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2024-03-25 11:55杨勇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公园管理处
中国畜牧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猪舍养殖场生猪

文│杨勇 (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公园管理处)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民对于食品质量与风味的追求也进一步提高。传统粗放式的生猪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所需,也不符合绿色养殖发展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技术,促进生猪养殖品质提升,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生猪生态养殖更加关注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能够减小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疫病高发的问题,有效提高猪肉的品质和养殖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生态、绿色、安全的养殖生产。笔者对生猪生态养殖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相关从业者参考,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畜牧养殖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一、生猪生态养殖的环境要求

1.规范选址。生猪生态养殖对环境的要求均比较高,除了要保证选择的养殖地址干燥、通风良好、地势较高,日常的水电、交通等应用方便以外,必须确保整个养殖区域不包含污染区。另外,生态养殖场周围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符合的土壤消纳地,生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资源等可以在此处被完全的消化利用,而减少或者避免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与破坏。在选择建造地址时还需注意,要远离生活区域、水源、高速公路、景区及保护带等,最少保持500米的距离。

2.科学建场布局。为满足生态养殖的要求,养殖场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健全各个功能区域,特别是要科学划分好生产、生活、饲料储存以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区域,为正常的生产养殖提供设施设备基础。在建造猪舍时,应充分考虑到生态养殖模式下,适度养殖规模的要求,保证每一头生猪都能够有充足的活动区域。可将传统的猪舍改造为高架网床或者半漏缝地板,如此生猪所产生的粪便污物,即可通过高架网或者漏缝调入下面的粪沟当中,随后可通过自动清粪系统将污物清理掉,减少生猪与粪污接触,从而降低致病菌污染患病率。同时在猪舍2层入口,距离地面3~3.5米处可按照相应的通风设施,确保圈舍内的空气良好。

为提高粪污等资源的再利用,猪舍还可以与发酵棚搭配建造,将猪舍清理出来的粪污进行生物技术发酵,生产农业用的有机肥料。也可以利用发酵床,将生猪产生的粪尿进行有效分解,在床垫上垫上10~20厘米的发酵垫料,并且定期对其喷洒一些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这种发酵床不仅能够减少污染发生,还能够自行产生热量,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季节,能够为生猪提供比较舒适的生长环境,降低了生产中保温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3.适宜的猪舍环境。生猪养殖对于环境温湿度的要求比较高,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热应激反应,温度过低也会导致冷应激,对生猪的健康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仔猪对温度更加敏感,养殖者应根据生猪不同的养殖阶段,合理控制猪舍内的温度。新生仔猪适宜的生长温度在36~38℃之间,哺乳仔猪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30~36℃之间,但是母猪适宜的温度却在20℃左右,因此在养殖中应该为仔猪设置单独的保育舍,增设电热板或者红外灯等保暖设施,为母猪和仔猪分别创造适宜自己生存的小环境。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可以缓慢的降低温度,断奶仔猪的生存温度应维持在26~32℃之间。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对生猪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夏季炎热的时期,环境温度大多会超过27℃,会导致生猪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迟缓。当环境温度超过33℃时,会对生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严重影响,若温度超过40℃,还会导致妊娠母猪流产,因此在夏季的猪舍可以增设风扇、湿帘等降温设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此外,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对生猪的健康生长也至关重要,猪舍内部应该具有良好的通风设置,定期进行换气,保持饲舍内的空气质量。

4.养殖卫生条件。生猪生态养殖要求非常高的环境质量。首先,养殖场内的土壤地面必须具有较强的吸水和透水性,防止出现长期聚集污水而滋生病原微生物的情况。其次,要保证环境清洁、干燥,猪舍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可被破坏,及时处理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废物,同时控制养殖的数量及密度,以确保生态养殖生猪的质量。

二、生猪生态养殖的饲养管理

1.饲喂管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搭配及营养成分含量对生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生猪生态养殖更加注重机体对于饲料营养成分的高效利用,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生态养殖应使用有机饲料进行饲喂,将一些天然性的植物原料进行加工,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工制作有机饲料时,不可添加任何的化学合成成分、化合药物、抗生素类添加剂或者其他促生长剂等,也不能使用任何的基因工程性的技术。可按照相关规定,根据生猪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混入饲料中使用,促进生猪肠道菌群的稳态平衡,维持肠道健康,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兽药残留,确保生猪的肉质品质。此外,在饲养时,需要根据生猪的品种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以及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同时要定时定量的饲喂,控制好每次添加饲料的用量,以及饲喂的频次。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猪群,保证生猪的饲养安全。

2.饮水管理。养殖场应选择干净、无污染的水源进行饲养,最好选用中性或者弱碱性的饮用水饲养。在冬季寒冷的季节,需要使用温水,同时在饮用水当中添加一定的电解多维,以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防止因寒冷刺激引发应激反应,出现腹泻、感冒等疾病。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质量检查,如发现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则禁止在养殖当中使用。为了提高养殖场的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在猪舍内安装节水器或者免溢漏饮水器。通过使用节水器能够帮助养殖场节省水源50%以上。而安装免溢漏饮水器后,则能够将生猪喝水时洒落的水,接收到管道内,储存到蓄水池内,用于灌溉农田、花草或者用于养鱼、虾等,实现水源的循环利用。通常情况下,一头母猪分配一个饮水器比较合理,对于育肥猪则可以8~10头猪使用一个饮水器。条件允许的养殖场应根据生猪日龄的不同,合理调节饮水器的安装高度,以保证猪只能够喝到足够的饮水。

三、生猪生态养殖的疾病防控

1.生猪常见疾病的防治。猪瘟是对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传染性极强,但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死亡率较高。对于猪瘟的防控,可以从日常的饲养管理入手,加强消毒管理措施,严格管理进出人员与车辆,切断传播途径,科学进行疫苗免疫,可在仔猪30日龄时进行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并且在70日龄时进行一次加免。种公猪以及后备母猪则每年需进行2次免疫接种。对于大多数猪类疫病的防控,主要是通过接种疫苗,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2.对病害动物的处理。在生态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除了按照免疫计划进行接种免疫,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以外。还需针对当地及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开展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疫病高发的季节,可在猪群的饲料或者饮用水当中添加一些中草药制剂、维生素C等物质,提高猪群的自身抵抗能力。在生态养殖中,应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药物,通过长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动物机体的肠道稳态,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而对于发生疫情的养殖场,应该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备,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封锁、隔离,早发现、早治疗,必要时可对患猪进行扑杀,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传播。

四、现代远程信息监控技术的应用

将现代远程监控技术应用到生猪生态养殖当中,可以帮助养殖场科学的监测整个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便于养殖者设定好相关的养殖参数。通过实时收集养殖环境数据,形成符合本养殖场实际的大数据库,从而制定不同养殖阶段生猪生长的最佳环境。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若发生疫情还可以及时、快速地进行溯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疫病所带来的损失。

五、放养与圈养结合

生猪生态养殖要求养殖场选址在绿色草地、林地等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带,养殖场可以专门建造一块运动场地,可在清晨或者下午等温度适宜的时间段,令猪群自由活动,释放其喜爱拱地觅食的习性,还能够提高生猪的运动量,进一步提升猪肉中的纤维含量,提高猪肉的口感、品质,还可以减少因长期圈养群居而产生的疾病,提高生猪的健康情况。除饲喂正常饲料以外,还可以额外补充一些鲜嫩草类和农副产品的残渣,丰富生猪食物的营养组成,节约养殖中的饲料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养殖场一定要将运动场地的周围防护栏定期加固,防止生猪逃脱,对外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待气温炎热、太阳暴晒时,需要及时将猪群赶回猪舍内部,避免发生热应激反应,造成猪只中暑。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生态养殖符合当前我国绿色发展观,也符合广大消费者对于猪肉及其相关产品质量与口感的新要求。生猪生态养殖需要在养殖场的选址、建场布局、猪舍环境控制、饲养卫生条件、饲喂管理、饮水管理、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造,改变传统规模化养殖中对资源的浪费,以及产生的大量粪污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饲料添加一些微生态制剂、维生素等物质,提高猪群的自身免疫能力,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生猪疾病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所生产的猪肉产品绿色、安全、生态,推动生猪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猪舍养殖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