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2024-03-21 20:15杨晖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杠杆案例物理

杨晖明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初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背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往往让学科变得乏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和图表.在这个大背景下,生活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应运而生.

1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学习动机不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物理学的抽象概念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例如,当学习力学时,速度、加速度、力的平衡等概念对他们来说难以直观感知,这些概念往往需要通过数学公式来描述和计算,而不是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物理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解释也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中的观察和数据分析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抽象出普遍的物理规律,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跳跃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当他们无法理解抽象概念时,会感到沮丧和无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缺乏兴趣和动机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如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主动完成作业等.

1.2 知识迁移运用不够,与生活相脱节

物理作为一门描述自然界现象的科学,理论上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物理教材中的例子也过于理想化,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直接联系.例如,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和问题往往是在理想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忽略空气阻力、摩擦力等,这种理想化的情景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差异,导致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

2 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价值

2.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生活中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生动和具体,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如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交通工具的运动原理等,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并非遥远和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时,他们的学习将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这种情境学习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环境中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生活资源的使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面对真实的物理问题,学生需要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将物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联系起来,可以使物理课程更加吸引人,学生在认识到物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当物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时,学生更有可能在课堂之外继续探索物理现象,这种自主学习的态度对于深化物理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资源的应用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况的能力.通过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可以看到物理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甚至生物学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生活资源的应用常常涉及实际的操作和技术技能,如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搭建简单的电路等,这些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这种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对于学生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至关重要.此外,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也能激发学生对于继续探索和学习的热情,这种热情和习惯是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在未来保持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非常重要.当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时,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1].

3 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3.1 借助生活元素进行课堂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借助生活资源进行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和深度理解的重要策略[2].以苏教版初中物理的“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实际生活场景,教师可以迅速唤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话题的兴趣.教学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个与此相关的实际生活场景引入课题.例如,以水的汽化为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从哪些地方变成水蒸气?为什么冰块在桌子上放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变成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激发了他们对“汽化和液化”话题的兴趣.然后,以水的汽化为例,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实际案例,如为什么在雨后,地面上的水会迅速蒸发?或者在冷天呼出的气体为什么会迅速凝结成水珠?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情境化问题导向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讨的方式逐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在洗澡的时候,镜子上会出现水珠?通过思考,引导他们逐渐认识到这是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却凝结成液体的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引述古代人们对于水的蒸发现象的观察和探讨,以及古人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智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演变过程.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演变历程,还能够让他们在学科中感受到人类文明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运用.

3.2 设计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尤其是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以苏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的“杠杆”一节为例,教师可以挑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如使用门锁、开关门、使用剪刀等,这些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经验的案例.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通过在案例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在“杠杆”案例中,可以通过问学生为什么用手推门锁的一端,门就能够打开等问题,引导学生自发地发现其中的物理原理,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为了更好地呈现案例,教师可以运用图示和实物演示,也可以通过绘制图示展示杠杆的结构和原理,同时还可以使用实物演示具体的杠杆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杠杆的作用,加深对物理概念的印象.

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纵杠杆,感受力的变化.这样,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杠杆的原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在引入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杠杆能够起到放大力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杠杆在应用中有何不同,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杠杆原理.通过将案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杠杆”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还可以提出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杠杆系统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在物体较重时更轻松地打开门锁等问题.进行案例的扩展也是设计案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将案例拓展到不同领域,引导学生思考更广泛的应用.以“杠杆”为例,可以拓展到机械领域,如杠杆在工程中的应用,或者拓展到生物学领域,如人体关节的运动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在设计案例教学时,融入实际创新元素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基本知识点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个新颖的杠杆系统,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开展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可以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4].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的反射”这一节教学为例,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使实地观察和实验更具针对性.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光线在不同表面上的反射规律等,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方向,使他们在实地观察和实验中有所侧重.其次,要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际场景.在“光的反射”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场景,如镜子、玻璃、水面等物体,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科的实用性.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线比粗糙表面反射的光线更明亮,以及提出相应的假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同时,进行实验活动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假设的阶段.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光源、观察角度等方式,验证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观察反射角度的变化,从而得出光的反射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4 结束语

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物理概念.通过借助生活元素进行课堂导入、设计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开展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等途径,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杠杆案例物理
只因是物理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处处留心皆物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