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珊
( 莆田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31 )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妈祖信俗非遗”)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与妈祖信俗相关的有价值的非物质遗产,是妈祖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祭祀仪式、 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等[1]。 妈祖是妈祖信仰体系的核心神祇,在信众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随着妈祖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保护与传承妈祖文化已成为社会共识。 目前,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妈祖信俗非遗保护体系,然而如何对妈祖信俗非遗进行文化创新转化、 生产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
插画是最直接的视觉传达形式之一。 正如劳伦斯•泽阿根所言: “插画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让我们去记录、 描述、 传达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事物。”[2]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表达方式,插画在妈祖信俗非遗传承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国内已有艺术家将一些非遗如山西布艺、 西湖民间故事、 夏布等与插画巧妙融合。然而,迄今为止,插画与妈祖信俗非遗的融合应用有待探索。
妈祖信俗非遗具备“独特性” “活态性”“传承性” “流变性” “综合性” “民族性” 和“地域性” 等非遗的共性特征。 插画专业近年间兴起许多新的类别,包括上述的动漫产业、 绘本、 造型玩偶、 跨界手法的品牌推广、 文创与自主发展项目、 产品与室内壁画、 网络、 手机、 电子书数字媒体等不同类别的新兴媒体[3]。 插画的新兴类别为妈祖信俗非遗的传承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和平台。
插画可以将妈祖信俗非遗动态性的内容进行可视化传承。 一些濒危技艺如搭叠妈祖蔗塔、 制作妈祖供品、 梳妈祖的帆船髻等,这些技艺的动态过程可以通过插画捕捉每一个步骤,制作成绘本,让技艺形象化、 可视化,使濒危的传统技艺更容易被理解和学习。 目前,国内已涌现不少非遗可视化设计案例。 如南京云锦信息的可视化设计,以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为信息框架,运用插画这一视觉化信息图形手法,生动呈现大花楼提花机的基本操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然而,在妈祖信俗非遗领域,可视化设计的应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插画手段将妈祖信俗非遗可视化,将为年轻一代提供更轻松的学习途径,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
插画与信仰文化的结合由来已久,古代妈祖文化插画多是木刻版画,作为辅助理解文字的配图。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4 部,分别是晚明时期«天妃娘妈传»、 清代«敕封天后志» (见图1)、 «天后本传» 和«天后圣母圣迹图志»。 进入现代,妈祖文化插画以连环画和插画设计为主,如黄灶顺、 高少萍的 «妈祖» 和姚晓群、薛志华编写的«妈祖»。
图1 «赦封天后志» 插图
目前,以妈祖信仰为内容,以插画创作为形式的儿童绘本作品较少,仅有«妈祖护海» 一本,这为进一步的插画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妈祖信俗非遗融入插画绘本,可以引发儿童对妈祖信俗非遗的兴趣。 儿童教育蓬勃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对儿童绘本的需求也在递增[3]。 这种创新的传承方式旨在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妈祖信俗非遗。
湄洲岛妈祖祖庙的文创产品目前主要由湄洲岛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和莆仙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其核心主题包括驱邪纳福、 祈求吉祥和平安长寿。 这些产品虽然展现了丰富的妈祖文化元素,但仍需深入挖掘妈祖信俗非遗的潜力。 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过: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已经转化为文化需要[4]。 可以将文创产品的范畴拓展至潮玩设计和风景艺术插画领域,这一拓展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多样性,而且还反映了人类对于美学、 个性化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刻需求。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让潮玩设计和风景艺术插画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 传统与创新的桥梁,让文化遗产以全新的形式被更广泛的群体接受和欣赏。
通过不同的设计应用,插画设计策略可以为妈祖信俗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宝贵经验。 插画设计项目积极记录遇到的挑战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妈祖信俗非遗保护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分享经验和借鉴成功案例,为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有益经验,促进非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符号,图像是人类情感的投射,也是人类精神面貌和文化情感在空间、 时间中的物化[5]。 插画,作为一种现代视觉语言,通过年轻人熟悉的图像形式,使传统文化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默娘文创设计的插画Q版妈祖表情符号,通过提炼和创新传统的妈祖形象,呈现俏皮、 有趣的可爱风格,成功地赢得了年轻人的欢迎,见图2。
图2 默娘文创临高妈祖表情包(图片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87fWMd8VpJIGstdA8lHB9A)
在插画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采用Q 版、 卡通、 漫画等形式,如图3 «妈祖护海» 绘本[6]所示。 这重新创造一个过去时代特有的艺术对象与形态,从而唤醒一种和这些对象相联系的昨日之感[7]。 生动活泼的画面和趣味性的叙述,更能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了妈祖信俗非遗在新一代中的传承。 应用这样的设计策略可以拉近妈祖信俗非遗与民众的距离。
图3 «妈祖护海» 绘本插图
在推动妈祖信俗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时,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可通过插画形式将传统文化巧妙融入现代社会。 具体而言,可在当地美术馆举行互动插画展览,组织公共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数字插画是推动妈祖信俗非遗数字化传承的重要创新手段。 数字插画具有稳定的复制性和高识别度,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设备阅读插画作品,满足了现代社会对高速信息传递的需求[8]。 数字插画不仅加深了民众对妈祖信俗的了解,还能够促进妈祖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数字化传承可以通过发行妈祖信俗非遗题材插画的数字藏品、 举办插画数字化展览、 应用互动数字插画等方式实现,从而拓宽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路径。
研究分3 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文献综述为基础,确立妈祖信俗非遗插画设计的理论框架; 接着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与妈祖信俗非遗相关的视觉图形元素,并运用设计工具进行提炼。第二阶段主要以妈祖传说为主题进行儿童插画绘本设计,深入挖掘妈祖圣迹图像。 第三阶段专注于插画的实际应用与传播,收集反馈信息以优化设计策略。
本研究的产出包括妈祖形象的潮玩设计、 湄洲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风景艺术插画以及妈祖传说故事绘本。 不仅注重理论研究,还将插画与设计经验相结合,逐步完善了插画设计的应用策略,见表1。
表1 设计策略三阶段实施计划
首先,深入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和搜集妈祖信俗非遗的视觉图形元素符号。 这些元素符号是从妈祖民俗文化物质生活具象元素和深层含义的精神抽象元素中提取并转化而成的民俗文化符号,可分为显性符号和隐性符号[9]。 在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提取宫庙建筑的视觉图形元素符号,深入研究妈祖绘画、 雕塑等,提取设计元素,探索历代妈祖形象的演变和造型特征,为设计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苏珊•朗格认为: “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暗喻,一种包括公开的或隐藏的真实意义的形象。”[10]在设计妈祖形象潮玩时,遵循几个原则:尊重妈祖的传统形象,避免过分夸张或变形,注重文化敏感性、 历史准确性; 合理运用符号和图案,结合现代潮流元素,确保设计既吸引人又尊重文化信仰; 同时,注意商业合规性和社会反馈,确保设计不引发争议。
同时,针对以湄洲妈祖文化保护区为内容的风景艺术插画创作,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设计主体,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当地景观和文化的内涵,加深游客对妈祖文化的理解,将文创产品转变为传达文化的媒介。
通过将插画与潮玩设计、 风景艺术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妈祖信俗非遗与当代文化产业的融合,旨在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收藏习惯,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知,提高非遗的经济价值,促进非遗的持续发展。
第二阶段以设计妈祖文化儿童插画绘本为主。 通过案例研究妈祖圣迹图像,关注服饰、 面部表情、 姿态、 信仰仪式、 色彩运用、 叙事方式、 文图关系等。 妈祖信俗儿童插画绘本创作需考虑以下因素: 色彩要鲜明、 线条要清晰,以吸引儿童注意力; 要注重故事的趣味性,要符合儿童认知; 融入妈祖文化核心元素,传达妈祖文化内涵; 语言要简练明了,符合儿童认知水平。
通过深入解读妈祖传说,挖掘故事情节,为插画提供创作素材,探索插画的不同风格,激发多元创作灵感。 通过绘本表达妈祖精神,传达妈祖文化情感和文化内涵,为插画绘本与妈祖信俗非遗传承的融合奠定基础。
在研究的第三阶段,重点放在妈祖信俗非遗插画的实际应用、 市场反馈的收集及成果的优化。 基于市场反馈,调整视觉细节,充盈内容和创新传达方式。 如调整潮玩设计的色彩,增加风景插画的故事性元素,简化故事绘本的语言以适合儿童。 这些优化措施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了产品的吸引力,促进了妈祖信俗的传播和保护。 优化后的设计加深了公众对妈祖信俗的认识,使插画作品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 调查与访谈、 插画作品分析、 数字分析工具分析、 需求调查以及场景观察。 文献综述阶段,通过学术数据库和图书馆检索相关文献,梳理并分析插画设计、 妈祖文化和妈祖信俗非遗领域的研究,以构建理论框架。
在调查与访谈阶段,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并进行专家访谈,以深入了解插画师和专家的观点和经验。 在插画作品分析阶段,选取和妈祖信俗非遗相关的插画,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形式和符号学等方法评估插画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效果。 通过插画设计过程,记录设计师的反馈和经验。 利用数字分析工具追踪插画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情况,收集点赞、 评论和分享等数据,了解其在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妈祖信众和文化旅游相关群体对非遗插画设计的需求。
最后,实地观察妈祖信俗活动和非遗文化保护区场景,记录提炼插画设计元素和可能的创作方向。 在收集数据后,采用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等方法,为插画与妈祖信俗非遗的设计策略提供全面而实质性的建议。
通过这一设计策略,插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成为连接传统信俗与现代社会的纽带。
在调研中,着重关注妈祖信俗非遗背景,考察与妈祖相关的传统艺术,如绘画、 雕塑等。
(1)妈祖的服饰设计
妈祖潮玩设计的服饰需与年代和身份相符合,历代妈祖的造型服饰因其受封的身份变化而改变。 宋光宗«加封灵惠妃诏» 诰词曰: “居白湖而镇鲸海之滨,服朱衣而护鸡林之使。”[11]朱衣成为妈祖形象的标志性符号。 同时,妈祖冠饰也随着朝代而演变。 考虑妈祖的造型服饰演变情况,特别关注朱衣和头戴冕旒这两个重要元素符号。 在潮玩设计中,妈祖的服饰以朱色礼服为主,细节上参考湄洲岛妈祖祖庙的石雕造像,同时保留了头戴冕旒的传统元素,以展现出妈祖尊贵的身份。
(2)插画中妈祖的姿态表达
妈祖的姿态分为坐姿和立姿,考虑到传统妈祖造像手持物多为笏和圭,而现代妈祖造像姿态和手持物更为多样,常见的手持物有如意、 灯、圭、 笏和元宝。 结合湄洲岛妈祖祖庙石像的熟悉度和传播度,选择“站姿” “持如意” 的妈祖姿态。
(3)相貌描绘在潮玩设计中的呈现
对女神的相貌创作时,中国传统艺术通常会考虑妈祖的相貌在年龄上的变化,以满足信众祈愿和审美心理的需要。 本研究考虑到年轻群体的审美喜好,设计了Q 版的卡通妈祖形象(见图4),其形象可爱,眼睛夸大、 面容幼龄化,同时选取海浪和龙等文化元素作为背景。 这样的设计旨在激发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喜爱这一妈祖潮玩形象。
图4 妈祖潮玩形象设计
元宇宙概念与数字创意插画的融合为妈祖文化保护区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数字生活空间,元宇宙通过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构建了数字化的共享环境。 在元宇宙概念的指导下,以湄洲岛文化保护区的标志性建筑为创作对象,插画呈现了这些建筑的多层次、 动态交互的虚拟表现。
设计过程中将吉祥寓意元素如飞翔的龙和跃动的鱼、 云气等融入插画设计,使湄洲的标志性建筑与神话元素结合,创建出一个模糊虚拟与现实界限的艺术世界。 这种创作不仅突出了湄洲建筑的特色,还融合了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使插画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也富含现代感。 这种创意的结合传承了妈祖信俗非遗文化元素,并与元宇宙时代的审美和创意表达相呼应,为数字时代的审美体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见图5)。
图5 湄洲风景系列之一
设计过程深入探讨了插画中虚拟与现实的交融,重点分析了插画设计如何将虚拟元素与实景建筑相融合,从而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这种艺术实践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为妈祖信俗非遗在数字时代的传承提供了创新的路径。
妈祖信俗儿童绘本创作深度融合了妈祖信俗非遗和儿童绘本,着眼于妈祖圣迹图的3 种主要形式: 版画刻本、 纸娟绘本和壁画。 妈祖信俗儿童绘本创作时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1)儿童绘本的叙事方式
妈祖胜迹图采用3 种主要叙事方式: 将发生于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故事融合在一幅画面中、 单独呈现一个故事或以连环画方式进行叙述。 在妈祖信俗儿童绘本创作中,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叙事方式以提升儿童的理解和观看体验: 首先,通过四幅、 六幅、 八幅等形式展示一个故事,设计紧凑生动的故事情节; 其次,采用单张或两张的长卷讲述一个故事,强调装饰感的画面,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2)色彩在妈祖信俗儿童绘本中的运用
在绘本创作中,主要研究了纸绢版本的圣迹图。 由于年代久远,纸绢版本的画面以褐黄或灰绿底为主,采用传统工笔用色如砂红、 群青、 雄黄,色彩清雅,富有象征意义。 本研究在色彩设计上充分借鉴了这些传统元素,主要采用两种设色方法: 一是从传统圣迹图中采集色彩并加以应用,保持传统风格; 二是根据儿童绘本的特点,使色彩更为艳丽,符合儿童审美特征。 这一双重方法旨在创造既具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审美的色彩表达。
(3)不同表现手法对儿童绘本的启示
在创作时,深入研究了妈祖圣迹图。 不同的妈祖传说故事激发了创作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一些创作选择故事中最戏剧性的瞬间,将其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中。 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受到一些故事在高潮前的“顷刻” 场面的启发,有的故事创作没有选择凸显文本的高潮,而是选择紧临高潮的瞬间,激发读者通过想象力达到情感的高潮。 本研究还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巧妙表现画面和故事情节。 这种多样的创作选择极大地启发了本研究在妈祖信俗儿童绘本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这些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灵活多样。
通过这3 个方面的探讨,本文深入研究了妈祖信俗非遗插画的设计策略,从潮玩设计、 数字创意插画、 儿童绘本创作呈现了多个层面的创意表达。 这些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元素,更在现代审美和创意需求中找到平衡,为妈祖信俗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整个设计过程见图6。
图6 设计过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潮玩设计、 数字创意插画和儿童绘本等多维度插画设计策略,成功地将妈祖信俗非遗融入现代审美语境,为妈祖信俗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这些创新手法不仅增强了妈祖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为妈祖信俗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
针对未来的非遗保护和插画设计,建议更多地采用跨领域的设计合作,以打破传统非遗保护的局限性。 应跨学科合作,将插画与文化学、 设计学、 社会学等相结合,形成更全面的非遗传承策略。 同时,加强对插画设计师和相关从业者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能力。 此外,建议举办更多的互动插画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以增强公众对妈祖信俗的认知和参与度,缩短非遗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应在插画设计中融入最新的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从而推动妈祖信俗非遗的数字传承创新。 总之,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在创新中保护传统,在变革中传承文化,为妈祖信俗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开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