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商丘市睢阳区冯桥镇卫生院,河南 郑州 476100)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建筑物等,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医院规模大、资产种类繁多以及运营过程复杂,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通过加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为公立医院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并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正常运营必需的重要资源,包括医疗设备、手术室设施、病房、诊疗设备等,其价值普遍较高且使用周期较长。 而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涵盖固定资产采购、部署、维护、更新和处置等全过程,具体包括采购决策、供应商选择、设备部署与安装、定期维护与保养、实时跟踪与监控、合规的报废和处置流程等[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固定资产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因此,加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推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包括资产购置决策、设备部署与安装、维护保养、使用跟踪监控以及报废处置等方面。 全生命周期管理意味着从固定资产采购到报废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安全、高效地使用固定资产,并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合理的采购决策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信誉和售后服务。 公立医院应根据需求和预算制订明确的采购标准,并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高效的设备部署与安装流程确保设备正确安装、连接和配置,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公立医院应制订规范的部署和安装流程,加强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操作。
定期维护和保养是预防设备故障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公立医院应建立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维修,并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更新设备[2]。
通过建立实时跟踪和监控机制,公立医院可以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监控包括设备的使用频率、故障情况、维修记录等,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可靠性。
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公立医院应制订合规的报废和处置流程,确保固定资产处置合法、安全和环保。
3.1.1 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中管理和维护固定资产信息的平台,包括采购记录、设备档案、维护记录、使用情况等关键信息的统一管理功能。 一方面,医院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将所有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置日期、购置金额等[3]。 同时,应该记录设备的使用部门、责任人和存放位置,以便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位置和使用情况。 另一方面,资产管理系统应支持采购流程管理。 医院可以在系统中设定采购审批流程,并将采购记录与供应商信息结合,实现对采购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控。 通过系统的应用,医院能够更好地管理采购合同、付款记录和供应商绩效评估,确保采购的固定资产符合要求。
3.1.2 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
利用自动化技术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是公立医院优化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 首先,公立医院可以在固定资产上安装传感器,让传感器反映出来的数据同内部数据采集平台进行连接,并将数据自动上传到数据库。 其次,公立医院应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接收和存储从传感器收集的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再次,通过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公立医院需学会挖掘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发现设备的使用模式、维护需求和潜在问题。 可视化展示则通过图表、仪表盘等形式将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最后,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模式和维护记录,公立医院需要准确判断设备的故障概率和维护需求,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停机和服务中断。
3.1.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能够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方面,公立医院可以考虑通过连接设备和传感器,实时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管理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例如,通过监测某一设备的温度变化,医院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过热的情况,以避免设备损坏或发生火灾等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使得公立医院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并进行故障预警。 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及时通知相关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实现远程维护和诊断,缩短维修响应时间。 例如,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访问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出差和延迟修复。
3.2.1 标准化采购流程与供应商合作
清晰的采购程序往往具有透明、公正和高效的特点,主要包括采购需求的确认、编制采购计划、发布采购公告、评标和合同签订等环节[4]。 同时,在采购流程中,公立医院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参与人员,确保每个环节的流程和要求清晰明确。 就供应商合作方面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综合考虑其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或者直接采取绩效评估模式来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
3.2.2 设立维护计划和保养标准
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设立维护计划和保养标准需要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方法论。例如,医院可以利用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技术,通过监测设备的工作参数、传感器数据和故障模式识别,预测设备的维护需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的损失。例如,某家公立医院拥有一台重要的CT 扫描设备。为了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准确诊断,医院制订了维护计划和保养标准,并应用预测性维护技术。 该医院建立了设备维护计划,规定了每个维护周期的维护任务和频率,如定期清洁、零部件更换等。 在保养标准方面,医院制订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方法。例如,医院规定了每次保养所需步骤,包括设备关闭、安全措施的采取、清洁和润滑等操作。 同时,医院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如振动分析、红外热成像等,来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故障迹象,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维修。
3.2.3 强化跟踪和监控机制
建立有效的跟踪和监控机制有利于有效防范固定资产损失。 例如,某家医院为确保手术室监护仪正常运行,建立了强化的跟踪和监控机制。 首先,该医院定期进行设备巡检,检查监护仪的外观、显示屏、传感器和连接线等,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状况。 巡检人员会按照设定的检查项进行逐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巡检表中。 其次,该医院设立了专门的报修渠道,如电话、在线平台或移动应用程序,让工作人员能够随时报修设备故障。 当接收到报修请求时,医院会迅速响应,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维修过程中,医院会记录维修的详细信息,如维修日期、故障描述、维修过程和维修结果等,以便后续跟踪和分析。 这样一来,医院能够实现对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的全面掌握,及时解决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最后,该医院通过将设备连接到网络、使用远程监控系统等方式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 比如,手术室监护仪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获取监护仪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如果监护仪出现异常或超出预设范围,监控中心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样一来,医院可以提前预防故障和问题的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效率。
3.3.1 制订固定资产定期评估计划
公立医院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评估周期。 一般而言,大型设备和重要设备的评估周期可能较短,而其他设备的评估周期可能较长。 定期评估的频率应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更新速度以及医院的需求变化。 评估维度需涵盖固定资产的多个方面,包括设备的性能、技术更新、安全标准和医疗需求等。 评估可以通过设备的检查、测试和测量来进行,也可以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更新或升级,以满足医院的日常运营和医疗服务需求。
3.3.2 合理编制预算计划与多元化资金筹措
合理编制预算计划是确保固定资产更新与升级的关键。 公立医院应首先制订详细的预算计划,将固定资产的更新、维护保养和升级费用等纳入考虑范围[5],同时需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更新速度和医院的需求变化,确保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升级工作能够得到充分支持。 此外,预算计划的编制还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采购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确保预算合理可行。 而就资金筹措方面而言,公立医院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减轻财务压力”上,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拨款、资助项目、合作伙伴投资等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来获得额外资金。 此外,财务部门也需要积极思考如何拓宽资金渠道,寻找其他非传统的资金来源。 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或进行技术转让,获取技术许可费或专利权转让费用等。
3.3.3 明确固定资产更新策略与时机
就固定资产更新方面而言,公立医院应注重通过了解设备的使用年限、维护记录以及生产厂商提供的建议来判断设备的寿命状态。 同时,医院可以参考行业标准和专业机构的指导,基于成本效益分析,评估运营成本、维护成本、能源消耗以及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综合评估更新计划。此外,公立医院还需密切关注医疗技术的更新和需求变化,以判断当前设备是否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以某家公立医院的设备更换经验为例,该医院于2021 年发现其核磁共振设备已经使用了10 年,虽然仍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但已经无法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病患需求,并且无法支持最新的医疗诊断技术。 同时,医院发现新一代的核磁共振设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扫描速度,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高效的工作流程。 基于以上评估和分析,医院制订了固定资产更新策略,确定了固定资产更新时间。 医院决定在2023 年对核磁共振设备进行更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病患需求和医疗技术的要求。 更新后的设备将能够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诊断服务,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患者体验。
3.4.1 培训医院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与技能
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能力,公立医院应组织培训课程,培养医院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与技能。 其中包括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培训,医院员工可以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和维护技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培训还可以增强员工责任意识,使其更加注重设备的合理使用和保养。
3.4.2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专门团队
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公立医院可以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团队。 该团队应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跟踪和处置等工作。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标准。 通过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专门团队,医院能够更加专注地管理固定资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团队还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固定资产管理的协同发展。
3.4.3 建立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机制
建立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机制是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公立医院可以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为员工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 通过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医院员工可以分享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不同医院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此外,建立经验传承机制,包括制订标准操作程序、建立文档和知识库等,有助于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传承给新员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公立医院可以不断积累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能力,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优化采购决策、设备部署、维护更新、跟踪监控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优化。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可持续更新机制,也是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公立医院应积极探索并实施这些优化思路,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为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