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为何拒绝晋文公请隧礼?

2024-03-22 15:27李晓巧
廉政瞭望 2024年3期
关键词:周天子先王晋文公

李晓巧专栏作家

东周第六位君主周襄王时期,诸侯相争日益激烈,大小诸侯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诸侯霸主的势力和地位俨然凌驾于周天子之上。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遭遇异母弟弟王子带的叛乱,出奔郑国避难,其后,晋国国君晋文公带兵护送周襄王回到王都,平定叛乱,使得周襄王重新登上王座。晋文公对周襄王有救驾匡扶之功。周襄王非常感激,“王劳之以地”,周襄王按照惯例要赏赐晋文公土地,晋文公推辞,他请求周襄王赐予天子下葬所用的隧礼规制,被周襄王断然拒绝。

周襄王拒绝赐隧礼给晋文公的理由是:一直以来,周天子虽然拥有天下,但严格意义上只占有千里作为王畿,其余地区分封诸侯,宫中女官、外廷官员也是有定额,不敢为所欲为,扰乱法度;此外,周天子与诸侯的区别,也就是在死生的服饰用物和礼仪形式方面不同,以此统治百姓并体现贵贱等差。周襄王认为,如今周王室不幸,仅能守护先王的府库和礼仪,如果因为晋文公的拥戴再造之功,而擅自赐予隧礼,违背了先王的意愿和法度,“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他的意思表达含蓄但坚定明确:虽然是周天子,但他不敢因晋文公拥戴的私恩来改变周朝大法,而辱没天下,否则将无法对先王和天下交代。

话说成这样,晋文公自然能懂,但还不甘心。周襄王进而申说:您若将大德发扬光大,易姓受命称王,创建新的天下,那时您自己趁乱取得王的隧礼规制,用来威镇安抚百官,那么我就是被流放到荒蛮之地,也在所不辞!但如果还是周朝姬姓为王的话,那么您还是公侯,就必定要遵守先王所确定的职分,隧礼规制是不可赐予的!周襄王这次针锋相对地把意思挑得更加明白:除非你晋文公推翻周天子,夺取周朝天下,否则,隧礼不可能由周天子赐予其他人!

周襄王与晋文公的交流似乎没有继续的可能。但是,周襄王也提出了一个貌似折中的办法:“若不然,叔父(指晋文公)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这话说得既无奈也智慧:你实在想拥有隧礼的话,你有自己的土地,而且你现在是最强大的诸侯,你自己去搞隧礼,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不知道!对于周襄王的回答,晋文公的反应就颇令人玩味,历史记载“文公于是乎懼,而不敢违”。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晋文公虽然强悍,周襄王拒绝赐予隧礼的回复,却让他出了一身冷汗。从此,晋文公服从周天子的安排,再也不敢请求隧礼。

周襄王和晋文公的“隧礼之争”有深刻的历史背景。西周乃至春秋初期,对于“礼”相当敬畏。主流阶层都奉行“礼,国之干也”。当时政治家普遍认为:“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婴甚至说过:“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在那时的政治家们看来,“礼”不只是一种仪式,“是儀也,不可谓礼”,真正的“礼”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国家和谐运行的规则,是可以长久存在、必须遵守的良性制度,制度在国家在,国家在制度在。所以,周襄王和晋文公貌似为“隧礼”而争,实质上是为王朝的统序而争。

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晋文公率领诸侯在衡雍朝见周襄王,又在践土主持了诸侯盟誓,由此正式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在维护周朝秩序上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自周室东迁,西周封建一统之重心顿失,诸侯如纲解纽,内外多事,亟亟不可终日。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苟延……其事创始于齐,赞助于宋,而完成于晋”,并且,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当时边疆外侵势力。

历史由春秋进入战国时期,诸侯混战、攻伐掠夺,周王室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形同一个小国。孔子曾感慨“礼崩乐坏”,也就是说,以“礼”“乐”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思想体系、习俗体系崩塌瓦解,于是,古代中国进入了250多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时期。战国时期,再无诸侯向周王室请求礼制的事情,都是各自为政、为所欲为了。

猜你喜欢
周天子先王晋文公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刘康公的“乌鸦嘴”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
楚人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