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一体视角下编辑核心素养的多维审视

2024-03-22 10:44魏然
出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编辑素养复合型人才

魏然

摘 要: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高素质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时代的编辑肩负着新的文化使命,应站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学术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营造编研结合、编研一体的工作环境,增强编辑的职业认同感,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编辑,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编研一体 学者型编辑 编辑素养 复合型人才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出版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编辑为主体的出版工作者也就成为文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本文从编研一体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出版史和现代出版的典型案例,对在新的出版环境下复合型编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多维探讨,以期为新时代的编辑人才培养提供学理支撑。

一、编辑的政治素养维度

新时代的编辑需要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一方面,要满足文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凸显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宣传者、推动者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精品力作的打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对新时代的编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多媒体运用能力以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厚度,增强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编辑工作实践的能力。一方面,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深入的思考,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选题、组稿和审稿中的政治把关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努力寻找与编辑工作的结合点,将其贯穿编辑出版工作全过程。

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很多的出版家也是革命工作者或革命家,他们办报纸、办期刊,编写红色出版物,积极地利用出版的力量推动革命工作和革命活动的开展。他们有着很好的政治素养、很深的理论功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积极向中国人民全面介绍和阐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编辑还不是一个独立职业的时候,他们既办刊物同时自己也写文章,既当作者又当编辑,学者、革命者与出版家的身份自由切换,是“编研一体”模式的真正践行者。瞿秋白是中国革命报刊的开拓者,也是近代出版史上一位有代表性的学者型编辑。他主编、参编了多种报刊,在我党早期的革命斗争历史上,他是参与报刊出版工作最多的一位领导人。他还在编辑工作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丰富的编辑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地报道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编辑理论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性。瞿秋白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办刊实践,还具有很高的写作能力,为今天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提供了典范。

新时代新征程为编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更是为包括编辑在内的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前进目标和行动指南。这就要求编辑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并有机融入编辑工作实践中。在新的文化使命要求下,编辑不再满足于以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定位,不应机械单纯地完成指派性任务,而是要在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出版工作中增强获得感、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党的创新理论在不断发展,编辑的政治素养、理论功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惟其如此,才能在出版实践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得以更好地宣传和阐释。新时代的编辑要立志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促进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度学习者,做出版政策的深度解读者,努力将政治理念理论、重大判断论断和政治话语转化为思想指导和出版资源[1],注意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双线提升,全力确保出版物的政治质量过硬。

二、编辑的专业素养维度

所谓编研一体,指的是编辑在编中研、在研中编,编以研为基础、研以编为目的,编研相融相契、互助互促的一种编辑工作模式。[2]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将编辑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是编辑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也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但是在现代出版体制下,名编辑名校对、学者型编辑越来越少,这显然与时代发展、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也与“编研一体”模式在出版中的逐渐淡化分不开。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编辑也可分出不同的类别,有图书编辑、期刊编辑、网络编辑,也有按照学科来划分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的学科编辑。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會按照编辑的学科归属分配其不同的业务板块,负责相关学科图书的组稿审稿工作,这为编辑围绕工作内容展开自己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我国老牌的出版社,比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它们的编辑都有自己的学科领域,既是出版社的编辑,也有自己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不断产出,是“编研一体”模式在现代出版行业的良好延续。除了不断提升本学科领域的知识,提升与专家学者对话的能力以外,编辑还要具备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编辑的专业素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编辑工作本身即是专业技术的一种,每一名编辑均要通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也要参加出版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工作,才有资格承担相应的审稿工作。网络编辑也要通过网络编辑人员考试才可以持证上岗,这都体现了出版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行业,作为出版工作的主要内容的编辑工作具有独特的专业技术属性。编辑工作的专业性,还要求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编辑专业技术训练,编辑工作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终身学习”理念在编辑职业中的体现。编辑通过各方面知识的不断积累,具备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岗位。二是编辑在工作内容上,应该有学科方面相应的专业分工,比如教育类出版单位以出版教材为主,编辑也是按照学科归属来划分业务内容,各个学科的业务板块都由对应学科的编辑来负责,能够保证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教材质量。

编辑专业分工的优势,也体现在能够和作者进行专业沟通,能够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有效保障。[3]与作者进行专业对话是编辑专业素养的重要表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出版的角度与作者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沟通,在书稿酝酿到书稿成熟的过程中,编辑当好作者的“参谋”,引导或助力作者将书稿打造成符合出版规范和要求、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出版物;二是从学科角度出发,编辑对书稿的内容进行把关,发现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和“硬伤”,向作者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解决方案。与作者展开有效沟通,也要求编辑要具备“编研一体”的能力,在编辑工作中要带着研究的态度,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和探讨,既要成为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又要成为出版领域专业人才。编辑专业素养的高低,对精品图书的打造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编辑的学术素养維度

编辑的学术素养包括一定的学术知识和学术鉴别能力。编辑要对当前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前沿和动态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学科领域的专家大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对出版内容有精准的把握能力,才可以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环节发挥编辑优势,精品出版、传世之作的打造才能真正实现。

我国古代的很多编辑也是思想家、教育家,其编辑活动和著述活动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喜欢思辨和探索,不满足于表面的知识和结论,追求对世界和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洞察。孔子就是一个大编辑家,著书立说、整理古籍,在从事繁琐的编辑工作时,也不忘深入思考、及时总结,提出了宝贵的编辑思想,成为今天出版工作中“编研一体”编辑模式的典范。孔子“述而不作”的治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的编辑思想;班固极力推崇“实录”,并以此作为编辑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朱熹在“六经注我”的思想指导下编撰了《四书章句集注》,出版了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并最终形成了义理之学。[4]

在出版活动中,编辑首先要成为“杂家”,其次才是“专家”,指的是编辑除了具备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外,还应具备超出自己学科领域的广博知识。编辑知识的广博源于工作中的日积月累,一般说来,出版社很难将所有学科的编辑都配备齐全,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会涉足非自己学科领域的图书的编辑工作,这也为勤奋好学的编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供了条件。拥有广博知识的编辑,不仅可以解决工作中的一般性问题,也有助于完成更高难度的工作,获得别的编辑没有的发展机会。但是从“编研一体”的角度来看,“专家”也应该成为编辑的奋斗目标。比如历届韬奋出版奖的获得者,都是活跃在现代出版领域的优秀出版工作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既是学者,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不断产出有分量的学术成果;也是成功的出版人、学者型编辑,将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对待出版事业。

从事学术研究是体现“编研一体”工作模式的重要方面,也是成为学者型编辑的必然要求。在当下出版生态环境中,编辑受到各种评价体系的影响,日常工作被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所裹挟[5],包括岗位竞聘、职称评定,包括选题数量、审稿字数,包括码洋任务、经济指标等,编辑很难再对科研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很难有专业科研成果产出,更别说像古代编辑那样,提出自己的编辑思想来。而且学术界历来重视作者在图书中的作用,不重视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编辑被看作是没有能力做学术研究才去做编辑工作的,这种固有思维也让编辑承受了较大的职业尊严的压力,产生职业认同危机。而且在编辑工作中从事学术研究,对于现代编辑来说确实有难度,学术成果不能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在出版单位,“编研一体”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出版管理者通过体制机制来保障编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了解编辑的期望值和实际需求,帮助编辑制订职业规划,帮助他们从繁忙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工作中。从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编辑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来看,“编研一体”的工作模式是有利于编辑队伍高素质培养和出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

四、编辑的人文素养维度

编辑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与编辑的专业训练同等重要,也往往容易在编辑人才培养中被忽略。出版的根本目的是传播知识、信息、思想、情感,出版物是文明传承的基本载体,在促进人类社会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出版更是深化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基础支撑,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作为出版工作者的编辑,要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通达人性、通达人情的通达之人。

编辑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多种途径。一是从书报刊中汲取营养。新媒体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很容易通过手机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但是网络传播的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把关,知识内容的准确性不能保证,就这个层面而言,图书、期刊和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传播优势。这类出版物是经过专业编校、审核过的,内容质量能够保证,其所传播的知识和信息具有更大的权威性。编辑的阅读时间本来就有限,不应该被短平快的阅读媒体和信息内容所占据,而应将宝贵的时间用于专业书籍和报刊的阅读上。只有自己汲取的知识和信息是准确可靠的,才能有底气有自信对所审阅的书稿内容进行质量把关。

二是要扩大阅读范围。编辑知识的广博有助于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所以编辑不应局限于本学科书籍的阅读,各种领域和学科的出版物都要去翻阅,甚至要有意识地去读一些“无用”的书。文科编辑要有意识地阅读一些科普类的图书,以扩大自己的科学素养;理工科编辑也要经常阅读一些文学类的经典书籍,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阅读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包括有目的的阅读和无目的的阅读,超功利的阅读和带着兴趣的阅读。编辑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常态,在随时随地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编辑加工书稿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在对内容把关的同时,也要注意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吸收对自己有益的知识,个人的人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提升。

三是要进行深度阅读。社会在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知识处于井喷状态,对于编辑来说,深度阅读变得愈发重要。编辑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职业,只有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在编辑职业生涯中谈学问、谈知识。特别是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编辑保持学术定力、坚持勤奋学习尤为重要,要通过阅读有深度的学术著作、经典文献等,夯实自己的学术根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要通过深度阅读扩充专业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当好知识加工的“工程师”,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营造一个新时代的书香社会,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作者单位系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编辑》杂志社)

猜你喜欢
编辑素养复合型人才
论批判性思维素养对编辑的重要性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电视记者编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高师钢琴主修课教学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形式下少儿报刊编辑素养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