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夕龙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火车头,牵引着学校的发展。校长要敬畏教育常识,不浮躁,不自大,不盲从,用实际行动推进学校发展行稳致远。
做个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校长。教育具有超前性投资和滞后性受益的特征。中小学生是基础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其所具备的素质将构成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校长要树立全面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评价教师工作质量,引导教师去求得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真正形成学校发展教师、教师发展学生的良性循环。有些校长急功近利,信奉“考考考,管理的法宝”,希图用考试数据来触动教师工作的神经,进而引发教师的“自我加压”“奋力争先”。殊不知,过分的压力自加与传导,使教育教学规律难免不被践踏。学校压教师,教师压学生;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何谈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做个尊重教师发展利益的校长。教育质量是尊重出来的,校长要尊重教师发展的利益、价值和愿望,努力促进学校价值和教师价值的共同实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样必须解决好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要像关注学生学习负担一样,高度关注教师工作负担。对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学校要学会取舍,该拒绝的要断然拒绝,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升素质。有的校长不顾教师自身的发展愿望与利益而吆五喝六、吹胡子瞪眼睛,动不动“必须怎样”“否则怎样”,教师敢怒不敢言,被动接受,表面上服服帖帖,实质上暗流涌动,影响工作心态与激情。比如在教师减负问题上,校长对未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批準的进校园活动,要一律断然拒绝;对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完成的资料、数据、表格等,不必为了体现过程管理要求纸质甚至手写上交。
做个激发教师创造潜能的校长。校长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坚持科学激励与人文激励相结合,既不一味强调精神,忽视物质,不过分强调教师是“蜡烛”“园丁”“孺子牛”,应当无私奉献,不求索取,试图把教师塑造成精神偶像;也不一味强调物质,忽视精神,对学校各类目标达成冠以明确的额度价码,谁达成谁受奖。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鲜花与掌声,校长应当充分肯定广大教职工的智慧与汗水,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也是平凡的人,从事的是平凡的工作,只有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尽家庭义务,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校长要以情动情,以心换心,多一些激励与鼓舞,少一些苍白无力的空谈。
做个既当教练又当水手的校长。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更应是有思想、有价值追求的办学实践者。校长在办学实践中起着引领课程变革、推动教育发展、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作用。课程实施的基层单位是学校,作为课程推进的引路人,校长对课程结构、实施目标、总体要求等要先学一步,有所掌握,不但要指挥好合唱,而且要担任好领唱,并主动兼学科教学任务,实实在在进入角色,既永处课程实践最前沿,获取真切的教学体验,又为领导教育教学提供“话语权”。校长必要时可通过课堂教学示范课,施展教学领导力,让老师由信服到叹服,由叹服到诚服,形成“无声”的指令。同时,校长要优化校本研训。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课程实施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课程推进又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在诸多教学流派层出不穷的今天,最根本的教育还是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每个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校长要积极思考并确立适合本校教师成长的校本研训路径,不断为教师课程实践赋能。
做个评价方式与时俱进的校长。评价方式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一种无形的规范和引导。教学质量的考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单凭学生考试分数将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这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格格不入,一定程度上会扭曲教师的价值取向,也会使教学工作蒙上或浓或淡的功利色彩,甚至会让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只有评价方式与时俱进了,教师才能获得解放。教师解放了,才能卸下镣铐,在课程实践的舞台上舞出精彩。教师舞得精彩,学生才学得精彩,成长得快乐。谈到一个好教师的标准,绝大多数管理者认为,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笔者不敢苟同。判定一个教师还需要看他的教学质量是怎样得来的,如果是靠死记硬背、加班加点得来的,那不能说是质量高。好教师总想着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吸收知识。要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吸收知识,靠的是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精湛技艺。所谓“功夫花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是学生素养形成的主要场所,提升教学质量从关注课堂开始,关注课堂从重视教师备课开始。
践行教育常识,追求科学管理,才能赢得教师情感认同、目标认同、制度认同,进而同心同德,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