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芳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人始终是未完成的。教育是我的事业,也是我一生的信仰,只有把自己想做的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把追求卓越当作一种常态,这样的人生才堪称完美。 我认为,教师就需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学习和研究、不断充实,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平凡的生活更加真实也更有意义。
深耕教学,注重科研
耶鲁大学的一种精神:“教书比天大”,我觉得教师要以教育为信仰,时刻对教书有着一种近似宗教般的崇拜和不断改进的欲望,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背后的科学规律,激活学生主动“向学”之心。同时,不断挖掘教学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梳理学科教学中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遵循知识优先、“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原则,深入研究学科德育教育的无痕化,通过多条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始终认为:“好老师”首先要把课上好。为此,我积极探寻教学和教研的节奏,认真研读“2022年版课程标准”,学思结合,主动承担了学校“大单元教学”工作坊的培训任务,两期大约有130多位教师参与,信任感、使命感和培训中老师们的投入度以及新学期各学科教研生态的变化,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引领者的价值所在。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大教学观”,跳出学科本身狭窄的范围,跳出知识传授的局限,将其融入学生成长的大视野中,从教“专家结论”转向提升学生的“专家思维”,增强学科的育人价值。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融合丰富的课程资源,设计贴切的驱动性问题,引领学生在探究体验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充分与生活的链接中引领学生学会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做好学业质量评价分析与试题命制,注重整体框架的建构和学科方法、规律的总结。为此,我穿梭于菜场、超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公园现场观察鉴别各类植物,进行植物栽培大赛,鼓励他们撰写生物学日记;开展了细胞模型制作、果实催熟、绘图比赛、发酵与食品制作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默默扎根,自主成长
教师发展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不断突破自身成长的“芝诺之环”,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共筑理想教育之梦,给予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
人生需要储备,厚积薄发,是为了更自觉地成长。优质课比赛、省教学能手评选、全国NOC大赛以及到各地讲课,都是自我锻炼的重要契机,也是最宝贵的磨砺。2011年我有幸参加省教学能手评选,为了更好地研读名家、观摩课例,做好前期准备,我总结出一套适合一线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学习的思路,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向优秀教师汲取精华,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于是借助省课程指导专家、国培班学员的身份,不断地向全省及全国生物名师学习,丰富了知识,提升了智慧。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育书籍的滋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开阔的人文视野。由专业书籍的阅读,延伸到教育报刊的阅读,再到经典教育专著的阅读,是我每天必修的功课,大师们的思想丰盈了我的灵魂,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纯净与美好。
李镇西老师提出了“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对此,我深以为然,阅读与反思使我在更广阔的视域下理解教育、理解儿童、理解课程。感谢生命中过往的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正是与他们的相遇相知让我深深地汲取营养,提醒自己时刻不忘扎下根去,才有了今天的厚积薄发。
思考自己“齐鲁名师”培养期间的最大收获,就是完成了自我心理建设: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该怎么做?在不断的追问和探索中,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知。由此我想到:高手教师之“高”,在于他能不断突破环境的限制,做好魅力修炼。
每个人都要提升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在舒适区边缘不断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将“胡萝卜”和“大棒”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保持阅读、保持思考,坚持练笔码字。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中,远离平庸和职业倦怠,在漫长的汲取和修炼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让灵魂有品质地栖息,才能不断拥抱成长的幸福。
充实自己,丰盈他人
对于成长,我坚信“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这几年,是我自身内在发展积淀最深厚的几年,我投资较多的就是买书、外出学习和购买网课,费用达几万元。持续的阅读、学习使我时刻保持良好的思考状态,思维方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知识“输入”到一定的量,就会自然而然产生“输出”,腹有诗书气自华。
正因为有了这些积累,我才感觉自己有底气、有能力引领更多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负责人,我主动承担,积极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成长规划赋能,帮助青年教师找到自己的研究点,在持续性阅读输入与写作反思输出中,引领教师以更专业的方式、扎实走好每一步,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泵”,尽快从专业发展的浪漫期走向足够清晰和深邃的精确发展期。
我很庆幸自己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被多位导师点拨引领,才一路成长。他们或儒雅博学或善思多才,身上洋溢的智慧、敏锐与深刻洞察,体现着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他们曾经苦过、累过、奋斗过,成长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导师们就是我的榜样,我也像他们一样,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老师们分享。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窗,把老师们引向了更广阔的教学领域。
聆听花开,展翅飞翔
鸟儿只有羽翼丰满,肌肉有力,心肺强健,才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强大的身体和内心,才能具有在教育的天空里展翅飞翔的强劲动力。而这些动力来自学习、实践,更来自内心的沸腾。
回眸过往,依稀记得参加省优质课评选时曾翻阅过的那1米多厚的专业報刊;记得为备战正高答辩,一个多月每晚3个来小时的睡眠,一个月的时间重温了所有生物名家的专著,阅读了省内前两期所有生物正高级教师的代表性文章和著作……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煎熬与积淀,我抓住了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幸运,最终得以展翅翱翔。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朱正威先生曾说:要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去掌握知识,首先教师就要赤诚地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我深深地热爱着教育工作,为此我将满怀教育信仰,增强学习动力,不断汲取营养,继续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和发展导师。我要更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引领学生穿越生命散发的芬芳,丰盈彼此的人生。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让我们一起向下扎根、向内修行,在彼此携手中勇猛精进,从容而坚定地前行;在彼此分享和成全中,让每个日子都清澈而饱满;在不断积累中找到人生发展的新拐点,在热爱中寻找自己希望的样态,优雅而智慧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