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剧作家设计戏剧冲突、安排情节的艺术手法

2024-03-24 10:53王葆姝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流亡者西皮二嫂

王葆姝

入乎其内

戏剧要收到感人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剧作家对戏剧冲突的精心设置和对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

一、戏剧冲突,呈现社会矛盾

戏剧冲突是现实生活中人物由于立场观点、思维感情、愿望要求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在剧作中的反映。这种矛盾是生活的矛盾,更是社会的矛盾,具有普遍的意义。剧作家要根据表达的主题来设置戏剧冲突。

1.戏剧冲突的形式。

(1)人与人的冲突。

人与人的冲突表现为意志和性格的冲突。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所交织成的冲突。如《雷雨》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冲突。性格冲突,是指人物间对待事物的态度、追求的理想、采取手段的不同所引起的冲突。如《雷雨》中,鲁大海与一些工人之间构成反抗者与被收买者之间的冲突。

(2)人物内心的冲突。

内心冲突是个体内部所存在的不能同时满足的不同欲求的对立状态。如《窦娥冤》中,窦娥刚烈坚贞的反抗精神與为了婆婆屈服认罪的内心冲突。

(3)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这里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体现为人物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放任、喜欢与厌恶等。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体现为社会环境决定人物命运,而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环境。如《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与人性堕落的黑暗现实之间的冲突。

2.戏剧冲突的特征。

(1)尖锐激烈。

戏剧冲突,犹如两牛相持、两虎相斗,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如《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交锋惊心动魄,最后引爆矛盾的“炸药库”,让人走向毁灭。

(2)高度集中。

戏剧要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必须恰当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在一起,使戏剧冲突鲜明突出。如《雷雨》中,巧妙地运用回顾与穿插,将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将30年间、两代人的矛盾纠葛,集中在几个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凝聚在周家客厅和鲁家两处。

二、情节安排,设计事件进程

戏剧情节指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它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情节安排的过程,就是对事件进程进行设计的过程。

1.兴起波澜。

戏剧的情节追求跌宕起伏、变化多姿。为兴起波澜,增强故事吸引力,让情节扣人心弦,剧作家有意使用悬念与巧合、发现与突转的手法。

(1)悬念与巧合。

“悬念”的使用,可以引发观众的急切期待心理。如《雷雨》中,鲁贵吞吞吐吐地说周公馆里“闹鬼”,这里就设下了一个总的悬念;他接着又说:“我先提你个醒。老爷比太太岁数大得多,太太跟老爷不好”,这个悬念与后面繁漪与周朴园的矛盾相呼应。“巧合”的使用,可以使一些情节顺理成章。

(2)发现与突转。

因为剧中的人物有了“发现”,剧情发生“突转”,可以收到峰回路转的戏剧效果。如《雷雨》中,四凤当着母亲的面发誓说“永远不见周家的人”,可她却冒着暴风雨去追周萍,想跟周萍一起私奔,这是一个“突转”;鲁家的人对此都难以理解,直到四凤说自己怀了周萍的孩子,鲁家人对此有所“发现”,才同意他们远走高飞;眼看周萍与四凤如愿以偿,可剧作家又安排周朴园说出他们是亲兄妹的事实,他们不能走了,使剧情又一次发生“突转”。

2.不断推进。

根据戏剧冲突的发展进程,戏剧情节由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结局)构成。

开端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特定环境交代清楚,提出矛盾,指明剧情发展方向;发展使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矛盾冲突得以展现;高潮是矛盾双方决定胜负的转折点,能凸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揭示戏剧冲突的意义;结局集中交代主要事件的结果,满足观众心理,留下回味余地。

出乎其外

流亡者

(幕启:边境附近山间一间木屋内,一个山里人正坐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 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 悬赏多少?

(流亡者马上离开了。幕落)

◆赏析

这是法国剧作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于1932年写的一出短剧。该短剧主要介绍了山里人和流亡者的简短对话。短剧主旨是通过流亡者说出来的,流亡者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说明到这儿来的原因。要把握短剧的矛盾冲突,就要从人物台词中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即人物在此出现分歧——山里人是报官还是收留的戏剧冲突。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罕长歌(节选)

第一幕

字 幕 塞罕坝,1963年12月18日,北风十级,大雪,零下40℃。

雪花飘来。林场崎岖的山路上,佟保中、秦海生、张莉和群众甲、乙、丙提着行李,艰难地行走着……这时,几名林场职工走来。

二 嫂 往哪走?

佟保中 下坝……

二 嫂 (惊疑地)下坝?!保中,你们要离开林场?!

韩大伯 怎么……你们不在林场种树了?

高 志 当逃兵?

秦海生 (无奈地)不是我们要当逃兵,是这塞罕坝长不出树来!

佟保中 (平静、失望地)种了两年树,成活率几乎是零……

韩大伯 (劝说)你说得对,成活率几乎是零……可是,保中,当初你们从山东来,还有从黑龙江、湖北、吉林,从全国各地的林业大学来,那时候我们这个乐啊,高兴啊,国家让这么多大学生来塞罕坝种树,眼下是失败了,可你们就这么忍心把我们扔下走了?

二 嫂 保中、海生,二嫂是當地人,真不想让你们走,二嫂知道,你们抛家舍业,来这苦地方种树,都是为了我们。唉,这坝上也是,烂泥巴糊不上墙,连棵树也不长……可没有树,年年是穷汉子碰闰月。如今,你们真要走了,我们这块云彩可就真没雨了,你们都是大学生、技术员,要不再试试,再想想办法……

张 莉 二嫂,保中的爱人刚生完孩子,又犯了心脏病,正在住院。还有海生,母亲也一直病着,昨天,姐姐来电报,说母亲病重……眼下,林场既然这样,还是让他们回去吧!

众人沉默。欲下坝的人们催促佟保中、秦海生。

群众甲 保中,走吧!

佟保中、秦海生、张莉等人背起行李。

佟保中 (走向二嫂,轻声感激地)二嫂!我佟保中永远记着,是二嫂救了我的命……

二嫂为佟保中整理行装。突然,幕后传来汽车轰鸣声,停下。村民甲跑上。

村民甲 李场长回来了!……杨总工程师也回来了!……

林场场长李斌携妻子秀兰和孩子、总工程师杨宁先和妻子婉婷及女儿杨娜手提行李风尘仆仆走来。

村民乙 场长,你们这……

众人也疑惑地望着李斌和杨宁先。

李 斌 同志们,我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老伴、我的孩子,从今天起,举家搬迁,扎根塞罕坝!

秀 兰 老李把城里的房子都退了,一个箱子、几个行李卷,还有锅碗瓢盆都随车运来了。他说,塞罕坝不长出树来,俺一家人一辈子不离开塞罕坝!

杨宁先 对,对,我们把北京的房子也退了,这是我爱人婉婷,来之前在北京林科院,这是我的女儿……

婉 婷 大家就叫我婉婷吧!

杨 娜 我叫娜娜!

杨宁先 本来我一个人在塞罕坝,可这两年咱造林遇到了难处,我这个当总工程师的不甘心啊!咋办?回北京跟妻子商量,那就全家来塞罕坝扎寨安营!

众人热情鼓掌。

佟保中 李场长、杨总,你们真的要在这儿安家?!

李 斌 在这儿安家!

佟保中 林场还能办下去?

李 斌 一定办下去!

高 志 保中哥、海生哥,你们别走了!

1.请从这一幕剧中找出戏剧冲突。

答:

2.这一幕剧是戏剧的开端部分,请简要概括情节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第29期参考答案

1.(1)时空浓缩。从“一马离了西凉界”唱到“武家坡外,见了这众大嫂细问开怀”,时间长度只不过几分钟,却表现了从西凉国到大唐行走千里的时间和路程。(2)情境暗示。薛平贵开唱“一马离了西凉界”,持马鞭出场,就虚拟出骑战马的情境。

2.“白”和“内白”是说话的不同形式。选文中的“西皮导板、西皮原板、西皮摇板、西皮慢板、西皮流水板、西皮散板”,是歌唱的不同腔调,这些都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式,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猜你喜欢
流亡者西皮二嫂
探寻自由的“流亡者”
——斯塔尔夫人创作视角的转变
浅谈皮黄腔的发展及音乐贡献
论广东汉剧唱腔结构与特色
西皮慢板
闻香抢钱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的流亡者形象分析
高亢刚劲,流畅明快
一个“流亡者”的心灵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