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亚茹,黄露露,蔺灿灿,刘全英,候雪连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河南 商丘 476000)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其中以意识障碍为主,患者表现为最低意识状态、昏迷、植物状态等[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多会失去日常生活基本自理能力,无法自主活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目前,临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的病因机制尚未明确,对患者主要采取药物对症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干预[3]。多感官刺激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常用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外围环境对患者味觉、嗅觉、听觉等进行刺激,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4]。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物理疗法,利用磁场的特殊性,可直接穿透作用在患者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表层区产生局部电流刺激,进而引起大脑神经兴奋,起到促醒作用[5]。爆发式磁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属于经颅磁刺激的一种特定模式,具有持久性强刺激特点[6]。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TBS联合多感官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60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体格、影像学诊断为首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重症感染、心肌梗死等)致意识障碍患者;②年龄18~80岁;③病程1~12个月;④最低意识状态患者。(2)排除标准:①患者发病期合并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②使用过镇静催眠药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件。本研究经由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多感官刺激的100例患者分为多感官刺激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多感官刺激+TBS的60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其中多感官刺激组患者男63例,女37例;年龄43~77岁,平均(61.59±5.19)岁;病程38~312d,平均(115.36±28.46)d。联合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39~78岁,平均(62.27±5.54)岁;病程33~334 d,平均(121.74±32.17)d。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多感官刺激。常规护理包括对家属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日常查房、注意病房卫生、遵医嘱给予抗凝等药物、功能康复训练等。多感官刺激[7]:①视觉刺激:每日早晚进行,间隔1min开病房内照明灯,交替5次共10min。随后使用手电筒直射患者瞳孔30s,休息1min,共循环5次;②嗅觉刺激:薰衣草精油与葡萄籽油1:5配伍,涂抹在患者耳后、前额,不耐受患者使用香橙精油。2次/d,5min/次;③触觉刺激:使用中医穴位手法按压患者前额至后颈穴位,以患者面部表情判断舒适度调整力道;④听觉刺激:每日早、中、晚3个时间段为患者佩戴耳机,播放音乐、广播等,每次播放15min,休息15min,再循环1次。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TBS干预:仪器采用YRD CCY-Ⅱ经颅磁刺激器(武汉依瑞德)及惰性液体冷却8字形线圈,基本刺激频率5Hz,刺激强度80%运动阈值,200ms 1次短阵刺激包含3个单个脉冲,单个脉冲时间19min,分数1200个脉冲。串与串间隔8s,短阵刺激400个,刺激部位:激左侧额叶背外侧,6次/周。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个月。
①苏醒状况:记录患者干预期间的苏醒率以及平均苏醒时间。②昏迷状况:在干预前后使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患者的昏迷状况,该量表包含睁眼、运动、语言3个维度,分值范围3~15分,其中13~14分为轻度,9~12分为中度,3~8分为重度,分值越低代表患者昏迷程度越深[8]。③生理状态:在干预前后使用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ysfunction score,DFS)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该量表包含觉醒、社会心理、依赖、疾病适应、认知水平5个维度,总分3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理状态越好[9]。④压疮风险:在干预前后使用Braden压疮评分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该评分包括营养、摩擦、感知、剪切、移动、活动、潮湿度等,分值范围6~24分,19~24分代表无风险,15~18分代表低风险,13~14分代表中风险,6~12分代表高风险[10]。
联合组患者苏醒率91.67%高于多感官刺激组患者苏醒率79.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苏醒率比较[n(%)]
联合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低于多感官刺激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DFS、Braden压疮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CS、DFS、Braden压疮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高于多感官刺激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CS、DFS、Braden压疮评分比较分)
临床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主要目的,恢复期采取康复训练、外部刺激、药物等方式促进患者苏醒,同时可有效遏制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GCS、DFS评分均显著上升,这提示了多感官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性。多感官刺激护理方法是通过医护人员人为外部施加物理刺激患者感官,引起患者神经反应,达到重建神经元通路的效果,这可促使机体自我修复受损脑部神经细胞,使患者苏醒[12]。而联合组患者GCS、DFS评分均显著多感官刺激组,这提示了TBS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性。TBS同样属于非侵入式大脑刺激干预方法,目前其对于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尚无明确的标准[13]。作为经颅磁刺激的强刺激模式,TBS持续时间短,因此患者耐受性好,其可通过局部刺激扩张患者脑血管,改善病灶周围血液循环,引起大脑皮质层兴奋,从而起到重塑大脑突触,缓解患者症状的效果。另一方面,TBS还能通过神经环路产生远隔效应,激活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加强对患者五觉的刺激,从而提升多感官刺激干预效果,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TBS作为新型磁刺激模式,与传统磁刺激相比爆发刺激更强,即短时间强刺激,产生更优的大脑皮质层兴奋作用,且不会造成线圈过热。同时TBS刺激更接近人脑自然电生理活动,节律性爆发式动作电位的发放是大脑神经对各种信息进行编码的正常活动。
综上所述,TBS联合多感官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中应用良好,可促进患者苏醒,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