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赵天琪,马甜甜,徐笑宇
(1.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2.沈阳市第四十四中学,辽宁 110088)
随着平台经济向“三农”领域延伸,平台经济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三农”发展也迈入新阶段。2021—2023 年,辽宁省连续3 年开展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实施“农村点亮”工程,该省建制村5G 通达率达99.3%,居全国第9 位,数字乡村建设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影响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仍未解决。因此,笔者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平台经济背景下影响辽宁省“三农”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问卷设计部分,研究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法设计所需要使用的问卷,问卷从低到高,分别以1~5 分代表“特别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比较同意”“特别同意”。在此基础上,邀请被调查者对其所在农村地区平台经济背景下影响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问卷设计如表1 所示。
表1 问卷设计
除了现场发放外,研究团队还通过线上社交工具的转发、E-mail 发送等方式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地主要有沈阳市、大连市、铁岭市、抚顺市、辽阳市、鞍山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本溪市及丹东市11 个市。围绕涉及“三农”的对象开展调查工作,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问卷发放时间跨度为4 个月,通过1 个月的预调研(研究通过预调研反复纠正、完善问卷,并最终形成正式问卷)与3 个月正式调研,研究团队共回收1 379 份问卷,去除无效问卷,最终研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有效问卷1 248 份,有效回收率为90.5%。按照社会科学研究标准,有效问卷调查回收率在70%以上即可作为研究依据。因此,此次开展的问卷调查工作可以满足研究所需。
研究采用SPSS 28.0 数据分析软件,对研究设计的问卷进行分析,并检验问卷测量变量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检验采用李克特量表中最常用的Cronbach’s Alpha 法,验证量表的内在一致性。如果问卷的信度系数在0.50~0.60,视为可以接受使用,在0.70 以上为最佳。
通过相关计算得出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Alpha为0.917(大于0.700),问卷具有非常好的内在一致性,问卷的可靠性很高。问卷的KMO 值为0.906(大于0.500),问卷具有较好的收敛性,问卷效度检验通过。
研究使用的回归模型为
式中:β0为常量;x1~x5分别为协同合作、智力支持、基础保障、人才培养与数字平台赋能5 个变量;β1~β5为各变量的系数。F值为69.147,p值为0.000,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检验通过,证明研究使用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政府与不同主体协同合作”的标准化系数为0.413,p值为0.000(小于0.05),“政府与不同主体协同合作”与“影响辽宁省‘三农’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显著。
政府需要与不同主体协同合,如可通过公开征询的方式,即政府公开向由各高校专家组成的智库进行有关“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征集,这一过程可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共同进行。“三农”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政府需要与不同主体协同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协同主体就是由各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等专家组成的高校智库。政府是“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人和推动者,高校则为“三农”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性支撑与保障。“三农”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高校和涉农平台的精诚合作,共同为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政府作为农民的发言人,最了解现在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而高校智库的特点则是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二者相结合能够有效保证政府出台的政策取得理想的实施效果。
“智力支持”的标准化系数为0.178,p值为0.000(小于0.05),“智力支持”与“影响辽宁省‘三农’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显著。
政府与不同主体协同合作时,如政府通过公开征询,各高校智库针对政府征询的问题,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整理成咨政建议,再反馈给政府。这一过程也可以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涉及解决具体的“三农”问题时,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往往存在理论研究逐步脱离实际、对“三农”问题的具体操作没有指导意义等问题。如果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成为政府解决辽宁省“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策依据,提出既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又切合辽宁省“三农”实际问题的对策建议,那么将严重影响高校智库的决策咨询效果。政府作为“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人和推动者,同时承担政校结合过程中引领方向、完善制度的责任。此外,可通过挂职和双聘制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人员流动转换,使政府与高校之间建立起推动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1]。
“基础保障”的标准化系数为0.189,p值为0.003(小于0.05),“基础保障”与“影响辽宁省‘三农’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显著。
为保证“三农”高质量发展,政府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农村数字现代化基础设施、涉农平台扶持、农业农村农民政策和农业人才培养等的基础保障。政府需要先与高校智库经过深入交流后再制定相关政策,并通过线下的方式进行科学普及。1)政府可通过进一步建设和普及农村地区的数字和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农村数字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5G 农村建设。遵循“一站多用、多站合一”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公共服务资源,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进一步深入农村发展。2)政府可出台对涉农平台的扶持政策和“三农”政策。通过政府制定的针对涉农平台的相关政策,政府与涉农平台企业可共同探索促进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构建覆盖多领域的数字要素流动与服务供给引导机制。同时,政府通过调整支农政策,使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形成合力,充分利用财政、保险、金融等相关政策工具,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政策工具有效性评估,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2]。3)政府可通过引导农民参与,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指导“新农人”学习数字农业技术,进一步了解农产品的特点,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电商服务。同时,基层干部应起到带头作用,深入基层鼓励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减少其对电子商务和新兴网络技术的抵触心理。例如,政府可与当地院校共同合作,引导农民学习电商的基本操作,培训基本技能和知识。此外,对于在电商工作岗位上取得较好成绩的人才,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相关政策给予其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发挥政策的引领,特别是基础保障作用,可进一步推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三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
“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系数为0.183,p值为0.002(小于0.05),“人才培养模式”与“影响辽宁省‘三农’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显著。
在平台经济背景下,辽宁省要促进省内“三农”发展与数字平台相结合,通过数字赋能推动辽宁省“三农”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经济背景下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必须明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人才培养这一过程必须根据政府发布的政策进行,根据发展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大力培养数字平台专业型人才、农业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助力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此外,辽宁省需要积极推进学校、政府、科研院所多主体协同融合育人模式,以“资源互补、文化融合、产学研结合”为依托,共建涉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科技孵化园、创新创业中心等,探索“真实岗”教学内容与理实一体、“多循环”涉农交替与能力“螺旋”递进培养方式,实现涉农高校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供需有效耦合,为涉农专业整合改造升级和科学研究提供空间,进而破除高校培养农业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瓶颈[4]。
“数字平台赋能”的标准化系数为0.165,p值为0.000(小于0.05),“数字平台赋能”与“影响辽宁省‘三农’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显著。
数字赋能作为辽宁省“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步,同时是关键的一步。数字赋能就是指使用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涉农经济,使其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发挥作用,此环节在线上就可以实现。在生产端,平台企业专注于改造和创新农业产业带种植技术、农机设备及数字化标准等,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农机大户和更完备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进而推动农机服务的市场化[5]。在流通端,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利用平台实现对农产品信息服务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为辽宁省的“三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分配端,依托产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片。重视打造品牌、宣传特色,加快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同时注重产地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的利润空间,而且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研究表明,政府与不同主体协同合作、智力支持、基础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及数字平台赋能是影响辽宁省“三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辽宁省要想推进“三农”更好发展,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和技术,将“三农”发展与平台经济相结合,同时政府和高校两大主体协调合作为辽宁省“三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政府要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为辽宁省“三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各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涉农平台对“三农”发展进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