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4-03-25 07:04杨静怡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300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6期
关键词:锐器传染性骨科

杨静怡(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 300400)

医院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尤其是骨科等外科手术科室日常工作中会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体液,部分患者存在乙肝、HIV等传染性疾病,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将职业性感染性疾病暴露定义为经皮损伤(如针扎、尖锐物体切割)或黏膜或非接触性皮肤(如皮肤开裂、擦伤或受皮炎影响)与血液、组织或其他物质接触,并可能感染相关传染性疾病[2-3]。一项以确定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的职业因素横断面研究[4],覆盖了赞比亚全国30家卫生机构,共有370名护士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认为,未接受正规培训的护士发生HIV、乙肝等职业暴露的概率显著增高。目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宣教方面的工作仍比较薄弱,相关数据缺乏。因此,本研究对2018年6月天津市北辰医院34位护士进行锐器损伤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和干预,评价职业暴露原因及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骨科被调查护理人员34人为研究对象,收回31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收回率为91.18%。31份有效调查中报告锐器损伤67例次,平均每位被调查护士发生(2.21±0.23)例次。31份有效问卷中,女性30人(96.8%),男性1人(3.2%),平均年龄(34.3±7.2)岁;工作年限(7.2±6.4)年,职称中副主任护师2人(6.5%),主管护师15人(48.4%),护师14人(45.2%)。

1.2 调查方法 采用天津市北辰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设计锐器损伤登记表,对我院骨科2018年6月在编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发生的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骨科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等职业暴露发生率、暴露原因。同时根据入职时是否接受骨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培训分为接受培训组和未接受培训组,分析比较两组职业暴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问卷中调查的内容包括:①被调查人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②发生职业暴露损伤时间、地点、损伤特征、暴露剂量等;③传染性疾病的种类;④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骨科被调查护理人员共34人,收回31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收回率为91.18%。31份有效调查中报告锐器损伤67例次,平均每位被调查护士发生(2.21±0.23)例次。

2.2 致伤原因分析 锐器损伤原因分析提示,空针或输液穿刺针损伤2 2例次(3 2.8%),手术刀划伤1 1 例次(16.4%),剪刀刺伤12例次(17.9%),骨科其他锐性器械损伤4例次(6.0%),其他18例次(26.9%),见表1。

表1 致伤器械及损伤原因分析[n(%)]

2.3 锐器损伤与职业暴露 67例次锐器损伤中有9例次为传染性疾病暴露,其中HBV暴露8次,梅毒暴露1次。9例次传染性疾病暴露中,4例次发生暴露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根据暴露情况、暴露时间、暴露剂量等进行了相应的处理;2例次暴露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了相应处理。

2.4 职业防护培训与损伤发生风险 31份有效调查报告中11人未接受职业暴露培训(未培训组),20人接受培训(培训组)。未培训组发生锐器致伤30例次,平均发生率为(2.7±1.3)例次/人;接受培训组发生锐器致伤37例次,平均发生率为(1.9±0.9)例次/人,培训组显著低于未培训组(P<0.05),见图1A。培训组中骨科护士培训后到发生职业暴露的平均时间为(26.2±11.3)个月,而未培训组平均暴露时间为(18.7±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99,95%CI:2.07-4.33,P<0.05),见图1B。

图1 两组患者锐器致伤发生次数及暴露时间比较(A:两组患者职业暴露发生频次比较;B:两组培训后至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的时间间隔)

3 讨论

近年来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传染性疾病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感染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5]。在临床工作的一线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大量的患者体液、分泌物和血液及上述体液污染的物品和锐利器械[6]。这些被患者体液污染的锐利器械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回收过程中及其他操作中均有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和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7]。相关研究[8]显示,每年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万起因污染的器械损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而因上述损伤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亦有文献报道。因此,对于手术科室或长期接触锐利器械的科室和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应加强职业暴露培训,规范操作,以降低感染风险[9-10]。尤其是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传染性疾病,上述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普遍易感,当发生上述感染性疾病污染的锐利器械损伤时,发生感染的职业暴露风险明显增高。因此,骨科等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应按各项操作规程操作,避免发生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11]。

本研究采用天津市北辰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设计锐器损伤登记表,对我院骨科2018年6月在编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发生的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骨科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等职业暴露发生率、暴露原因。同时根据入职时是否接受骨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培训分为接受培训组和未接受培训组,分析比较两组职业暴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34例被调查护理人员中收回有效问卷31份,共报告锐器损伤67例次,平均每位被调查护士发生(2.21±0.23)例次。说明大多数被调查的骨科护理人员均发生过1次或1次以上的锐器损伤事件,提示在骨科等手术科室,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较为普遍。原因主要包括空针或输液穿刺针损伤22例次(32.8%),手术刀划伤11例次(16.4%),剪刀刺伤12例次(17.9%),骨科其他锐性器械损伤4例次(6.0%),其他18例次(26.9%)。空针或输液穿刺针损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其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日常护理工作中空针和输液穿刺针的接触与操作频率最高有关,从而导致发生损伤的概率增大。因此,日常进行穿刺和拔除穿刺针及回收上述锐器时应规范和谨慎操作,避免损伤。67例次锐器损伤中有9例次为传染性疾病暴露,其中HBV暴露8次,梅毒暴露1次。传染性疾病暴露提示,乙肝病毒(HBV)暴露是主要的感染源,这与我国HBV感染率较高有关。本次调查中未发现HIV暴露事件,可能与HIV在我国普遍流行较低有关。3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11人未接受职业暴露培训(未培训组),20人接受培训(培训组)。未培训组发生锐器致伤30例次,平均发生率为(2.7±1.3)例次/人;接受培训组发生锐器致伤37例次,平均发生率为(1.9±0.9)例次/人,培训组显著低于未培训组(P<0.05)。结果说明,适当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可降低骨科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风险,对护理人员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培训组中骨科护士培训后到发生职业暴露的平均时间为(26.2±11.3)个月,而未培训组平均暴露时间为(18.7±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骨科护士锐器致伤发生率较高,部分锐器致伤会导致相关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职业培训有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暴露风险[12]。同时,及时和高效的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培训和上报体系也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有助于切实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利益。

猜你喜欢
锐器传染性骨科
防倾倒双层伸缩锐器盒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