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思政的多模态教学探索

2024-03-27 09:15刘金莲
西部皮革 2024年1期
关键词:纸样服装设计模态

刘金莲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0 引言

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是新疆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创造性要求高的特点。该课程以立体思维为基础,围绕“服装-人-空间”体系展开教学。课程内容包括人体特征、服装结构原理、制图方法和设计技巧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人体与服装、平面结构与立体造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培养他们将抽象思维和定性描述转化为具体表达和定量展示的能力。为服装综合设计能力和复杂工程分析能力的训练提供重要支撑。在专业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巧妙的融入知识传授过程中,是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关键。文章以新疆大学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为例,旨在探讨多模态教学法在服装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1 多模态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多模态主要是指多个领域的感知信息和控制信息融合后的表达。首先,多模态涉及传情达意的多种语言方式或符号形式的选择。多模态的符号资源包括文字、版式、图像、颜色、音频、视频、手势、身姿、器物、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等,这些资源能够在多个层面上产生和表达意义。同时,多模态也与表意符号媒介相关,包括信息容器和设备,以及特定的传播组织形式或社会机制。例如,甲骨、竹简、帛书、纸书、石碑、照片、录音磁带、电影胶片、录像带、影音光盘等不同的信息容器,还有释马、电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移动电话、布告、报纸、杂志、线电、电视、穿戴设备,以及微信、脸书、QQ、快手、抖音等不断涌现的网络媒介都属于多模态的范畴[1]。再次,多模态与多感官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调动情绪、情感,促进人的多元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得所传达的观念和意义更容易被接受、被理解。

多模态教学法是一种结合多种感官刺激和媒体形式的教学方法。澳大利亚语言学家理查德·威利特在《多元读写教学:多重表征的教学策略》中提出将多模态理论引入到教学实践中,通过结合多种感官体验,如视觉、听觉、触觉、手势等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至今,多模态教学法已经从以文字为主的教学转向综合运用绘本、戏剧、电影、游戏、网站等多种模态。通过将不同的模态与媒介结合起来,创造出直观、具象和生动的多模态文本,这些文本能够共同参与、再现和再造原始文本的意义。同时,多模态教学法也能够为目标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方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始文本的内容。多模态教学法所具有的多渠道、多感官、多媒体、多层面、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其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很强的应用性。而服装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引发人们感官体验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引起人们的视觉、触觉、味觉等多个感官的体验,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因此,感官体验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模态通过不同的感知信息和控制信息来表达服装丰富的情感内涵,这不仅能够让人与服饰建立紧密的联系,而且可以进一步结合现实与虚拟材质,实现服装的动态设计。因而,在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中加入与服装设计主题相关的感官体验,并把感官接受的感觉材料,纳入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中,学生由此得到感性知识,再把感性知识材料纳入知性范畴,形成真正的知识[2]。文章以新疆大学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为例,通过课程内容、方法、目标、策略等方面,建构多模态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 服装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了解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其次,鼓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通过介绍中华传统服饰、纹样、形制等元素,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了解行业运作和市场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多模态思政教学内容。

(1)采用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相结合的框架体系,旨在通过传承与创新中讲述中国故事。这一立足点有助于挖掘与梳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学生在开展设计时兼容中华传统造物理念,同时,融入新时代的明事礼、严准绳和强思政,从而促进学生精神和专业的共同成长。(2)充分利用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游戏和短视频等多种模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信息体验,帮助他们更生动、直观、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3)融入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利用B 站、抖音、快手、微信和短视频等网络媒介中那些成功应用工匠精神于当代产品设计的生动讲解案例,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中华传统文化场域,并自然地引入课堂任务内容。(4)将思政教学与国家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3 服装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思政资源的整合方式必须精准应对教学设计,采用分类整合、分层设计、分段推进、分点融入的逻辑主线来进行,采用“环节浸润式+精准化+精细化”的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利用优质案例来透析中国传统的、朴素的造物思想与服装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引经典→融文化→竖自信→讲担当”等方式,在“图文并茂”(借图阐释文化意义)、“视听融合”(视觉和听觉融合的基础上强化文化意义)以及“参与体验”(鼓励引导受众在感受和体验中加深对文化意义的认知与理解)的多模态表达中,得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其传递效果。同时,将服装结构的模块化、可持续设计的方法融会贯通于教学环节中,最终实现理论学习与服装产品创新设计实践的融会贯通。

(1)引经典:根据课堂学生反应对接某个或某些知识目标,凝练相关的思政元素,通过多媒体精准化将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社会事件等分类整合后,分点融入各授课环节。(2)融文化:以“文化关联”“层级递进”等精细化拓展方式实现教学环节的全融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的目标。(3)竖自信:运用视频、动画、图片、音频和实物等多种感官体验方式,逐步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彩与辉煌。这样的分段式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4)讲担当:在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将责任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演示、社交媒体、学术讲座、教师示范、团队建设等多种模态渠道展示和传递担当意识。

通过以上方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既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提高了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多模态思维和创新表达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4 服装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利用多模态教学法根据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特点,结合新疆地方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要求,将课程的思政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如“文化强国”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对接,建构多模态、多媒介、多感官、多层次的教学新体系。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熟练掌握人体特征量化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并深刻理解服装三维造型、二维平面与人体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这包括制图规范、原型构成原理以及结构设计规律。此外,课程还涵盖对中国传统服饰形制、结构和工艺的解析,使学生能够在文字文本、非文字文本和网络视频的多种模态融合中,全面的进行中西服装结构、款式和工艺的对比分析。

(2)能力目标:“懂原理、知方法、会测算、能设计”——掌握女装综合结构设计基本原理、技巧与方法;熟悉常规服装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融合的技巧。

(3)思政目标: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提升,中国女装产业正呈现出崭新的面貌[3]。鼓励学生基于东方时尚美学,为当代国潮、国风时尚注入优秀的文化基因和血脉,为建立属于中国本土的时尚话语权、中国的结构设计体系与标准奉献一己之力。

5 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教学策略

(1)智慧媒体教学:智慧媒体作为多模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融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元素,多形式的展示相关案例、设计师访谈、时尚秀等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时尚与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考[4]。例如,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时尚展览、服装企业或工作室等。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时尚产业的运作方式、设计理念以及与社会的关系。

(3)实践操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的过程中。例如,让学生实际测量和绘制纸样,以及进行服装试穿和调整。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4)问题解析:提供一些具有思考性和辩证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探讨服装设计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服装产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通过问题解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5)作业和项目:布置一些与思政内容相关的作业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的思考和观点进行创新。例如,要求学生依据新疆冰雪产业发展需求,设计一款功能性滑雪服,或者分析某个时尚品牌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6)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探讨与服装设计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文化差异、社会责任等议题。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能够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增进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理解。

6 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教学过程

(1)课程准备阶段。在设计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模态形式提升思政教学的情感价值。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德育塑造规律,尊重和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习惯和爱好。其次,在资源类型、发掘方式和使用程序等方面,选择能够突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思政资源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优质案例,丰富课程思政内生资源。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文本表达方式,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诱发正向情绪反应,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共情的方式讲述“中华服饰故事”。最后,根据课程类型、专业特点、学时分配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化设计,将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处理。

(2)课程讲授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应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听到、摸到和感受到思政内容,更好地体会课程思政所带来的精神力量。例如,在讲解女装外套结构设计时,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服饰“十”字结构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中西服装设计体系中不同的工学思维、造型特点和文化寓意。此外,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讲解案例、进行启发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多个平台和多种媒介开展主动学习,并思考中国传统服装造型与当代服装设计之间的关系。

(3)重视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例如在讲解传统旗袍纸样的变化规律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提供样板和范例,通过“观看”“触摸”“聆听”“感受”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旗袍的款式、结构、图案、色彩、工艺、寓意等内容,让学生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场域中,感受中国造物美学的魅力[5]。然后,让学生反复进行模仿实践,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将他们从传统的文本式阅读转变为沉浸式体验,使原本抽象、晦涩、难懂的文化内涵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多模态创新表达方式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或认同的文本。

(4)课后任务布置,通过多模态的方式,将中国服饰之美更加立体、多样地融入学生的认知范围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设计任务型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感知方式、多种手段、多种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借此来达到锻炼学生多模态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比如,鼓励学生结合课程特点,运用多模态形式制作关于中国传统服饰结构设计与工艺的PPT、动画、短视频,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推广与交流,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7 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多模态教学效果,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评价多模态教学对于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的影响。

首先,在认知方面,多模态教学通过图像、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6],增加了学习材料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和实践环节,更直观地理解服装结构和纸样设计的原理和实际操作过程。这种多维度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其次,在情感方面,多模态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使用多媒体和交互教学方式,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7]。同时,多模态教学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服装设计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在行为方面,多模态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形式,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纸样设计和服装结构的制作,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模态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 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教学法将思政内容贯穿于服装结构与纸样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利用多种信息传递媒介和符号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阶段化、周期化和常态化的学习过程,逐步实现了道德涵养、精神洗炼和价值塑造。因此,在服装设计类课程的思政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纸样服装设计模态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男西装两片袖纸样放缩方法设计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小尺寸纸样匀度测试方法研究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纸张光学特性对印刷图像再现效果的影响
服装设计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