作开展效果归集到职工绩效管理中,不仅要将考核扣罚体现在网点内部控制主任,而且要与网点负责人、职工等进行联动,切实保证各项工作交由专业人员实施,高效开展各项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减少或杜绝银行内部控制与业绩“两张皮”。 第二,注重内部控制执行风险评估和应对。 鉴于金融行业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多变性,需要在识别各类风险的基础上,持续性强化评估业务风险的能力,可以建立一套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主动识别各环节中隐藏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分析各类风险影响程度,逐一制订解决策略和方法,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氛围,促使内部控制执行到位[4]。
商业银行要想将内部控制实施到位,就必须畅通内部信息传输渠道,使得各部门、各层级信息传递准确性、及时性,确保内部控制执行到位,以便于实现既定目标。 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要主动跟上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发展潮流,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展示其自身效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拓展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功能,确保其支持多场景,主动将其与其他业务系统联动,如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突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及时传递到各部门、各层级,以便于内部控制实施到位,展示内部控制信息化优势、价值。 第二,保证职工操作和执行到位。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可能改变了原本的工作流程和制度,需要全员重新做好定位,严格依照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高质量开展各项活动,要求掌握本岗位自身工作流程和制度的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其他工作流程,以便于在后续各项活动中主动做好配合和支持,真正展示内部控制信息化带来的优势和价值。
例如,某商业银行向公司客户提供贷款、票据贴现、贸易融资、存款、结算、清算、现金管理;中国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储蓄存款、消费信贷、支付结算、银行卡和财富管理,手机银行支付。 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注重内部控制,难以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无法真正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化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及质量。 因此,为了改进这一困境,必须着重做好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使用RPA、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借助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实现了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规范化、信息化,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以将内部控制梳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落地,辅助业务人员梳理整个过程,自动化识别各项操作中隐藏的风险,逐一进行挖掘和应对,有效做好内部控制风险预警和防范,减少风险带来的弊端。另外,借助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商业银行内部活动在线审核,转变原本线下审核的模式,确保审核留痕,立即找到责任人,以便于呈现内部控制信息化的优势。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开展的调查、测试和分析等活动,可以实现闭环控制,展示内部控制考评的效用,确保商业银行高质量地发展。 一方面,明确内部控制评价内容、方式。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要主动拓展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实施的进度、质量和结果,而且要主动创新评价方式,以便于全面评估各责任中心内部控制实施成效,确保内部控制评价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利用率。 当今,部分商业银行要主动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利用率,将其与职工薪酬奖金发放、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等挂钩,以便于实现内部控制管理效果[5]。
内部控制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应主动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人员团队,高效开展各项活动,展示内部控制管理监督、控制的效用。 因此,商业银行要强化内部控制人员团队培养,要结合职工薄弱点,有计划地制订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促使人员通过培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实践技能,尤其是信息素养、数据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保证整个内部控制人员团队素养较高,全身心参与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 另外,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人员培训的基础上,要加大外部优秀、高端人才的引进,适当提升人员招聘门槛,制订规范、统一的招聘和引进标准,吸引复合型内部控制人员,壮大内部控制人员团队,以便于高效开展各项活动,实现既定目标。
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增强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战略和经营目标、确保各类信息的完整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地发展。 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具体实务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面临诸多困境和不足,导致内控建立和实施效果不理想,无法发挥其监督和控制等效用,阻碍了商业银行良性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业务特征以及内外部环境,注重内部控制,梳理影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帮助银行高质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