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其,林传旭,温丽云
(福建省德化县中医院1.儿科;2.中医内科,福建 泉州 362500)
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ML)好发于冬春季,以3~7岁儿童为主,可引起腹痛[1],西医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缓解腹痛,但小儿抵抗力弱,易再次感染和再发性腹痛,且副作用多。而中医认为小儿ML属“腹痛”范畴,病因考虑是由寒邪入、乳食积、脾胃虚等因素造成,气滞于脾胃脏腑,进而引起经脉紊乱失衡,凝滞不通,故发于腹痛[2]。已有研究指出中药研粉腹部脐敷疗效显著,可改善症状、体征[3]。其治疗以健脾利湿、行气消积为主,前期研究发现,以平胃散为主要组方,配以随证加减化裁,用以治疗脾虚湿盛、乳食积滞型小儿ML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平胃散辨证加味与脐敷联合治疗ML乳食积滞证患儿的价值。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德化县中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ML患儿。诊断标准:①满足西医诊断标准[5]:脐周或右下腹阵发性腹痛;超声显示右中下腹、脐周淋巴结肿大。②满足中医关于ML诊断标准,且为乳食积滞型[6],主症:腹痛胀满,疼痛拒按,腹痛欲泻,下利则减;次症:夜卧不安,时啼矢气;舌脉象:舌淡红,苔厚腻,脉沉滑。(1)纳入标准:①3~7岁;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炎等疾病者;②依从性差者;③合并阑尾炎等外科急腹症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7(5.08±1.33)岁;病程1~7(4.88±1.23)d;体质量11~24(18.56±2.19)kg。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7(5.04±1.32)岁;病程1~7(5.02±1.20)d;体质量10~24(18.39±2.26)kg。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两组均予以200mg/次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日本东亚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60053;200mg/片)口服,3~4岁者2次/d,5~7岁者3次/d。
对照组予以中药敷脐。延胡索、吴茱萸、木香、藿香、白芷、厚朴免煎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研磨成粉、加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神阙穴,1贴/d,敷6~7h。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平胃散辨证加味治疗。组方:炒麦芽15g,甘草3g,焦山楂、神曲、炒白术、延胡索各10g,三棱、莪术、厚朴、枳壳各8g,陈皮5g;频繁呕吐患儿辅以姜半夏5g、竹茹10g,腹部疼痛明显患儿辅以木香6g。1剂/d,加入开水100mL,体质量<20kg,30mL/次,体质量≥20kg,50mL/次,均2次/d。
两组均治疗7d,并于治疗结束后30d入院复查。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11.43%(4/35)低于对照组17.14%(6/3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78,P=0.598)。
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白细胞计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结横径、纵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淋巴结大小比较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35,n(%)]
中医治疗小儿ML具独特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病灶的局部与全身性的病变联系起来,既能缓解主症,又能达到整体性的调养作用。在既往研究中使用热罨包联合腹痛散穴位贴敷治疗ML后临床疗效显著[7]。还有研究使用银芍四君汤结合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发现可显著改善腹痛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促进肠系膜淋巴结消散[8]。
小儿脾胃娇,食饮不节而乳食积滞,致有所伤,脾气不利,脉急不通则痛。中医家多以消谷导滞、生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平胃散是“腹痛”的主要治方,本课题以“平胃散”为基础方剂,结合中医证型及症候加减化裁,辨证论治,以燥湿运脾、行气止痛为治,佐以中药敷脐,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横径、纵径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平胃散辨证加味与脐敷联合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淋巴结消退。平胃散辨证加味方,主要成分为焦山楂、炒麦芽等,方中炒白术苦、甘、温,起健脾燥湿、益气利水之效,为君药。厚朴苦、辛、温,辅以下气除满、燥湿消痰之效,为臣药。陈皮苦、辛、温,与炒白术、厚朴三者合用,则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也;以炒麦芽、焦山楂、神曲三味药为焦三仙,发挥消食导滞、行气散结之效;延胡索辛、苦、温,可行气、止痛、活血;枳壳苦、辛、酸、温,可破气、行痰、消积;三棱辛、苦、平,莪术辛、苦、温,合用可增强消积止痛、破血行气作用;共为佐使。配以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燥湿、行气止痛、消积散结之功,临床随证加减,合以木香、姜半夏等药,不断扶正、适时祛邪,消除病症[9]。兼用吴茱萸、白芷等,敷脐神阙,为任脉之经穴,外以中药敷之,以温中之法,刺激、调和静脉,使静脉通畅,祛除寒气,气机通畅,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既往也有研究指出,中药方剂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小儿ML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10],进一步支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平胃散辨证加味配合脐敷,可以有效改善小儿ML的腹痛、腹胀、疼痛拒按症状,降低复发率,显著缩短纳差、大便不调持续时间,降低淋巴结大小,提高免疫功能与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