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石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湖南省作为中部大省,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究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根据2011—2021年湖南省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见图1)可以看出,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在2011—2021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金融总指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呈上升趋势。
图1 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虽然湖南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2011—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通过2011—2021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表可以看到,湖南省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低于省级均值和省份中位数,以2021年为例,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362.36),与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458.97)、北京(445.44)、浙江(434.61)、江苏(412.92)、福建(410.31)、广东(406.53)等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在中部省份中也无优势,中部六省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湖北(391.90)、安徽(384.62)、江西(372.17)、河南(374.27)、山西(359.70),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中部六省排名倒数第二,与其他中部省份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见表1)。
表1 2011—2021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由图2可以看出,湖南省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差异较大。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而怀化、娄底、湘西等地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一直比较靠后。以2021年为例,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最高的长沙(321.89)与最低的邵阳(263.26)的差值达37.68。
图2 2011—2021年湖南省城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
以2021年为例,本文编制了2021年湖南省各城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比表,可以找到湖南各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差异原因。由表2可以看到,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方面,长沙(333.57)、湘潭(286.38)、株洲(286.38)处于领先地位,永州(262.15)、益阳(268.39)和邵阳(257.48)处于相对落后地位。使用深度则体现着结果上的均衡,即最终发展情况位于何种水平,包括支付、 保险、信贷等指标,支付指数排名第一的长沙(300.67)超出排名最后的湘西(230.62)70.05,长沙保险指数(542.60)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市,超出排名最后的湘西(384.02)158.58,各市州信贷指数相差不大,2021年各地市数据差距不大,排名最前的为长沙321.27,最后的湘西也达到298.30,相差很小。
表2 2021年湖南省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比
2011—2021年,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虽然总体呈现快速、持续增长趋势,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低于省级均值和省份中位数,显著落后于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东部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与中部六省的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对比也并无优势。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制约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数字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支撑,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构建牢靠的金融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经济大省,湖南省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高度关注,近年来分别推出了《数字湖南发展规划(2018—2022)》《湖南省数字基础设施指导意见》等文件,但目前仍存在移动宽带使用数量、固定宽带家庭安装率等相关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金融竞争优势不明显、数字驱动能力不足,科技资源价值未能充分释放等问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无法有效利用新型前沿技术优化传统的金融市场,更加制约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不利于湖南省新旧动能转换布局和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促进了信息沟通共享,降低了服务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提升了金融的可获得性。正因如此,其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农村地区人口等相对弱势人群。从整体来看,该群体金融素养偏低,面对金融产品难以进行自主合理的选择,导致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信任度下降。同时,由于该群体金融风险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差,在目前数字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的发展状况下,极易上当受骗和利益受损。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湖南省农业人口占比全国领先,而农村地区金融素养相对滞后,这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一是需要结合上海、北京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区域,研究湖南省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剖析其落后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强化措施、开拓创新;二是要加强湖南省内各市州之间的分工协调与合作,通过开展区域间的金融协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市的金融资本投入力度,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力,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三是针对不同区域、市州的特色和发展定位,综合制定发展的整体方案和规划设计,缩小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地区发展差异;四是充分发挥长株潭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辐射和集聚作用,带动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均衡发展;五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根据湖南省区域发展特点,探索适宜的改革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实施相关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立新一代数据金融中心及算力中心,提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及公共服务能力,提高风控能力、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其差异化、自主化和协同化发展,满足消费者一般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金融需求,可采用政策引导、市场竞争、多方协同的方式共同推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速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布局和商用步伐,加快数据要素产业化,构建安全、合规、统一的数据要素平台,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夯实数字经济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发展基础,打造转型升级新动能,对数字普惠金融行业给予重要支持,为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重视数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综合性提高数字经济效率。湖南各地市在关注自身数字资源规模效率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与当地的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相匹配,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率。
三是大力优化农村数字金融生态环境,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建立公共财政的数据共享平台,为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一方面,加大数字基建力度。加强大数据平台的顶层设计,这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根本保证。加强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乡村地区支付体系的覆盖范围,增加乡村地区POS机和ATM机的铺设,完善信用卡的办理条件,推动金融IC卡、互联网支付等新型支付模式的推广,全面扩展现有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
另一方面,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完成全省和市州的信用信息共享,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国家微型企业信贷试点”的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服务地方、小微、三农”的专业信用评估机构,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与央行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切实维护个人信用信息的权利,促进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制定优良的政策有利于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首先,政府应推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业行为准则,避免数字金融领域发生违法违规现象;其次,湖南省要继续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更新监管工具和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合规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避免由于监管不全面而产生侵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不当行为。此外,信息安全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要出台信息安全保护条例和规定,提高数据运营商、中心数据库的准入门槛,严格资格核准和行为监管,营造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维护客户隐私,防止金融机构及客户相关利益受损;最后,湖南省要继续出台针对性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牵头搭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共享平台和行业信息平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行业的持续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支持建立农业产业化联盟,支持发展已有的新型农业组织。通过职业培训、公益广告、网站专栏各种宣传和教育方式,让这些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其农业行业的了解程度和对数字金融的了解程度得到提高,从而让这些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内部动力得到提高。
金融知识教育方面,相关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等信息传播媒介,向大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通过积极拓宽金融教育渠道,增强投资者对金融行业和产品的了解程度,自觉防范和抵制金融诈骗违法行为;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可采取定期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普及讲座的方式,邀请金融专家讲解相关内容,让目标人群了解并接受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居民家庭全面普及金融知识,降低金融诈骗的发生概率。此外,金融知识普及不仅需要相关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参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例如基于线上云媒体平台、使用微信问答小程序等方式,拓宽大众金融知识宣传渠道,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最终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让所有人特别是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金融市场参与方式。面对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应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进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