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雨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工具有其特定的文化滋养土壤。为解决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侧重西方语言工具和文化教学、忽视学生传承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中国文化失语等问题,文章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调查对象,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进行调查,深入分析造成学生文化意识缺失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文化与语言会发挥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我国教育部门正式颁布并实行的英语教学大纲也要求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不可以简单地将英语看作语言知识和工具,机械性地传递给学生,而应尽力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要注意交流使用过程中的文化规则,优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当前,学生走出校园后,时常会出现“哑巴英语”问题,即在跨文化交际时,学生成为交际中的单向传递者或者被动接收者,仅能提供对方需要的基本信息,或是对英美文化有简单的了解,无法及时对外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这种现象被教育界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生态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会带来极大阻碍。
一 、职业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文化意识现状调查
本文选择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师生作为调查对象,英语教师共计15名,学生共计160名(英语专业学生60人,非英语专业学生100人)。研究使用的是课题组设置的调查表,主要的调查内容为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意识掌握情况、通过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试题均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各三个选项,其中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调查表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前五题以广义层面上的文化内容为主,如中国文化的传统风俗、各地区的礼仪习惯、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后十题以狭义层面上的文化内容为主,包括我国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著名人物、哲学、宗教等内容。
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调查中,调查主要关注被调查者的答案获取能力。在评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水平时,调查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用英语描述相关问题及答案。若被调查者都能正确回答,则表示未出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失语问题;若两方面全部错误或其中一部分错误,则表示存在文化失语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相较于狭义层面上的文化知识掌握 情况较差。被调查的师生广义层面的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广义文化知识答题正确率不足70%,非英语专业学生广义文化知识答题正确率未达到60%。其中,即便是教师广义文化知识答题表现最好,但是正确率也未达到70%。这就代表被调查的师生均存在传统文化失语问题,不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模式、信仰理念和风俗习惯。虽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狭义层面的知识掌握比广义层面较好,但是这一部分的 答题正确率也仅保持在及格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英语表达正确率相较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测试成绩更低,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基于狭义层面的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英语表达测试结果,相较于狭义文化知识正确率落后明显,仅有38.7%。
二、职业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文化意识缺失原因
(一)外部原因:西方文化的入侵
職业院校学生文化意识的缺失主要源于外部因素,指的是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优势,将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理念等强势渗透到其他国家,导致国际文化交流存在不平等和倾向性问题。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垄断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生产,美国影片虽然只占全球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造成各国文化交流的平等性明显失衡。以《美国之音》为例,该节目支持40种语言的连续广播,成为美国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工具。在这种潜移默化影响中,西方文化渗透到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中。好莱坞电影就是美国对外进行文化入侵的主要手段,如倡导西方价值观的《阿甘正传》和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等好莱坞电影深受我国年轻人的喜爱,而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却在国内遇冷。
西方文化入侵我国之后,导致我国本土文化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更遑论对外输出。同时,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觉得西方文化代表的是先进文化,我国文化代表的是落后文化。
(二)内部原因:文化战略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等应试教育理念中真正 跳脱出来,更加无法从优化国家软实力这一战略层 面客观看待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过于依赖简单的语法结构分析,学生则机械性地听从教师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词汇、句子的翻译解释,仍以应试教学为主,而学生仅仅靠死记硬背记住单词发音拼写,机械性地翻译句子,达不到深层理解语言文化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只强调语言形式的“教”和“学”忽视了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目标被简单地看作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忽视了跨文化交流时的文化沟通交流及双向传输。
这种脱离全球文化语境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虽然在语法学习、发音和口语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全球跨文化交际中却难以流利表达。学生的语言交际仅停留在语法和应试技巧层面,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英语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工具的运用了解甚少。这种情况使得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清晰表达,也限制了他们在英语中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职业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一)高效利用课堂,融入传统文化
高职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展开文化渗透的主阵地,具有文化传播的不可替代性。举例来说,在翻译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时,教师不可以简单地直译为“不能教鱼游泳”,而应该将其翻译为“不要随意班门弄斧”,便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美食主题时,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来表达饮食文化,用英语介绍家乡美食,并录制短视频,剪辑处理之后在课堂中播放,最后评选优秀作品,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讲解人文风俗主题时,教师可以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与西方国家的感恩节、圣诞节等作对比,讲解中西方文化在重大节日上的差异。在讲解建筑文化主题时,西方建筑大多体现西方文化的理性抗争、个体意识和宗教狂热等内涵,从古希腊的柱式到罗马的拱券,从哥特式的冷峻到巴洛克式的靓丽,都呈现出一种批判继承关系,这种关系也是西方文化更迭的模式特征,而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来自自身文化属性,强调群体意识,建筑文化和艺术形式都自成一脉,独领风骚,中国古代推崇“天人合一”思想,十分重视建筑的风水学说。所以说,教师应多训练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在掌握外语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二)提高教师素养,有效引导学生
近些年,虽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有序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获得较好的成果,但从总体来看,学生的传统文化缺失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比东西方文化,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在讲解宝马汽车(BMW)时,教师可以吟诵我国著名诗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诗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让学生了解到,其实早在宋代时期,我国便出现了“宝马香车”之说;在讲解到彩妆露华浓(REVLON)时,教师可以讲解著名诗人李白《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讲解西方著名品牌宜家(IKEA)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聊一聊有关“宜家”二字的诗意,《诗经》中提及“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讲到备受学生喜爱的饮料可口可乐(Coca Cola)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早期它被直译为“可蜡蝌蝌”,因为这一名字,国人对它望而却步,被我国一位教授翻译为“可口可乐”后,才在我国获得推广,并受到国人的喜爱。
因此,作为文化引导者和传播者,教师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文化储备,在课堂上寻找切入点,讓学生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利用媒体平台,渲染文化氛围
在互联网时代,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微博、微信及客户端,已经实现了在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全面渗透。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知识,实现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教师可以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为主题,让学生组织编排英文汇报表演,并将表演过程剪辑为短视频。如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录制“介子推携母焚于绵山”“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中国式浪漫感知文化之美”等视频,利用抖音、快手、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推送。这种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受到学生的追捧。例如,有的学生留言:“介子推携母焚于绵山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介子推的历史故事,了解到我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尤其是古代的寒食节。”有的学生留言:“原来冬至吃饺子这一文化习俗是源自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河南人我为自己是河南人感到骄傲。”还有的学生留言:“我特别喜欢七夕这个节日。尤其是穿越时空——追寻千年的爱恋这种主题活动,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这些活动除了可以让学生重温我国的 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职业学院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 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职业学院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把文化意识培养融入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平珠.培育文化意识:2022年版英语课标的文化教育图谱[J].小学教学设计,2023(18).
[2]江敏,李佩瑶.文化自信意识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4).
[3]熊霞,黄德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文化焦虑量表交叉实证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
[4]顾李星.高职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8).
[5]孙晋芳.增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0).
[6]杨斯琦,王津梁,吕静,等.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再调研: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校园英语,2023(22).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项目编号:JAS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