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梦 胡泽浩 孙虎
特色小镇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然而,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独特地域优势与文化的充分挖掘,部分特色小镇难显“特色”,千镇一面、重“形”轻“魂”等问题屡见不鲜;另一方面,虽然“三生融合”作为特色小镇的核心建设理念已被广泛认同,但部分特色小镇在建设时仍更加关注GDP、产业规模与税收等经济指标,导致小镇社区承载的功能较少,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供需不匹配。这些问题不仅使得中国特色小镇难以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利于推进它高质量发展。
图1 白鹭湾樱花小院项目总体规划Overall planning of Bailuwan Cherry Blossom Courtyard project
图2 森林公园鸟瞰Aerial view of Forest Park
图3 森林公园里盛放的樱花Cherry blossoms blooming in the Forest Park
白鹭湾樱花小院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美术馆小镇,该镇以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为产业发展定位,以生活艺术为特色,于2021年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樱花小院西邻白鹭湾路、东接北京北路,由入口区、一期住宅区与森林公园3个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1.8万 m2。在“在地性”(localization)理念的引导下,樱花小院尊重在地的物、关怀在地的人、激发在地的事,使社区生活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话语空间,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
虽然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生产,但小镇的生活功能不容忽视。小镇社区物质空间环境直接决定不同群体多样化的日常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若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社会隔离、社区失活等问题,阻碍特色小镇的发展。因此,设计团队基于在地性理念,为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打造特色小镇生活空间。“在地”一词指在特定的时空背景、自然文化和地方环境语境下,设计所呈现出的与土地、使用者的密切关联性。这要求设计师尊重场所,设计时首要考虑当地的特征。基于此,设计团队重新审视当地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通过环境的在地应答、材料的在地融入、场景的在地建造、活动的在地体验四大设计策略,将景观扎根于当地土壤。避免一成不变地模仿或简单机械地再现传统符号,而是谨慎地介入设计,在保留与体现场地特征性要素的基础上回应地方特质,并结合当代设计语言带动社区活力与提升地域价值,从而创造促进社区生活的在地空间与体验,激发使用者的地方感与情感认同。
图5 本地工匠使用毛石进行施工Local craftsmen are carrying out construction with rubble
图6 墙体材质与道路一致,强化了整体性The material of the wall is consistent with road material,thus enhancing the overall integrity
白鹭湾樱花小院森林公园所在场地原有的陡峭山坡、裸露岩石与稀少的植被并不适宜建设公园。面对这些限制性条件,设计团队并未直接将场地夷为平地后再进行建造,而是科学分析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予以回应,使得场地自然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依据高程、坡度、坡向与日照分析结果赋予场地不同功能:西北部日照丰富的平坡(坡度0~3%)与缓坡(坡度3%~10%)被规划为居民日常休闲、儿童游乐及表演类活动区域,场地南部缺少日光的中坡(坡度10%~25%)则被打造为健步空间,顺应地势设置了登山栈道、健身栈道等设施。场地西南侧断崖下的积水潭亦被保留,设计团队在原状基底上适当拓宽了水面,并在北侧地势低洼处设置了蓄洪口,使之成为雨水收集汇聚区,便于场地排水。
传统材料既是各类空间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在地性营造的重要载体。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设计团队发现场地中遍布天然、粗犷的齐鲁毛石。因此,设计师就地取材,以之作为场地营造的最主要材料,并聘请当地工匠结合传统技艺进行现代景观表达。加工后的毛石更加平整,被用作入口区挡土墙的贴面装饰与地面铺装。在墙体与道路两种不同界面使用相同材料,这一处理手法模糊了平面与立面的边界,弱化了入口处顺应地势而起的山坡与人的距离感,同时使得入口区域在视觉与空间上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这种取之当地、用之当地的做法不仅能将本土资源与设计创造性融合,节约建造成本,还能使营造的景观更好地融入当地自然环境,形成和谐、质朴的在地氛围。
图7 一期住宅区景观Landscape of phase I residential area
图8 住宅区夜景Night view of residential area
在齐鲁地区的传统民居中,每家每户都由一条条巷道串联。这些或长或短、或直或弯的巷道是人们生活与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区域中,设计团队吸纳并传承了这一特色形式,利用毛石、清水混凝土等材料,以巷道为骨架,形成了“六横两纵一主轴”交错且规整的街巷网络。在植物的选择上,种植当地常见的樱花,搭配花期早、中、晚的各类品种,延长赏花期限。行走在居住区巷道之间,本地的毛石与樱花、熟悉的石墙与自然的种植方式使人们如同回到了曾经的乡野,美好的巷道生活记忆在此得以还原。阅读、品茗等日常的生活场景也能于乡土质朴的氛围中自然发生,让生活于此的居民感受闲适的生活。
特色小镇居住区域中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承载各种日常活动的场地,更是凝聚居民归属感的场所。立足于使用者需求与当地环境,樱花小院森林公园内种植了上万株樱花,包括初美人樱、大寒樱、关山樱等36个品种,置入了儿童活动区、登山林坡区、行山栈道区等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入口区也不仅是单纯的交通空间,还是可以转化为艺术生活剧场的多变场地。这些空间促成了各种活动的创意与开展,营造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社区生活氛围。自2021年开园以来,白鹭湾樱花小院森林公园已成为举办樱花节、樱花瑜伽、老友音乐节、树下读书会等社群活动的场地,协助打造了樱花跑等赛事品牌,成为小镇丰富公共文化生活的载体。与小镇主导的艺术产业紧密结合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植入,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居民与游客“景观之上是生活”的真实诉求,同时能够使社区居民与游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现自我,持续产生地方归属感与认同感,促进社会融合。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下,建设过程中有关顶层设计、运营模式、产业规划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生活服务功能易被各界忽视。白鹭湾樱花小院项目基于在地性理念,关注特色小镇生活维度,将设计与当地材料、地形等一系列地域特征密切联系起来,使景观根植于当地特定环境之中,同时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高品质的空间环境,为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提供了共融共享的休闲资源。如今,白鹭湾樱花小院已经成为日照有名的打卡地,自开放以来人气持续火热。每年仅樱花节便有上万人齐聚于此观赏春樱,形成了樱花文旅消费新场景。生活于此的居民走出家门即可步入自然的森林公园,参加音乐节、艺术写生与邻里健身等活动。“世外桃源”“自然诗意”“还会再来”“慢下来感受生活”“丰盈的生命状态”是互联网平台上居民与游客们对樱花小院作出的最多也是最高评价。白鹭湾樱花小院拉近了使用者、场地与小镇之间的关系,满足居民的在地生活需求,对美术馆小镇“三生平衡”共生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图9 巷道中的景观与生活Landscape and life in the laneway
图10 儿童在森林公园里玩耍Children are playing in the forest park
图11 项目建成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People’s daily life scene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