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226399) 陆艳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内容整合程度的不同,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次。其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又包含“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个学习任务群。
在完成统编语文教材中低年级的《四季》《田家四季歌》等课文的教学后,我们以“田园诗韵”为主题,以农耕新劳动教育为背景,设计了低年级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通过联结课本内外、课堂内外,以阅读、梳理、探究和交流等多种形式,融合多学科元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并初步培养学生对田园农耕文化的坚定自信。
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为我们设计此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要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打下基础,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一是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价值引领。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我国幅员辽阔,四季分明,几千年来的乡土生活、农业生产活动一直都蓬勃兴旺,绵延不断,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基本可以理解为农业生产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农学思想、农业科技、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和饮食文化等内容,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当是我们设计“田园诗韵”实践活动的文化底色。
二是对儿童的言语培根和诗心养护。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目光是澄澈的,思想是活跃的、丰富的,语言是纯粹、美好和富有张力的。统编语文教材低年级的篇目中有不少语言清浅优美的童谣、童诗。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田家四季歌》就是一篇与农耕活动有关的小诗,诗歌长短句交错,展现了乡村四季美丽的风景,介绍了一年四季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事活动。在充分诵读、理解和积累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有进一步运用语言的机会。以“田园诗韵”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应当成为学生言语素养提升的空间和沃土。
三是通过跨学科学习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意义,指向整体育人、育全面的人。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习的过程也是不可完全划分学科的,他们创新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跨学科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喜爱学习、有自信地学习,从而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以“田园诗韵”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以语文学科为本,综合了音乐、美术、劳动实践和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如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传统儿歌《劳动最光荣》,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为学生的学习铺垫良好的心理基调;手工创作蔬果造型的美术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语言运用的范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法国科学认识论的研究者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指出,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和学习者本身同样重要,当学习者的心智活动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起丰富的互动时,他的知识水平会有所进步。这说明环境能刺激学习,并赋予学习以意义。
因此,要想开展以“田园诗韵”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就要建设劳动体验基地。不少学校都想方设法平整出一些空地,作为学生进行农耕体验的空间。我校也有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态小天地,师生顺应季节、时令的变化,主要进行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与研究。学生在园子里劳动、实践、观察、体验和思索,看着番茄、青椒、黄瓜和茄子等蔬果一天天发芽、舒枝、长叶、开花与结果,见证着植物生长的神奇,感受到生命成长的美好。
这里不仅是情景真实、充满乐趣的一方田园,更是语文学习的大情境;不仅是学生亲身参与、真实体验的小天地,更是学生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的语文大课堂。在这里,学生亲眼见证了植物生长的神奇,体验到了辛勤劳作的独得之乐,一个个源于劳动、起于田园的语文实践活动,正在悄悄生发……
针对实际学情和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们在设计相互关联的一组学习任务时,以长线沉浸的形式,让学生主动且自然地进入学习之中,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
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是儿童言语素养高品质提升的前提和保证。什么样的情境最适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致力于通过多学科元素,创设让学生自然而然、自主进入、沉浸其中的学习情境,由此引发学生的沉浸式学习。
一是由任务引发的学生生活实景。最好的学习情境不是刻意创设的,而是巧妙地通过让学生完成“当一回小菜农”“做一位小诗人”等任务,让想要创设的学习情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大情境中,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学生的学习也就自然地发生了。
任务一:田园体验,变身小菜农(劳动、交流)
在教师的带领和帮助下,学生亲自松土、播种、浇水……定期到菜园中进行劳动,带上小桶、水瓢和小铲子等工具,给蔬菜浇水,拔去周围的野草,也可以蹲下身子,细心地观察每一片菜叶、每一朵小花……
劳动后交流:可爱的小菜农,说说你是怎样照顾小菜苗的?
二是在任务观照下的全息支持。“全息”原指光影技术,在这里是指全方位、多形式和多技术支持下的情境氛围营造。本案例的学习任务群涉及多种技术的支持:“小菜农”衣着、草帽和劳作工具等,用相机多角度拍摄蔬菜、小花的特写镜头等,关联音乐和儿童歌曲的氛围营造以及菜园和教室的适度布置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情境观照。
任务二:观察记录,全能小菜农(劳动、科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子里的蔬菜一天天地生长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每天去园子里的收获:
1.你在园子里认识了哪些蔬菜朋友?(画一画、拍一拍,请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成蔬菜识字卡片)
2.这些蔬菜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开花和结果的?请完成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
三是在任务实施中的言语融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熏染和带入、诗文言语的浸润,都会让学生不断地沉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自主进入学习模式,学会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从而实现言语品质的整体提升。
任务三:实景读诗,田园寻诗情(诵读、音乐)
听老师配乐诵读、讲解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悯农(其二)》和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等古诗中的名句,感受我国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有感情地朗诵二年级上册的《田家四季歌》;阅读几首短小的现代儿童诗,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丰富对田园中蔬菜的认识。
积极心理学认为,沉浸式学习体验是一种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学习已经发生,还要不断展开、深入、内化、延伸……任务驱动的力量不容忽视。围绕主题,我们引导“小菜农”们长线观察、记录和交流;采摘蔬果,创意制作有趣的蔬菜造型;做一回小诗人,展开想象、创编小诗……这样引入、融合和关联多学科元素,形成适合学生又串联深入的学习任务群。在无痕沉浸的过程中,学生认识蔬菜、想象蔬菜,继而发现一园蔬菜都是诗,都能成为诗。
任务四:提供支架,茄花变成诗(审美、表达)
再次走进田园,孩子们亲手栽下的小茄苗长势正好。此时,正开放着一朵朵紫色的小茄花。快蹲下身子,静静地和小茄花待在一起……咦,这是一朵朵怎样的小花?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眼前的小茄花仿佛变成了什么?试着用老师提供的言语支架说一说。
生1:小茄花,变变变,变成小灯笼。
生2:小茄花,变变变,变成紫色的小裙子。
生3:我趴在茄花的底下看。小茄花,变变变,变成一颗大星星!
师:小茄花和动物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小茄花又会变成什么呢?心中的小诗在延续……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创编带有童话情节的小诗句。
(出示图片、声效、句式:小茄花变变变,变成什么,做什么……)
生4:小茄花,变变变,变成小灯笼,帮助蚂蚁兄弟照亮回家的路。
生5:小茄花,变变变,变成小亭子,瓢虫先生躲进去,真凉快!
……
师:一朵朵会变魔术的小茄花,也像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你们瞧,小茄花永远低着头,多像一个谦虚善良的好孩子!小茄花,一朵朵,变魔术,乐助人,变童话,更有趣!
每一个学习任务都不是单纯枯燥地进行语文学习,而是有机融入德育、美育和劳作的学习任务。同时,每个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都以语言、思维和审美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指向,初步渗透了农耕文化中的自信精神和劳动意识,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要建立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段衔接”。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身体健康、言语表达、心理发育和艺术素养等各方面的水平都不够成熟。如何衔接?不是用条条框框,而是要以有趣的课程活动来实现融合与衔接。以“田园诗韵”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融合了多学科元素,任务的细节化设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启发了学生的心智,激发了学生优美灵动语言的萌生,让学生与学习得以美好相遇,淡化了教学的痕迹。
任务五:奇趣制作,造型变成诗(手工、创编)
利用茄子圆、长、弯、直等天然的形状,展开想象,用摆一摆、拼一拼、插一插、撕一撕、切一切和挖一挖等方法设计创意造型,小组合作进行动手制作,并合作创编新的小诗。
师:你们的小手太神奇了,茄子又变啦!老师编了一首诗——
(示范)茄子喜欢变
变成小企鹅
想去南极溜溜冰
生1:圆茄子变变变,变成一双小雨鞋,等你和它来玩水。
生2:青茄子变变变,变成鸟宝宝,躲在窝里等妈妈。
生3:茄子黄瓜变变变,变成小飞船,一起太空去探险。
……
师:勤劳的小菜农,聪明的小诗人,回家后还可以做一回能干的小厨师,做一盘红烧茄子、蒜末茄子……尝一尝自己劳动的美味吧!我们吃茄子,可能吃的就是“小鸟”,是“大鞋子”,还是“小海豚”……哈哈,真有趣!
教师抓住一个“变”字串联起多形式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任务的枯燥和难度,而是感觉自己在玩“变魔术”的游戏。时序更替,“变”出了蔬果的生长;言语交互,“变”出了句句诗行;身心美好,“变”出了童心与诗心的齐生共长。
多元融合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每一个任务都环环相扣,后一项任务可能是前一项任务的基础、评价或递进式学习的新起点。在长线沉浸的过程中,学生用童真的眼睛欣赏劳动成果,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劳动心声,从而领悟到劳动创造的美好、生命变化的美好和言语品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