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历史教材同课异构研究

2024-03-26 14:29赵雪娇李彬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议题思政学科

赵雪娇 李彬

2020年9月,云南省开始投入使用新教材。如何用统编版高中教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直研究的一个话题,聚焦统编教材我们可以发现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的必修课程中均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两课的教学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科特征,为此笔者专门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对比不同学科间的教学以研究如何用好、用对统编高中教材以发挥不同学科的育人功能,以下就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展开说明。

一、教学整体设计上的异途同归

1.教学立意设计可以相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思政学科以“设置议题→创设情境(呈现材料)→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为教学思路,可以将教学立意确立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黨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历史学科以“创设情境(呈现史料)→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为教学思路,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最终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作为教学立意。教师在讲授必备知识的同时,还需不断地铺陈教学暗线,以达到使用统编教材进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2.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指向一致

“教材是立德树人、培育英才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统编教材更是中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据。思政学科可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列举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史实,学会用中国近现代史证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此目标落实了政治认同素养水平1、2。同理,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也可设置为:“感悟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的绝境中逼迫出了一道新的生机,这道生机就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认识这条道路源于苏联,但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最终开辟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此目标落实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水平1、2。两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立足学情,将教学目标指向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上。

3.学习过程的设计可以相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两学科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都可以利用统编教材中叙述的学科知识来搭建学习情境,铺设教学暗线最终完成教学立意的升华。具体来说思政学科以使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历史图片等贯穿整课来创设学习情境。历史学科以教材辅栏“史料阅读”、“问题探究”中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两学科均可以问题链引导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可以通过设置议题、组内商议让学生在议中学。历史学科则可通过用原始文字史料搭建学习情境中开展“史料实证”。两学科的学习过程都应该充分体现以“活动与体验”为特征的深度学习,“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其特征体现在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学习方法上的异曲同工

1.两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可“各显神通”

(1)思政学科可以用议题式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课堂教学是指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一种课堂教学,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议中学”。具体可以围绕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设计单元总议题1个,本课议题1个,子议题2个(图1)。每个子议题下设计议学活动,活动以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辅栏“探究与分享”、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议学情境和议学提示,用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组内商议回答每一个子议题,最终层层落实议题,突破教学重点落实“政治认同”素养水平2:能够面对一般情境问题,用中国近现代史证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历史学科可以用大单元教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大单元”指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而“大”意在凸显教师站位高远、教学大处着眼、协调处理学习时间与任务关系。大单元教学倡导以国家课程和教材为基础,对其中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教材内容、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等,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优化组元。单元主题既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依据,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途径。历史学科可以设计单元主题1个,本课主题1个(表1)。学习主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实事求是的革命道路,以“择路”、“上路”串联,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落实“史料实证”素养水平2: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2.两学科在学法指导上可各具特色

(1)思政学科重视科学结论,强调对结论的演绎论证过程

思政学科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为议题,以近代中国该怎样去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子议题,学生在情境中展开议论,最终论证结论。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局部,从一般的论断到局部的结论的推论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思政学科的学习思维,它需要学生去论证一个合理且科学的结论,本课学生需要利用大量历史知识和时政知识作为结论的支撑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这种学习方法有利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体现出思政学科学习重视对已经形成的合理、科学结论的逻辑论证过程。

(2)历史学科重视实证过程,注重对史料的辨析考证过程。

历史学科常运用的思维方法是归纳法,即从局部到一般,从史事到概括的推理方法。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支撑整个学习情境的是史料。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链下开展“史料实证”,最终归纳得出一个合理且科学的结论,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最终开辟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一结论既通过自己实证得出,又通过自己語言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解释,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的思维。

三、学科相互借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思政学科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涉及大量历史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初二年级的历史课已学习过,教师应该充分立足学情,在此基础上的备课能避免教师把思政课上成历史课。高中思政课的学习角度与历史课是不同的,不能和历史课一概而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老师立足当下,依托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但是,学习中梳理历史事实是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前提,通过相关史实的梳理后就需要我们观照现实。思政学科可以借鉴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做到以史导论。其中“‘史是前提,是基础;‘论是核心,是重点。”最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我们关注过去,在课堂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如何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可以参考思政学科的统编高中教材。同时,思政学科重视科学结论,学习时强调对结论的演绎论证过程也可以为历史学习提供借鉴,在演绎论证过程中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总之,用好统编高中教材,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与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最终可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更好的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

猜你喜欢
议题思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