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控视角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探讨

2024-03-23 14:17杨敬静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4年2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监控

杨敬静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个国有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预算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工具,其重要性日益显著。因此,深入探讨和优化国有企业在企业内控视角下的预算管理,既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一、基于内控视角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重要性

(一)优化资源配置导向性

基于企业内控视角,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内控体系下,预算管理不仅涉及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更关乎资源配置的优化。内控机制通过明确各项预算指标和责任人,确保资源被分配到最需要且效益最大的领域。这种基于绩效的资源配置方法,强调以成果和效率为导向,从而大幅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内控体系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工具,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内控机制中的预算审批、监控和评估,可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二)增强风险管控约束性

从企业内控的角度出发,预算管理对于增强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内控体系中的预算管理不仅涉及财务管理,还包括对各种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外部风险时,做出更为合理和及时的决策,从而降低或规避潜在风险。内控框架下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对财务和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和分析。通过设定预算和监控实际支出,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异常,识别风险源,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例如通过预算管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超支的问题,迅速调整操作策略,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此外,预算管理还涉及对未来市场变化和外部环境的预测和准备。在内控体系中,预算的制定不仅基于过去的数据和经验,还需考虑未来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动和外部冲击。

(三)落实管理责任全面性

在企业内控视角下,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在促进透明度和责任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内控体系的实施,尤其是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方面的应用,能够大幅提升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并强化责任分配和执行。一方面,内控机制中的预算管理要求对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估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公开,这种透明度不仅使管理层和员工了解企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还能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股东和公众等)对企业的运营有更清晰的认识。透明的预算管理过程增加了企业内外部监督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不当行为和浪费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内控体系下的预算管理,责任制得到了强化。每一项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对其绩效的评价与个人或部门的责任直接相关。这种责任机制不仅确保了预算目标的实现,也促使员工更加关注预算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责任明晰的环境下,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行为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决策中。

二、基于内控视角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与预算管理脱节

国有企业在实施内控制度与预算管理时,常常面临两者脱节的问题,这一现象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尤为普遍。首先,内控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往往与预算管理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内控制度更多地侧重于规范财务行为和审计过程,而对于如何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指导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控却缺乏明确的指引。这种分离导致内控制度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预算管理流程往往与内控制度要求不同步。在一些国有企业中,预算制定和执行的流程没有很好地融入内控体系,导致预算制定时对风险控制的考量不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内控支持。这种脱节不仅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率,也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最后,内控制度与预算管理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内控制度与预算管理体系在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上存在缺陷,导致两者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从而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预算编制缺乏全员参与机制

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透明度不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公信力。首先,全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这削弱了预算制度的内在动力。在国有企业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往往没有得到全体员工的充分认识。员工视预算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任务,仅仅是上级的要求而非一项能够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管理工具。其次,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不足。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大多数员工并未被纳入预算的编制流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很少被考虑。预算编制往往是在少数高层管理人员中进行,管理层的其他成员对预算编制的过程和依据知之甚少。这种信息闭塞导致预算不能充分反映各部门、各层级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后,预算绩效管理通常只涉及管理层,忽略了普通员工的参与。这导致了绩效管理的局限性,使得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价变得形式化。管理层因为对业务的直接控制而成为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对象,但是缺乏对一线员工绩效的监控和激励,无法形成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在当前的绩效评价机制下,国有企业面临的一项关键问题是预算松弛。一是由于目标设定不明确,预算分配缺乏与企业长期战略的紧密结合,这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确保每项支出都能实现预定的绩效目标,从而引发了预算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管理层与员工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流通不畅,这使得相关利益主体难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和绩效成果的真实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预算松弛的问题。三是缺乏全面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也是导致预算松弛的问题之一。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得绩效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公开化难以实现,阻碍了企业内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四是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未能充分激发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激励政策的设计往往忽视了过程中的即时奖励,侧重于年终评价,未能形成对有效预算控制和优化预算执行的即时反馈和激励。五是责任追究机制不够明确和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措施,导致预算松弛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集体反映了当前绩效评价机制需要在目标设定、信息流通以及激励与约束方面的深入完善。

(四)预算执行管控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不足也是一个严重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不到位。在许多国有企业中,预算执行的监控主要依赖于定期的财务报告,缺乏实时的、动态的监控机制。这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不充分。在预算执行的各个阶段,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通常不够重视,无法有效防范和应对出现的风险,增加了预算超支和效率低下的风险。再次,预算执行监控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落后。许多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监控方面还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财务软件,缺乏高效、智能的监控工具和系统,导致监控效率和准确性不高。最后,预算执行的问责机制不健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明确责任归属,缺乏有效的问责和纠正措施,减弱了监控的约束力和改进动力。

三、基于内控视角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优化对策

(一)加强内控制度与预算管理流程的衔接和一致性

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内控制度与预算管理流程的衔接和一致性。首先,需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内控和预算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应包含清晰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和评估流程。同时,系统内的每个环节都应与内控制度紧密相连,确保从预算的制定到执行,再到评估的每一步都能遵守内控原则,有效地控制风险。其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内控和预算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引入高效的软件系统,实现预算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数据处理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最后,还需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机制,保证预算管理流程中各环节信息的畅通无阻。通过定期的部门间会议、报告制度和意见反馈机制,可以确保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紧密协作,提高决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提高预算编制过程全员参与度

在优化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增强预算编制的全员参与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全员参与意味着从高层到基层,每一位员工都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将这一任务留给财务部门。这种做法的核心在于提高每位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企业战略执行的关键部分。这可以通过举办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会来实现,旨在教育员工理解预算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并确保每个人都了解自己在预算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这些培训,员工可以更好地理解预算的制定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每一项决策的,以及自己在其中可以如何作出贡献。其次,要设计一套包容所有层级的参与机制。这意味着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需要收集并整合来自他们团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部门负责人,普通员工也会参与到预算的具体项目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最后,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绩效管理体系来强化全员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绩效评估挂钩,可以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预算制定和监督。例如,通过设立预算管理目标,并将其纳入年度绩效目标中,员工的薪酬和晋升可以与他们在预算管理中的表现相关联。

(三)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在企业内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优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绩效评价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预算松弛问题。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应当专注于明确目标、优化信息流通和加强激励与约束并举,以此确保预算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减少预算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应当构建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之上。绩效目标需要与国有企业的长期战略紧密结合,确保每一项预算的分配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通过制定具体、可量化、可执行的短期和长期绩效目标,企业确保每一项费用的投入都能够对应相应的绩效输出,从而有效减少预算松弛现象。其次,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全面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所有相关的预算和绩效数据都应当实时更新并向各级管理层和员工公开,这样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和绩效成果。这种透明度不仅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而且还能够鼓励员工和管理层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最后,在激励和约束方面,绩效评价机制应当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政策来提升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在年终评价时给予奖励,还包括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的奖励措施。通过设立具体的奖励标准,如节约成本奖、创新奖励等,鼓励员工和管理层在预算管理中采取积极行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管控

在国有企业中,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是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企业运营透明度的重要环节。第一,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报告体系,确保预算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各级管理人员。这包括定期的财务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等。同时,需要强化横向和纵向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之间流通无阻。第二,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对重点预算指标的刚性管控,同时考虑预算编制的合理偏差,允许设置备用调剂额度,并基于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对预算进行及时修正与纠偏。第三,为了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对于违反预算纪律的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强化防范措施,如审计检查、内部控制评价等,以防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第四,定期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必要时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增加预算执行监控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结语

本文全面探讨了内控视角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与系统优化,推动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实现更高效、透明、规范的运营,从而有效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履行能力。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