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华
“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程度,注重目标创设的维度进阶;在教学素材上,选好“文化”素材,用好“文化”资源,增强教学的价值性与生成性;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历史元素与时代元素,注重思辨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效果上,增强“文化”素养,提高价值情感与“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信的树立。
一、“文化”导学,联系思维趣中学
导好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导课环节,“一改常态”,不采取复习旧课、材料分析、游戏活动、问题提问等常用的方式,而是通过“活动一:国家安全勿淡忘”,让学生以“党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回顾党史上的12月9日发生的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让学生在梳理历史、阐述事件、溯源感悟中了解党史文化、革命文化,培养叙史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接着,结合“一二·九”运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历史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启示。通过鉴比,让学生认识“日本侵略者入侵对我国国家安全和人民的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从中感悟“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道理。
结合党史“文化”导课,引发学生对国家安全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史明理的内动力,从而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氛围,作好史料铺垫。
二、“文化”研学,比较思维学中思
研中学,是成功课堂的关键,应找准教学生成点,注重问题的探究点,提高教学的互动点,以实现知识的自然生成。在内容设计上,做到依事说理,突出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教学,解决教学针对性问题;同时,进行联系比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探询现象背后隐含的本质东西。
在研学环节,以“活动二:国家安全初认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国家安全的含义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以《什么是国家安全》图文视频,让学生对国家安全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再通过课堂竞赛活动“安全电话连线”,引导学生熟悉国家安全举报电话12339及其含义,初步树立学生国家安全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接着,以“活动三:国家安全再认识”,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野蛮侵略、国家安全遭到严重侵犯”的史实,让学生在探究思考、互动交流、分析综合中感悟“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对国家安全、生存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威胁,以及对民生方面产生的严重伤害。”再结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鲜活事实,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生存发展状况,分析“党的领导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好认识和理解“国家安全对国家、对人民的重要意义”的道理。真实的案例教学,有说服力,有利于知识生成,也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起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前后对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动力;也增进了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坚定政党认同、制度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
三、“文化”展学,综合思维思中悟
注意教学设计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综合性,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主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断研思中感悟“文化”、全面科学地看待国家安全问题。接着,以“活动四:国家安全新认识”,让学生围绕“我国发展强大,是否需要重视国家安全”为议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辨析,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针对性、能动性,激发学生表现愿望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运用能力。正反两组学生代表在“争锋较量”的碰撞中,不断求同存异,达成对“重视国家安全建设”的共识,并生成了诸如“怎样才能真正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建设怎么推进?面对威胁我国安全的不利因素,我国该怎么办?个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可以做些什么?”等新问题,极大地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认识更有广度,让思考更有深度。再以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地图为画板,展示“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引发学生对“我国在各个安全领域面临挑战”的思考;接着结合美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和舆论战,进一步拓宽学生认识,让学生知晓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区别与联系,全面认识“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而对国家安全有整体的认识。接着,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图文视频,通过直观的素材和身边故事,引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国家安全“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要让理论知识深入学生内心,提高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还需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和强化。如转基因食品问题,多数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知、“有话可说”,有助于感悟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现实生活的具体体现和真正落实,梳理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外延与要求,促进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与文本、情境的深度融合,让学生领悟“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样,通过教师的设问、启思、促疑、导悟,引导学生领悟教材内容,深化对“文化”的认知及运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道德与“文化”素养。
四、“文化”润学,实践思维悟中行
教学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现成的内容,还应追求更高发展,适时结合时政热点、社会问题,开展实践体验学习,以拓展教学空间。在固学环节,以“活动五:国家安全新成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讲话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通过施行”的时政素材,启发学生从国家安全和生态文明的角度思考、阐述我国重视生物安全的意义,促进学生对国家安全有全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关注身边事,做好身边事,有助于实现知行合一,做到学思践行。
在展学环节,以“活动六:国家安全无小事”,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的话题和素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促进学生更好理解“国家安全无小事,安全就在身边”的道理,达到现学现用、真学真用、活学活用的效果。最后,辅以现场虚拟体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纸屑、矿泉水瓶、废旧电池、快餐盒、塑料袋、剩菜剩饭等“垃圾”分别对应放到“四类垃圾桶”,引导学生在模拟体验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服务生活、提升自我的“趁手工具”。結合《生物安全法》出台的“大事”与垃圾分类的“小情”所带来的思考,大小互动、互促,让学生更好感悟我国的法律文化,进一步增强道德修养、法治观念与责任意识。
在“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过程中,以“文化”素材为主线,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活了课堂,促进了生成,实现了发展,提高了素养,促进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应回归育人本色,从大处入手、小处着眼,注重创设,注重启思,注重参与,通过启发式、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达成育人成果、成长成果和学习成果的一体实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精选素材、整合素材,立足课堂、激活课堂,创新方法、优化策略,关注主题、关注生活,学生为主、育人为本,用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素材,优化教学、深化教学,让深度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