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轩,沈晓峰,徐波,李宇卫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持续至少12周,无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症、骨折、结构畸形、炎症性疾病、神经根综合征或马尾综合征)的腰痛[1]。据统计,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在所有慢性腰痛中所占比例约为85%[2],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枳壳甘草汤是我院龚正丰教授治疗腰痛病的经验方,该方已被收录于《国家级名医秘验方》[3],临床应用多年,效果理想。本研究观察了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18岁;符合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诊断标准[4];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不符合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诊断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骨质疏松症;妊娠期妇女;对本研究使用相关药物过敏者。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3±11.38)岁;平均病程(11.97±4.68)月。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9.31)岁;平均病程(10.4±3.62)月。2组一般资料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都接受了腰椎斜扳手法治疗,治疗过程如下:患者先俯卧在治疗床上,医生站在患者的患侧,检查软组织的紧张程度,确定病变的位置,然后使用腰椎理筋手法放松局部肌肉并松解周围软组织。当肌肉放松后,患者侧卧,下侧腿伸直,上侧腿屈髋屈膝,医生正对患者站在床边,用手指放在病变节段的上下棘突上,指导患者以此为支点,挺腹、肩向后髋向前,主动旋转腰部到最大幅度。医生的双肘分别放在患者的肩前和髋后,分别向斜上和斜下方向弹性推拉2~3次,直到患者充分放松。随后医生的腰部带动双肘顺势发力,完成斜扳动作,可能会发出弹响声,但无需过于追求弹响。在就诊当天、就诊后4周分别完成1次手法治疗。
3.1 对照组 予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106)20mg/次,2次/d)口服,并结合腰椎斜扳手法进行治疗。
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枳壳甘草汤,组方:枳壳 10g,三棱 10g,莪术 10g,制黑丑6g,制白丑6g,当归 10g,丹参 10g,甘草 6g。对于临床上的不同证型采用临证加减:脾肾阳虚者,加仙茅10g,仙灵脾10g;肝肾阴虚者,加熟地10g,枸杞子10g;气滞血瘀者,加三七10g,当归5g,丹参5g;寒湿痹阻者,加制川草乌各6g,肉桂10g,杜仲10g[3,5]。服用方法:每日1剂,400ml水煎服,2袋分装,早晚饭后半小时后温服。所有药物共服用4周。分别在就诊后4周、就诊后3个月进行回访。
4.1 临床疗效[6]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类。痊愈表示腰痛及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显效表示腰痛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对生活稍有影响;有效表示腰痛症状有所改善,对生活仍有部分影响;无效表示腰痛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加重。
4.2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程度用0~10之间的数值来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在纸上画一条长为10cm的线段,以1cm为最小刻度值将线段等分为10段,从左到右,从0到10,依次标注。0~10之间的各个刻度代表疼痛的不同程度,数值越大疼痛越重。
4.3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ODI 评分由 10 条考核项目组成,将腰腿疼痛程度及其对日常生活各项活动的影响以数值大小方式呈现,是临床常用的脊柱功能评价体系。计分方法:回答得分/(回答题数×5)×100%,所得分数越高意味着脊柱功能障碍越严重。
4.4 血清炎症因子IL-6 血清炎症因子被认为与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7],IL-6是一种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可以通过炎症反应及介导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引发腰痛[8]。分别于就诊当天、就诊后4周及就诊后3个月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 L,送至我院检验科检验,检验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正常值0~5.90 pg/ml。
4.5 不良反应 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2组临床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472,P=0.141>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总体相比组别效应不显著。治疗前,2组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VAS评分/分时间效应F组别效应F交互效应F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305.37±1.8473.80±1.5403.07±1.874127.7371.04410.313观察组305.90±1.9543.23±1.0401.97±1.691 t 1.0861.672.387 P 0.2820.0250.0200.0000.3110.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s)
组别例数ODI指数/%时间效应F组别效应F交互效应F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3030.13±8.08022.47±6.91217.87±9.365151.3122.9129.643观察组3031.53±8.98916.73±8.53812.17±9.809 t 0.6342.8592.302 P 0.5820.0470.0250.0000.0930.002
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血清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血清IL-6总体水平组别效应显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组患者血清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s)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il-6/pg/ml时间效应F组别效应F交互效应F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3021.9±4.24014.567±2.35910.767±3.748338.35137.94720.908观察组3022.9±4.3669.867±2.3304.633±1.991 t 0.8627.7647.916 P 0.9030.7390.043000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非特异性腰痛是下腰痛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比约为90%~95%。其中,2/3的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4],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程迁延难治,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极大困扰。西医针对该病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或阿片类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往往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9]。相比之下,我院采用中药饮片与中医手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病症,属于祖国医学“腰痛”范畴,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以表现为气滞血瘀、寒湿、肾阴虚、肾阳虚等多种证型,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枳壳甘草汤是苏州市中医医院龚正丰教授根据吴门医派葛氏伤科葛云彬老先生的临证经验不断总结而来的中药方剂,具体组方如下:枳壳10g,三棱10g,莪术10g,制黑白丑各6g,当归10g,丹参10g,甘草6g。方中枳壳、三棱、莪术、黑白丑皆为辛药,取“辛药通络”之法。《本草便读》云:“枳壳,专主破气、行痰,气顺则胸膈利,痰行水消,三焦通泰”,枳壳督领三棱、莪术之药对,加强通经络、破淤血之功;枳壳与黑白丑共用可消痰涤饮、利水消肿;枳壳配伍当归、丹参,补中有动、活血补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配伍使用可增强全方逐瘀利水、消肿止痛之功。临床研究表明枳壳甘草汤可以有效缓解急性期LDH患者腰腿痛[10]、改善LDH患者慢性疼痛并有效减少复发率[11]。基础研究表明,枳壳甘草汤在大鼠血液中可被检验出的8种主要的小分子化合物均具有抗炎作用[12],此外,枳壳甘草汤可有效改善大鼠的机械痛敏、冷痛敏状态,抑制痛敏相关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13],从而有效缓解临床上各种腰背部急慢性疼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壳甘草汤中君药枳壳、臣药甘草均可显著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等的表达[14-15],三棱-莪术药对有着强大的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6],牵牛子可以减少炎症、介导细胞凋亡和自噬[17],当归可以改善微循环、止痛、抗炎以及免疫调节[18],丹参可以通过调控炎症、氧化相关因子、靶点、信号通路发挥镇痛作用[19],以上诸药配伍,对临床上的各种类型的腰痛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腰椎斜扳手法则通过旋转椎体来纠正小关节紊乱、促进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等,达到缓解腰痛、松解粘连的目的[20]。我院将中药饮片与中医手法治疗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的思想。
本研究使用VAS评分及ODI指数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部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相比,加服枳壳甘草汤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枳壳甘草汤在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我们进一步检测了患者血清的炎症因子IL-6的水平,发现在服药期间,2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虽然较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但2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3个月的回访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表明枳壳甘草汤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长期疗效优越。
综上所述,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效调节患者血清炎症水平,并在长期疗效中更优于单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拥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