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娇 孟庆韬 周海峰 焕辰单 段武梅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我国已面临百年之大变局,在这样历史浪潮的推动下,国家着力于万众创新创业,这是民族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高校师资能力创新该如何体现?路径何在?文章主要针对提升高校师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如下论述:高校师资创新的能力能够较好提升,做好以创促科,做好以创促医,为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供一条基本路径,为我国今后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创新创业 路径 师资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170-03
前言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加速时期,目前,创新思维已经深入人心,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新经济发展的主题部分[1-2]。国家教育和医疗同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高校培育人才最终目的是为国家输送人才,人才的类型多种多样,尤其是全方面培养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成为中国新时代的一个重任,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探索。
本文主要针对提升高校师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如下论述:高校师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并在教学中较好实践,做好以创促用,知行并进;做好以创促科,科技兴国;做好以创促医,医保民生。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路径,主要为紧跟国家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地方相关政策、研读单位有关文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深厚的基
础[3-5]。
一、高校师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意义
(一)高校师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做好“以创促学,学以致用”
“以创促学”即: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方法,优化学生学习习惯,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学过程灌输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提供创新思维的培育。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巨大的改良优化,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希望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运用,这也充分地贴合我国教育教学中学以致用的重要思想。
在创新思维格局下的教学方式和以前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性;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创业多为学习期间的转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培养人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教师而言,教学模式上发生改变也会面临很多难题,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着力于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对各个学科的竞赛项目进行分析后,能够较好地指导项目,也要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伴随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需要用发散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在创新实践具体中着力于对人才进行培
养[6]。
(二)高校师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做好“以创促用,知行并进”
在创新思维模式的不断优化下,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学习模式中都不断摸索,不断提高能力,能够很好地用于实践,首先最为重要的是乐于学习,学习过程中需要符合市场的变化,如果知识的更新不及时,不能够较好地符合市场的不断变化,并且在学习中也要不断进行实践,能够学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入。
“学以致用”关键在于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坚持自己的目标,同时有重点和目标的进行学习,也要多思考,能够将所学巧妙运用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最高境界当是创造性运用。学以致用是根本,将所学进行转化,能够较好地边学边实践,学用结合[7]。
知行关系哲学思辨,其核心理念是思想于实践间的联系。其中,知表示主观意识,行表示实际动作,更深层次的含义可定义为伦理上的德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对知行的关系进行了言简意赅的阐述,反映了认知相对于实践更容易形成,而实践比认识更难落地。也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企业家,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他对知行之道进行了转化和吸收,形成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重要观点。在他的理论中,“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8],对于行知的联系,他主张先实践后形成认知,认知比实践更简单,实践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他还提出了知行结合、知行相异、学求致用、德艺行结合等观点。对张謇的教育理论进行解读,可将其细化为:(1)涵盖认识论和伦理学两方面的内容;(2)强调知行的对立统一思想;(3)揭示知行并进的条件;(4)体现教育服务于实践的价值取向。
张謇“知行并进”理念当代启示:(1)理论实践相结合,对于培育创新型教学十分重要;(2)学生的多元化教育和发展与时代需要相适应,有用、可用之才是社会的重要支柱;(3)教育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要通过生产劳动来落地。
(三)高校师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做好“以创促科,科技兴国”
我国素来重视思想道德培育、也推崇科学的教育环境。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成为了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基石,毕昇、蔡伦、张衡、祖冲之、宋应星等科学家功垂宇宙、万古流芳。近代中国史上也先后涌现了数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典范,如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南仁东、李保国等,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对于实现产业化有很好的促进。我国科技企业发展不平衡,大多数科技企业规模依然很小,发展缓慢,存在管理落后、产品单一、新技术开发滞后、自我发展活力不足、市场意识薄弱、质量观念淡薄和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9]。所以需要加大科学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激励科学技术人员实现产业报国,多数科技企业在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在产业结构上比较贴近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尤为重要,在企业资产上也得到不断增值[10]。
“科教興国”扎根于我国教育事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科学教育和现代化思想的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强国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信息化得到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得到质的飞跃,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逐年提高,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引领国家在科技和教育事业中的飞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全社会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风气,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科学精神,提升我国人民的科学素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1],通过信息化媒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提高了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便利程度,促进了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蜕变。
总之,“科教兴国”战略开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开创我国科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21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12]。
(四)高校师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做好“以创促医,医保民生”
医疗也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环境中,经济面临着换挡降速,从快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是贯彻“人民至上”和“以人为本”的重要力量。
“以创促医,医保民生。”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一方面是资源的竞争,但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也是最重要的资源,获得先进的人才能够获得先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样需要先进诊疗设备和理论水平、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人才[13]。
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以创促医,医保民生”这个问题,学校不能像有关政府部门那样,完善医保政策,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统一、精准的医保待遇,加大改革力度,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负担,推进精准精细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守护人民群众“救命钱”“保命钱”。但是学校可以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医德良好的优秀医生,促进各大药厂的先进技术和做好各个乡村医务所的人才输送及培养。
二、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新师资能力的提升,需要认真研讨我国相关政策,在宏观政策上推进创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根据每个地区的政策,认真研究相关文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深厚的基础。
对于师资能力也要不断培养,师资培训体系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培训,都需要了解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与平台进行协同处理,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各种师资能力培训的活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能力卓越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理念,明确教师定位,强化教师责任,建立激励体制[14]。
(一)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路径存在问题
一是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薄弱;二是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结构不合理;三是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教学模式传统。
(二)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路径原因分析
一是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教育认识不足;二是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路径建设措施
一是打造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师资架构;二是明确创新创业师资的角色定位;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师资的培训;四是开拓创新创业师资教学模式。
三、以张謇企业家精神为反思探讨高校创新创业师资
《周易·系辞大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即:世间万物,遵循着自然的发展规律,其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有无穷的发展潜力,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更迭。在人类从弱到强的过程中,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也越来越多姿多彩。
晚清时代,我国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各个列强伺机侵入我中华,清末企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其终其半生精力,为我国抗击国外列强的强取豪夺,进行了抗争,也警醒了国人看清实业兴国的重要性,对我国近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回望张謇“实业报国”的探索精神,坚持以创新发展和就业优化理念为基础,具有丰富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当今所进行的工业实践,也会为将来的社会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张謇的重要知行理论中,不能完全照搬,要取其精华、摒弃其不足,融合近代工业的发展路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新时代的今天,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倍受鼓舞、见贤思齐,也会从这位先行者身上,充分汲取破浪前行的勇气和智慧。今日中国逐渐走向富强,全国人民信心百倍,学习张謇企业家、教育家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5]。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202211400);江西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0B0354);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5BS004)。]
参考文献:
[1] 马艳娇.浅谈《道德经》对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3):23-24.
[2] 马艳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云班课在中医药院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混合式教学管理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1):196-197.
[3] 马艳娇,谢卫金.“道德经”在新时代女性的生存及发展空间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21,12(49):233-234.
[4] 唐国强,罗盛锋,杨端翠.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619):67-68.
[5] 仇玉斌,甄海胜.文科跨专业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3):70-73.
[6] 刘文光,贺红林.基于团队指导的创新创业型研究生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30-33.
[7] 秦洁.以师导学 以创促学 以学带学——广告设计课程的创新能力模块重构[J].大众文艺,2020(12):193-194.
[8] 王飞.张謇“知行并进”职教理念的内涵及当代启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2):25-28.
[9] 陈勇.破瓶颈制约促科企规模化发展[J].华东科技,2001(08):24-25.
[10] 泸溪.学以致用知行并进[N].湖南日报,2019-06-30.
[11] 邓也.最好的缅怀是让更多人志在科技兴国[N].四川日报,2021-05-25(005).DOI:10.28672/n.cnki.nscrb.2021.003498.
[12] 王扬宗.科教兴国战略开启科技发展新时期[N].中国科学报,2021-08-26(005).
[13] 许晟.理性参与共促科创板开好局[N].安徽日报,2019(05):1.
[14] 朱红剑,徐婷.以“党建+”为引领抓实党建促医改[J].人口与健康,2019(04):74-75.
[15] 罗一民.政治家张謇和南通精神[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19(05):4-15.
[第一作者简介:马艳娇(1982—),女,汉族,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中医药理论对肌肉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利用转基因模型研究肌肉发育分子机制。](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