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岚 罗茜茜
【摘要】新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已经取得新发展机会,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也提出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重要课题,本文从福建、湖南和广西三个省的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分析出发,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队伍目标、建设过程、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四个内容维度,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包括在队伍目标达成中注重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在建设过程着力点上立足高校特色开展交流活动,以赛促教增强教学技能,构建教师成长档案储备后备力量;在评价机制构建中加大政治素养评价占比,增加专项科研认定机制,成立多个评价专家小组,搭建师生良性互动平台;在激励保障的氛围营造和举措实施中围绕典型表彰活动、良好校园环境开展,强调提升领导治理水平,加强工作指导力度,增强监督执行力度等。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维度;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60(2024)01-0092-09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330”至2021年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如此庞大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短板。就此,教育部在2020年初颁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文件中做出了相应规定:“主管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2],其中,省级政府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搜索典型的文件文本,获取福建、湖南、广西三个省的实施方案。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维度为视角,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提升策略,为其他各地各高校设计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方案提供可借鉴思路。
思政课作为一门思想教育课程,对教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作用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自从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以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讨论持续热烈展开,主要包括下列主题:一是队伍目标研究,提出量与质双目标并齐,思政课教师团队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二是建设过程研究,侧重从困境、难点分析,提出对应解决措施以及通过教师专业化培训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质量;三是评价机制研究,探究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升评价客观性;四是激励保障研究,重视激励机制的完善并提出一系列措施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相应主题研究中还有可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同时,在研究成果中专门以省级政府实施方案为对象的研究较欠缺。本文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效果,通过对三个省级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给其他各地各校构建实施方案提供借鑒,从而有效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省级实施方案内容维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省级实施方案是在教育部颁布的文件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做出的实施方案。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中各一个典型省份的文本做分析,分别是福建省[4]、湖南省[5]和广西壮族自治区[6],三省的具体政策出处如表1。
从队伍目标、建设过程、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四个维度做分析,三个省级方案文本的概况如表2。
(一)队伍目标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队伍建设目标就是指教师建设从选配、数量上要达到的整体目标。只有确定的目标才能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各省均以教育部相关规定为依据来设定本省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目标,但“短时间内大批量集中引进、快速补充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教师队伍的结构失衡。”[3]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仍存在短板,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队伍目标是第一项内容。由表2得知,三个省份对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的目标设置达标底线。关于队伍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数量目标。目前,我国教育部规定各校需做到1名专职思政课教师至多对应35名学生的要求。福建提出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设置,公办高校要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4]:2020年底前,公办高校专职教师岗位编制配备到位,同时专职为主、专兼结合配备教师到位;2022年底前,全省高校专职教师配备到位。湖南提出各高校应当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政课教师选聘配备计划[5]。广西提出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同时,努力培养造就若干名思政课领军人物、一批思政课教学科研卓越人才、百余名思政课教师骨干,推动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6]。
第二,选聘条件。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相结合的选聘条件。福建要求高校应当根据思政课教师工作职责、岗位要求,制定任职资格标准和选聘办法,科学设定招录条件,综合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引进和思政课专职教师招聘力度[4]。湖南则设置具体的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与选聘条件,如入职专职思政课教师原则上应当是中共党员,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及以上学位等,同时实行思政课兼职教师制度和特聘教师制度[5]。广西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更扎实、教书育人水平整体提升,切实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6]。
第三,协同机制。丰富多样的校际合作,协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良性互补。福建提出加大高校思政课校际协作力度,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柔性流动和协同机制建设,支持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采取派驻支援或组建讲师团等形式支持民办高校配备思政课教师;将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纳入民办高校年检年审、评估考核、管理监督的必查内容[4]。湖南要求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校际“手拉手”协作计划,探索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帮扶工作;推动协作高校共同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促进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均衡发展[5]。广西则依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物、卓越人才工作室,聚焦思政课建设的热点、难点、疑点、重点问题,开展团队协同攻关,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新载体和新机制,努力打造一批区内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学和科研成果,打造一批思政课“金课”[6]。
可见,三个省级实施方案都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设置队伍目标,符合国家发展要求,但未能在达到国家数量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针对性设置。在数量目标达标,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过硬的同时,做出符合本区域的发展实际的设置,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区域,如何更好选聘思政课教师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上,三省均提出加强校际合作,但没有提出具体层级和专业间的校际合作,如本科类校际合作,专科类校际合作或本、专科交叉院校合作等。
(二)建设过程
建设过程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新时代新要求,但有部分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思政课改革发展需要,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思政课教师是一支专业性非常强的队伍,要想高校思政课教师永葆活力不落伍并紧跟新时代步伐,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培训。通过文本分析,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教师在岗提升培训、项目支持以及后备人才储备等十分重要。由表2得知,我国三个省份关于建设过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职教师。全国现有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配备基础的职业培训,三省针对在职教师都有专门培训。福建建立省级骨干培训、市级专题培训、学校全员轮训的工作体系,每年依托省委党校举办2期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每年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以及国家和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分课程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制定培训工作规划[4]。湖南则从建立三级三层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和拓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渠道入手提出具体要求,如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省级、校级平台,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研修和有关活动,确保思政课教师每3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以上专业培训,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参加岗前专项培训;设立省级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各高校应当设立校级研学基地,创造条件支持思政课教师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等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思政课教师赴国外调研,每年利用假期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内实践研修1次以上[5]。廣西则采用专题理论轮训计划,如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题培训、全区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全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专题实践研修等;采用示范培训计划,如全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全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负责人培训项目、全区高校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培训项目、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大行动”思政课教师培训项目、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培训项目、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学历提升项目等[6]。
第二,项目计划。三省份均提出相应项目计划做专项支持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福建和湖南都组织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科研支持力度,如福建提出省级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重大、重点课题和创新团队、研究基地等立项中,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科学研究倾斜支持力度,同时在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上适当倾斜[4]。湖南继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支持新创办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提出各高校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和支持思政课教师申报高层次教学科研项目,加大向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倾斜力度,且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要设立思政课研究栏目[5]。广西在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专项,加强教学内容深化拓展研究、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立项50项左右[6]。
第三,后备人才。为不断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不仅要对现有队伍进行培训提升,还要对后备人才进行培养。福建和湖南都对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福建提出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招生培养规模,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本科专业,联合申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博士点;高校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招生专业结构,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连续五年增比不低于8%;五年内,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总量不少于1 500人;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4]。湖南提出各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实际和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计划,鼓励、支持专职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有条件的高校要严格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拿出一定比例的计划,专门招收省内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5]。广西则从思政课教师总体培养方向提出培养后备人才的要求,如提出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大行动”,带动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开展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学历提升项目,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学历提升教育[6]。
由此,三省实施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都注重从现有教师队伍、项目支持计划以及后备人才方向做规划,整体上可操作性较强也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这给其他省级设计队伍建设过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仍有可改进的方向,如针对在职教师培训方面,在基础的培训主题上还应增加训前调研来测试专职教师专业素养水平,根据调研结果来确定培训主题;再如,可建立全体专职教师的成长档案,实时跟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
(三)评价机制
评价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评定的价值。教师评价就是对教师的工作成果作出价值判定,“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7]评价机制上的完善对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各高校纷纷制定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但一些高校尚未真正落地实施[8]。三省对评价机制改革已做出相应要求,主要有评聘标准和评价方式两方面:
第一,评聘标准。三省均提出具体的评聘标准,如提出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中的占比,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福建要求高校应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不得挪作他用;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中的占比,分类制定实施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教师评聘标准,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根本标准[4]。湖南也提出具体标准,如将至少一年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作为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必要条件;不得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情况和出国访学留学情况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各高校要制定思政课教师规范,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对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5]。广西则要求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6]。
第二,评价方式。三省提出要完善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成果认定制度和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福建推行科研成果代表作制度,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围,细化相关认定办法;教学和科研成果可以是专著、论文、教学参考资料、调查报告、教书育人经验总结等[4]。湖南各高校应明确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成果认定范围,积极推行教学、科研代表性成果制度,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围并细化相关认定办法并适当将优秀网络文章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认定范围[5]。
总之,三省方案中已给出较完善的评价机制供其他省借鉴,包括详细的评聘标准和多元的评价方式,但对评价内容方面缺乏指导,后期可注重增加评价指标等来完善评价机制。
(四)激励保障
激励是指激发人行为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激励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工作效果。保障是指用保护、保证等手段与起保护作用的事物构成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通过对激励、保障的含义可得出教师队伍建设是需要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强大的政策保障来推进队伍建设取得成效,若缺少相应的保障支撑,那么建设进程将无法顺利进行。激励制度和政策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三个省级实施方案都有关于激励保障的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激励制度上,三省均有对思政课教师做出专项激励的机制,如单列表彰指标以加大激励力度。福建提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表彰中对思政课教师给予适当倾斜,省级教学成果奖对思政课实行单列指标,在“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培养引进一批思政课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和理论人才[4]。湖南倡导强化表彰激励:大力培养、推荐、表彰思政课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在国家级和省级的表彰奖励和高层次人才项目推选中,加大倾斜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力度;各高校要以各种方式定期对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给予奖励[5]。广西给予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宣传,如与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媒体合作,持续宣传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站位高、保障硬、工作实、业绩佳的高校;持续宣传一批基层党建强、团队文化优、教学水平高、社会影响好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持续宣传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6]。
第二,政策保障上,三省从经费投入与政策倾斜做保障。福建从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拓展队伍建设工作格局两方面入手,如高校要按不高于年人均绩效工资总量2.5%的标准,统筹安排思政课专职教师每人每月教学补贴;要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本、专科院校分别按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3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教学改革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加大支持力度[4]。湖南則从健全组织机构、保障教学科研条件以及落实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入手,如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统筹思政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管理、培养、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有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经历;每门思政课程都应当建立相应的教学科研组织(教研室),并根据课程需要适当配备管理人员[5]。广西严格要求实施方案由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切实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持续提升[6]。
综上,三省方案均提出较完善的激励制度和政策保障,但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激励保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作用,需增强执行监督力度,竭力杜绝制度实施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失效”等问题。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策略
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立足教育部总要求,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在梳理现有文献的成果与全面分析三个省级实施方案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以服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为重要旨归,从队伍目标、建设过程、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四维度做好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给出多方位的措施为队伍建设的推进提供策略参考。
(一)队伍目标策略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好队伍目标,为达成队伍目标,各地各高校可从提高思政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升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健全思政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入手。
1. 提高思政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教育兴则国兴,新时代里国家更加注重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上给予思想政治专业教育较多的专业经费投入,但使用效果却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各地各高校在保证经费充足情况下注重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如评估经费使用的内容是否多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开发、教育渠道的拓宽、教育资源的深挖和教育活动的开展等;如在教育技术的开发上,专项经费用于开发维护相应的教育软件,各省各高校是否能研发具备自身特色的教育软件。
2. 提升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据统计,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2012年的100余家发展到2021年的1 440余家,增长了14倍。至2021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已达10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已达279个,学位点数量位居各学科前列。思政课教师的后备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但能否很好地承担起思政课教育教学重任还亟待检验。各高校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需完善相应素质和技能的评价方案,注重开展一定的职前教育和评定,确保毕业生能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要求。
3. 健全思政教育人才引进政策
高校间优秀教师良性的流动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各地各高校应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岗。许多高校都有人才引进政策,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类专项政策比较欠缺,仍不完善。因此,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人才引进政策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吸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吸引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人才,如设立专项住房补助、科研补贴等,在解决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专业发展平台。
(二)建设过程策略
高校思政课教师建设整个过程是为了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从立足高校特色,定期开展教师团队交流活动、以赛促教,紧扣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技能大赛等方法推进以及构建教师成长档案,增加后备人才储备力量。
1 .立足高校特色,定期开展教师团队交流活动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专业团队,面对教学上的问题可与其他教师或同专业教师交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定期开展教师团队交流活动十分必要。为促进教师间良性沟通,可组织不同专业、不同高校、不同地域的教师进行交流。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一是与同校同专业教师交流;二是与同校不同专业教师交流;三是与不同校同专业教师交流;四是与不同校不同专业教师交流。各地各高校具备自身特色,组织教师跨校跨专业的交流能够激发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自身,取长补短,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
2. 以赛促教,紧扣专业素质组织教学技能大赛
参加比赛是锻炼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紧扣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开办教学技能大赛,可让教师自主提升技能,夯实专业基础。教师是专业化发展极强的职业,以往的教学技能大赛基本上是青年教师参加,有经验的教师很少参加,这极易造成教学技能断层,不易做多方位多层次的优秀经验交流。因此,教学技能大赛可分类别地开展,如可按年龄段分,青年组、中年组等;也可按教龄分,5年以下组,6~10年组,10年以上组等;还可按职称分,助教组、讲师组等。不同类别的大赛可以激发更多思政课教师在比赛中成长,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3. 构建教师成长档案,增加后备人才储备力量
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经历了百年风华,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构建思政课教师成长档案,有利于丰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同时为后备人才储备增加培养范例。为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教师成长档案应设置不同阶段的教师,如学科领军人物、中青年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以及思政教育研究生等。
(三)评价机制策略
健全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不断专业化发展的意识,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主要从加大教师政治素养评价占比、增加专项科研认定机制、成立多个评价专家小组以及开设师生良性互动平台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大政治素养评价占比
“政治要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具备的第一要求,设立评价机制时首先要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立场、讲方向[10]。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站在正確的立场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记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可将政治素养作为评价考核的第一指标,针对政治素养不高的思政课教师采取相应举措,确保全体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清晰,政治素养高。
2. 增加专项科研认定机制
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承担基础教学活动,还兼具科研项目工作,增加专项科研经费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科研积极性。如可以单列马克思主义科研项目,给予相应名额的倾斜;增加科研经费的额度,吸引更多思政课教师参与科研;还可鼓励不同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合作,尝试各地高校间科研经费共享,促进优秀教师们思维碰撞出新火花,产出更多教学成果。
3. 成立多个评价专家小组
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思政课教师评价的专业性,使得成立评价专家小组十分必要。专家小组能够从多维度给予评价,有利于高校建立全方位教师评价体系。评价专家小组可以由当地各高校内优秀教师构成:一是教学成果丰富的教学型教师;二是科研成果丰富的学术型教师;三是行业内专家型教师。
4. 开设师生良性互动平台
学生是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成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推动者,针对教师评价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应开设多方位的师生互动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评价,引导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促使自我成长。具体可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开设互动平台。线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参与互动,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交流室;线上,可以依托微信、微博等平台设置留言区,打破时空限制,让师生互动常态化。
(四)激励保障策略
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保障政策能有效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制度上,可举办典型表彰活动激励思政课教师履职尽责,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思政课教师归属感;政策保障上,可提升领导治理水平以发挥各部门长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还可加强工作指导力度,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增强监督执行力度,提升激励成效。
1. 举办典型表彰活动
定期举办典型表彰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優秀,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向榜样学习。如设立相应的荣誉称号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加大倾斜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力度,激励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推出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成果突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思政课教师本身是教师,是作为人的存在,其拥有精神和物质双重追求,为教师打造舒适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首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培养兴趣与爱好,举办多彩的教师文娱活动以丰富业余生活,实现劳逸结合并树立阳光心态。其次,打造舒适、生活化的校园工作环境,在办公区内提供一定的休闲场所和设备,如茶水间、休息室等,为教师提供排解和缓冲压力和情绪的空间。
3. 提升领导治理水平
领导干部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切实发挥领导监督作用,提升领导治理水平。“落实学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校长肩负领导责任,二级学院和各教研机构落实具体责任,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11]。要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推进,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参加,各级领导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高水平的治理能力能够有效发挥各组织长处,让教师队伍建设效果最大化。
4. 加大工作指导力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单个高校的工作,是关系整个地区、省份乃至全国的重要任务,加强上级的工作指导力度能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正向推进,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上级指导需贯穿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包括队伍建设前、中、后三方面。队伍建设前,上级可通过审核建设目标的可行性、政治性等方面进行工作指导;队伍建设中,上级可阶段性进行队伍建设的指导,如各时间节点进行目标达成的考察,发现问题并指导解决等。队伍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上级全过程的工作指导可以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序发展。
5. 增强监督执行力度
在完备的建设制度基础上,高校要增强执行监督力度,实现上下互动,互相监督,多方面提升监督力,努力克服制度实施中出现各种失效问题,促进铸魂育人的使命职责切实履行。
思政课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又富有意义的课程,思政课教师更是一种光荣的称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各地各高校找准时代方向,努力突破现实难点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2] 教育部.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020〕46号)[A]. 2020.
[3] 冯秀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难点及其突破[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1): 17-22.
[4]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实施方案(闽委教育〔2020〕号)[EB/OL]. (2020-07-22)[2022- 01-01].http://jyt.fujian.gov.cn/xxgk/zfxxgkzl/zfxxgkml/zcwj/202007/t20200722_5329568.htm
[5]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新时代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教工委发〔2021〕1号)[EB/OL]. (2021-04-19)[2022-01-01]. 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czxx1/zxzjgk/sjzj/gxsyljszx/zdbf/202104/t20210419_1036801.html.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桂教工委宣〔2019〕21号)[EB/OL]. (2019-07-19)[2022-01-01]. http://jyt.gxzf.gov.cn/zfxxgk/fdzdgknr/tzgg_58179/t3127784.shtml.
[7] 習近平: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9-23(02).
[8] 张明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指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24): 59-61.
[9] 梅萍, 韩静文. 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 2022(4): 54-63.
[10] 施俊. 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的优化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8): 41-43.
[11] 梁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30): 92-95.
Dimension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ree Provincial Implementation Plans
WEI Lan1, LUO Xixi2
(School of Marxism,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65,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have obtain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ry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at this st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ujian, Hunan and Guangxi, this paper explores four dimensions of team goal, construction process,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guarante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funds,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policy of talent int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change activi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promote teaching and enhance teaching skills through competitions, and the reserve force of teachers growth archives should be buil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proportion of political literacy evaluation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of spe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should be improved, a number of evaluation expert groups should be set up, and a positive interaction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built; in the creation of the atmosphere of incentive guarante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it focuses on typical commendation activities and a good campus environment to emphasize the improvement of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strengthen work guidance, and enhanc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dimensions, promotion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