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可持续的“终身学习力” 赴未来之约

2024-03-24 06:42迟倩颖
教育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孩子

迟倩颖

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重大政策背景之一。新时代下的AI、大数据等技术也为探索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条件,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一场以素养教育为核心,以帮助每个孩子拥有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观念和能力为目标的拉力赛火热开启。十年后社会是什么样的形态,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和有作为,应当让孩子们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家庭教育发挥怎样的基础作用……日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文会堂举办的“为未来而育 立足核心素养 提升孩子学习的底层能力——2023素养教育新生长研讨会”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就素养教育、“未来式”教育分享精彩观点,从他们的发言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需要处理海量信息和挑战的时代正在来临

当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信息化、数智化时代下教育的目标和功能都在持续刷新。教育,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力,才能帮他们从容应对未来变化和迎接挑战。这其中“变”是必然趋势,而“稳”中求胜则需要更科学的培养方法。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格的塑造和对未来的引领。如果过去发展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处理不断扩大的知识和信息,如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更多元化,树立“正确价值观”能帮助学生应对更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提出教育应聚焦在培育学生的“完全人格”上,坚持育人为本。课程改革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在于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差别,她认为只有那些能够陶冶品格的教育,才是真正完全的教育。要坚持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相结合,而不是一分为二。

素养教育,需要迎合时代发展和家庭培养需求。猿辅导集团党委书记、研究院院长程群认为素养教育是践行教育初心的必然结果,教育不能只解决眼下问题,要对孩子的未来更关心。家长希望孩子面对海量信息时拥有信息获取、处理能力;面对现实挑战时拥有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拥有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这些都对教育实践者如何在素养教育上“引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猿辅导学校执行校长马旻在明确教育使命、进行课题研究上实践多年,猿辅导大概念体系中“底层能力”这一概念的本质和意义,就是解决如何将素养教育落地,帮助孩子学会学习的问题,马旻认为,这是能带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在核心素养和孩子底层能力培养方面,我们致力于开发新思维、新策略来让各学科素养课落实、见效”。

以不同学科素养为基础,培养全方位人才

教育者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避免过度关注学生短期的成果,深入理解人才培养的规律,敏锐洞见未来教育的形态。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在擅长的领域里沉淀,同时还拥有拓展技能,实现全方面发展。刘云杉提出的“完全人格,五育并举”课题,也强调了能适应未来、有所作为的人才应具备跨学科通用能力和全科素养。

语文学科素养在于提高读写能力,培养人文情怀。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创意写作博士点负责人谭旭东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提升他们的文字理解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只有大量且高效阅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写能力。而写作是最好的素养呈现。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形成思辨性思维,把被动知识转化为主动知识,便有了记录、表达、创造这三种写作才华,变成了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为它关乎孩子的终身成长,人文核心能力,将成为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力。

数学学科素养教育体现在思维拓展上。互联网“数智时代”下的人才成长需求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数学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利用度大,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思维。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梅玲讲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的训练,逻辑思维对学生未来应对大多数问题都可适用,而辩证能力让学生“会问为什么”。敢于质疑和批判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专家以实际课堂为例,详解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倡教育者应虚心进取,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上积极做好教学内容的拓展工作。

英语学科素养教育重点是启蒙和阅读。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小学英语教材编委敖娜仁图雅认为,英语领域的素养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外语思维,这对孩子未来成长有着深刻影响。宏观上多语言人才对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人类文明成果有重要意义;微观上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启蒙阶段是打破语言壁垒的关键阶段,教师和父母应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重点训练其“听和说”的能力,对英语启蒙的各个阶段作出详细规划。创设外语习得环境,培养阅读素养可以通过生活、实践、学科三方面,进而提升语言和文化素养。

学会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教育者要进行创新实践,探索学生个体自由成长和特色成长路径。首先要重视解决学生“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会”以及“如何应用”的问题。马旻解释了“过程—应用—迁移”的素养课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越多,就越能理解更大的世界,越能解决更大的问题。通过“大概念学习法”渗透知识本质和结构,通过“底层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过程。AI时代,知识不断在贬值,孩子学得再多,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工具会“学”得更多,在这个路上“卷”只会徒增焦虑情绪。猿辅导素养课倡导的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更高阶的认知能力,这些知识等于是砖瓦,更高阶的认知能力就是运用知识搭高楼的能力。

迁移。“大概念学习法”讲求对知识进行迁移,学生习得知识的体量并不是他的能力,学100个知识点可以单纯靠记忆,能领悟100个知识点背后的同一个本质,才是素养的体现。猿辅导素养课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100归成1,再由1迁移到100”。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未知,都可以用认知习惯和迁移能力应对。例如,很多名校的选拔考试题,会出现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的素材,要求其判断和提炼所学,把过去的认知迁移到新的领域上,这就是高阶认知的能力,和对新环境、新局面的迁移适应能力。

应用。孩子很多时候不愿意学习,根源在于他们认为学习跟自己没关系,不懂如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底层能力”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由动力生发学习力,进而强化执行力。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与职场竞争力等都需要不断强化才能适应未来生活与工作,因此需要现在就开始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与人顺畅沟通、高效合作等。例如做饭时,构思“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过程就建立在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基础上建构和解决,以办法“生”办法。

环境育人,家庭教育的效用不可忽视

相较于知识与技能,好的学习理念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长远。同时,素养教育也离不开对科技和新兴的教育方法进行开放吸收。专家鼓励父母不要过度焦虑,对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保持心态平稳,从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角度保驾护航。家长只有了解素养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才能助力学生释放无限学习动能。

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导向和追求,是孩子们走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发挥的是基础作用,同时有些校外教育和培训也有其独特优势和必要性。程群认同这一观点,认为这是一套长期、系统的培养体系,只有家长认同并接纳素养课的培养理念,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发展,才能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到新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这也是猿辅导推动底层学习能力研究和素养教育发展的意义,培养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可持续的终身學习力,共赴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孩子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