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顺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就要对中学生道德品质建设、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好的管理作用。对中学生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培养,为中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之路,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里的每个成员,为班级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并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下,让所有班级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班级目标和学习观念,不断地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整合,是一种具有潜力的优质教育课程,能够持续凸显一个班级的学习气氛。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它能润物细雨般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好地在班级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当前初中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误区
(一)班级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由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很多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教师在进行班级教学时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也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性,这也导致教师在班级中占据绝对优势,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很多班主任对班级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班级文化的建设缺乏多样性,那么它可能会逐渐变得空洞,从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学生对班级文化缺乏正确理解
因为受家庭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班级文化的构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些父母对学校教育缺乏了解,只把注意力放在学业上,于是就有了禁止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现象。然而,也正因为这个问题,尽管教师进行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但并没有获得父母的支持,反而影响了班级文化的构建。此外,有些教师对班级文化的构建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学风建设上,过分注重班风和学习气氛,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这就影响到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班级文化的构建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他们觉得班级文化建设会挤占自己的学习时间,所以当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有些学生表现得不是很配合。
(三)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较低
因为每个人身心发展都有一些不同,所以在初中阶段,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也就造成了中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同态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被动,且对班级文化的构建也保持一种被动的态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就会造成参加班级文化建设的学生数量偏少。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一)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课堂文化建设
初中阶段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三种:师生间的关系、父母间的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而是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首先,要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次,要营造出一种友爱的氛围,在课堂学习中,要让学生多配合、多交流,学会包容、尊重别人,进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班级文化。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主题班会,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保持快乐的情绪,充满活力地投身于班级学习中。
例如,可以根据各学科的不同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在协助各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的同时,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创建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小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各学科教师的不断协作,明确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通过兴趣小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指导学习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让更多的学习能力弱、理解能力差的同学从学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同时,学校也将先进的学习方式引入班主任的学习管理中,让班主任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而指导所有学生都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班主任可以在每周的日常班会上,挑选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向全班讲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经历,以此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更好地吸取优秀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学习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有效地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自信心,使全班同学在更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更高效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
(二)创建班级文化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班级文化是一种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环境气氛,光靠教师的说教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目的,教师不仅要营造物质环境,制定班级制度,还要通过创设班级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它。班级文化活动是构建班级文化的最佳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实践,自然地把班级文化融入学生的内心和行为之中,让班级文化真正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逐步形成对班级文化的认知,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立班级行为文化,促进班级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建立,为班级文化的创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明确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之后,要主动利用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来推动班级文化的建设,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在彼此的合作中,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竞赛活动、评比活动、各种实践活动等,使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得以实现。
例如,教师可创设富有特色的主题班会,如“团结就是力量”,让同学们一起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并通过“两人三足”和“跳大绳”的比赛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强大,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还可以安排同学们编排《竞选班干部》《借笔》《踩脚》等小品,将同学们在课堂上经常碰到的一些小问题作为题材,讓他们编演到小短剧中,让他们体会到,在一个班集体中,会出现很多的矛盾,在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这样才能促进两个人之间的友谊,用班级的文化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其次,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加积极的班级活动,做好班级的舆论引导工作。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好的班集体,用一个好的班集体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行为。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凝聚力,让每个同学都知道,自己也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样才能激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班级文化的创新
初中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但在互联网时代,不能简单粗暴地完全禁止学生上网和玩游戏,那样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疏导,充分运用网络来指导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创新班级文化,让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网络文化熏陶。网络资源是线下资源无法取代的,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和生动的环境,为班级文化的构建提供了教学空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放松警惕,匿名提出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网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动班级心理文化建设并促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班级文化反映了一个班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和睦相处是培养每个学生对班集体产生热爱和尊重的基础,这样班级才会充满活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整体素质。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先导,以学生为中心,并在班主任的积极引领下,挖掘班级的独特文化。通过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同学都自觉成为班级文化的塑造者,树立起班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例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让他们更好地解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推动班级文化的良性发展。借助互联网,也可以有效地丰富班级的特色文化,在班级群的交流中,培养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与自信心。同时,也可以运用多种网络资源来充实班级文化的内容。将先进的时代信息引入课堂文化建设中,既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优秀文化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增强他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创建班级群,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更新、传播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各种制度。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事态的进展,为同学们播放相关的教学录像。受现代社会的影响,部分初中生普遍缺乏上进心,充裕的物质生活让他们缺乏对自己个性追求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初中教育和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地开辟出一条新的教育途径,除了要将人格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还要积极地组织各类智趣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既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又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利用各种途径,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积极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克服,使其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人格。
(四)优化班级心理氛围
班级是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这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要构建一种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适时地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教师采用个别谈心、开班会、写书信、写周记等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在教师的不断指导下,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要创建良好的心理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更多学习和交往的机会,要积极开展各类交往活动,以全方位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并以此减少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让学生用开放的态度看待对方,并且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充满善意的心去看待问题、去感受世界的美好,把学习和生活中的所有不良情感都清除掉,在健康、正面情感的熏陶下,塑造健全的人格。
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调节心理、积极阳光的品格。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特别是针对有人格缺陷、心理素质不高等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渗透爱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能够在班主任和同学的影响下合理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阳光开朗的新时代少年。
三、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整体上强化初中班级文化,对学生個性的完善和各方面的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班主任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树新风、立规范、讲文明,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拉近班主任和学生的距离,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掘每一位同学的特长与才能。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友爱互助、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班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