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雪梅 新疆农业科学院
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科研工作对创新性要求极高,且真正落地转产的周期较长,即短时间内一般较难实现收益,而在不断创新、反复试错的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能力,尤其是成本管理。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理念是以企业成本管理为基础搭建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与企业成本管理相比,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更加注重承担政府职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成本管理水平。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存在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的健康发展。随着新政策的颁布实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方向和重点,为其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科研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科研事业单位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内部控制作为影响单位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其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项目研发、管理流程优化等提供良好支撑,避免因管理不畅、流程不优等阻碍科研项目推进。成本核算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运营效率提升。一是优化内部组织架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强化对科研事业单位工作流程、工作人员、财务资产等的监督管控,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开展,从而提高内控水平。二是提高内部管理针对性,通过强化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单位运行的深入剖析,进一步明确各项成本发生点,知晓成本产生原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管控工作,如此便可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工作,既可以提高管理有效性,又可以提升单位运行效率。三是强化经费管理,成本管理的开展加强了单位对其科研经费等的管理规范性,从而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精细管理是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它以专业化为前提,在系统化保障下借助信息化管理方式聚焦管理重点,实现管理目标。高质量的精细管理能够通过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团结协作水平等方式保障科研事业单位经营效益。而过于粗放的管理会增加单位成本、降低运行效率。成本核算则可以显著促进精细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其成本核算范围涵盖人工成本、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等各项内容,每项内容都有其独有特点,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每项成本的详细情况,形成精准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则更为顺畅、更有针对性,避免针对性不强甚至是盲目开展所带来的管理浪费。同时,科学的成本核算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比如科研事业单位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有更为详尽的了解,如此便于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各部门需求对既有资产进行集中调配,避免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资源闲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科研经费是科技研发的重要资金保障,也是科研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加强科研支出管理至关重要。若是科研经费未按照既定计划投入,或者挪作他用,则会严重影响科研进程,不利于科研工作开展。成本核算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科研支出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资金问题。具体来说,高质量的成本核算能够促进单位收支管理体系的完善,搭建更为科学的管理机制。比如,可以制定更为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为资金支出提供依据,在开展科研工作、进行科研投入时有制可依,在出现执行偏差时也能够更为及时地发现、更为迅速地处理,保障预算方案的执行刚性,从而提升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可以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监督管控,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等提高对科研经费应用的监管,避免出现不合理支出,确保科研经费真正落实到位。
成本管控理念是影响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主观因素,管理理念不科学、不到位等均会显著影响成本核算水平。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管控理念并未与单位发展现状相匹配,还有待增强。一是理解不到位,科研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特殊性使其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并不相同,正因如此,部分单位认为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不高,根据科技研发和单位发展需要进行收支管理即可,因而开展的成本核算工作较为表面,或是仅将之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或是核算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成本核算效果。二是核算范围不全面,成本核算的涵盖范围十分广,工资、水电、福利等均属于成本核算范围,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仅是为了顺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需要、满足会计制度要求,因而只是简单地将易于统计、易于管理的项目纳入核算范围,对于所属科目不易明确、所属部门不易划分的项目则没有纳入核算,从而导致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核算结果不准确。
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密切相关,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起始环节,对成本核算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水平并不理想,编制科学性有待提升。一是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时,将更多的管理重点放在了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管控上,更加关注经费支出的合规性和使用进度,并未认识到预算编制对于经费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忽视或者轻视预算编制。二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够,部分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并未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评估,仅是简单地参考往年数据来核定本期数据,这就导致预算数据的科学性不足,极容易出现预算过高或是预算不足的情况,而预算执行不顺畅则会导致成本数据不准确,给单位成本核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不必要的难度;部分单位编制的预算方案过于形式化,在制定预算方案时更多的是从科技研发角度编制,注重数据的合理性而忽视经费支出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预算方案的理想化。
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环境是成本核算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能够为成本核算提供坚强支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环境建设并不理想,存在较多改进空间。一是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自成本会计核算推行以来,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但也仅是为成本核算管理的开展提供总体框架和方向指引,对于实际工作开展还需要科研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细则,这给单位制度建设增加了较大难度,而部分单位或是未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制定本单位管理细则,或是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成本核算工作的推进。二是成本管理人才有待补充,新形势下的成本核算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传统型的会计人员已无法满足当前工作要求,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员培养和人才引进体系不健全、力度不够大,财务人员对于适应新管理要求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加之当前工作更多的是智能化、信息化操作,从而导致现有财务人员难以满足成本管理要求。
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不仅包含前端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也包括结果应用,即以成本核算结果为依据,对科研事业单位现有成本项目、现行管理流程等进行评估优化,以PDCA 的工作思路开展成本核算,形成管理闭环。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仅完成了前端工作,结果反馈与应用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本核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一是缺少科学的评价机制,比如没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设定科学的工作目标,明确合理的成本指标,导致成本核算结果统计出来后,没有相应的评判标准作为支撑,故而无法从“业绩考评”的角度评估工作成效。二是成本核算与员工奖惩关联度有限,部分科研事业单位未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未将员工成本核算工作成效与其自身薪酬福利、发展晋升等相挂钩,工作结果优劣与自身利益关联度不高,工作人员所能得到的激励有限,所受到的约束也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工作的推进完成。
新形势下开展成本核算,科研事业单位需要转变成本管理理念,强化全面成本管理意识,从全局角度出发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贯彻管理观念。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理念宣传,单位应通过会议宣贯、文件精神下发等载体,借助微信公众号、宣传片等平台,大力宣传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成本管理、人人有责”的管理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成本管理作为工作开展的必要参考,以便全方位地降低单位管理成本。其次,要重视全员参与,科研事业单位部门多、分工细,而成本管理涵盖范围广、内容多,此项工作并非仅靠某一部门可以完成,因此需要在明确成本管理所涉项目、细化成本核算范围的同时,提高单位各部门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以全员参与提高成本核算的全面性。最后,可以加强对国家相关制度规范的研究,以此为依据制定本单位成本核算规则,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科学的预算编制能够为科研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执行依据,协调单位各项活动,提高预算执行率。基于此,首先,要重视专业管理机构的设置,比如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预算方案编制,进行预算方案评估,监督预算方案执行等,将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其次,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这是成本核算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根据拟开展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单位战略规划和发展需要,对项目预算进行科学预测,比如对以往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明确其中的资源浪费点、费用关键点等,对相关费用进行合理调整,并结合单位资金支出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最合理的预算数据。最后,要加强预算执行刚性,在进行预算执行时应加强过程监督,实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尽可能保障预算方案按计划推进。
为营造良好的成本核算管理环境,助力科研事业单位顺利推进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健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体系,深入研究政府出台的成本核算相关规定,比如政府会计准则和基本指引等,详细剖析各项条款,在精准了解政策内容、把握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单位现状,结合战略规划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对成本核算范围、标准及结果应用等予以明确规定,搭建起从预算编制到过程管控再到绩效考评的全流程制度管理体系,为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另一方面,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对现有员工进行能力素质评价,明确员工当前知识技能水平,确定优势,查找弱项,根据评价结果及岗位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对现有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提升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同时要激发员工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员工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素质。
绩效评价是科研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为成本核算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支撑和依据。一是要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将成本核算纳入绩效管理体系范畴,可以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制定财务目标,通过对财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成本核算目标,再根据既定目标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并进一步确定指标考核权重、评价标准等,形成尽可能详细科学、可操作性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而确保在完成成本数据核算后,可以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对核算结果进行应用。二是要强化奖惩机制与成本核算的联系,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充分激发员工成本核算工作活力,可以将工作成效与员工薪酬、晋升、评奖评优等相挂钩,即将成本核算的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上述各项内容的重要参考依据,奖优惩劣,提高员工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以此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化。
数据信息是科研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支撑,信息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与否,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成本核算的精准性、科学性,数据质量不佳则肯定会影响核算结果,不利于成本核算对单位财务管理乃至发展运用的支撑,甚至会给单位带来误导性。基于此,要加强信息质量管控。一方面,可以选择更为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作业成本法,通过科学的核算方式提高信息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信息传输路径,新形势下可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引进或搭建适合的信息系统,为各部门间信息传递提供平台,既能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也能保障数据准确性,有效避免因沟通不畅、传输较慢等引起的信息差,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确保成本核算信息质量。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是科研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科研成果。但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为有序推进成本核算,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转产,实现单位发展壮大,可以从管理理念和环境、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工作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