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支点” 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生态

2024-03-21 20:15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支点化学学科

谭 军

(四川省开江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达州 636250)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要课程,它是学生首次系统地来学习和了解自然科学的学科,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探索思维和理性思考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的这一使命任务.正因为基于这样的特点,化学的教学也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化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建立的知识体系,这需要教师找准不同教学环节下的“支点”,以这个“支点”为根基,进而高效推动化学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本文将围绕“支点”一词展开详细论述,通过问题分析、重要性论述和优化策略来探究如何有效地优化化学教学生态.

1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1 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兴趣不浓

化学教学离不开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两个环节.化学本质上就是一门通过实际实验操作来发现和认识自然界中宏观和微观事物奇妙变化的学科,这些事物的变化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具有非常好的趣味性,但是客观现实情况是很少有学校和教师能够做到两个环节的有效贯彻.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匮乏还是实验器材的短缺,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推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进而让不少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层面上,很难进一步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1].

1.2 教学流程设计的不完善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是不完善的.无论是增加理论教学的比例,还是减少化学实验的操作,这些不合理的课程安排都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学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深刻性.尤为严重的情况是,由于不同教师的思想认识的差异性,部分教师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核心,仅在实验操作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内才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操作,而这些化学实验操作也只是围绕考题和考试流程来让学生练习,这种刻板的应试教学安排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化学教学的严重阻碍[2].

1.3 学生主动求知意识不足

学生主动求知欲望不足,是当前初中教学阶段多个学科都存在的一个严肃问题.由于课程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来自家庭、学校和个体等多方面的压力,让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激发出对学科知识的主动求知欲望.而即便是学生对于某一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会一定程度地自发学习,但由于多门学科的任务负担,很难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探索和认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和教师教学内容上.

1.4 教师思想理念的落后

当前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试教育显然是很难再肩负重任.但不少教师仍然守旧地盲目贯彻应试教育,还在以应试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根基,这明显与近些年的新教改背道而驰.

2 教学支点的把握和教学生态的优化策略

2.1 找准学科的辩证支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念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要回归的本质,化学也不例外.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积极影响人类生活的同时,化学也对人类生活有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危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把握化学学科两面性这一特点,结合日常生活中化学的积极案例和消极案例作为“支点”,来引导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在积极和消极两个影响对立的学习过程中,来刺激学生的学科兴趣,抓住教学知识的契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3].

例如,在教学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章节时,在开课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的方面必然就有坏的方面.就比如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同样的,它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请讨论并举手回答你所认识的化学是什么样的?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又带来了哪些隐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价值.此时,学生之间会进行讨论,从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帮助到日常生活中部分化学品存在的危险,学生会对化学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在这一阶段结束后,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或视频,比如,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农药、化肥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特效药解决了人类几千年来无法克服的疾病等.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些成果都是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帮助,但化学的危害也不容小视”,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有关化学的危害,比如近些年发生的化学品爆炸、燃烧的新闻;毒品的诞生和泛滥等,这时学生会产生激烈的讨论,而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指出针对性的观点:化学本身没有错,但是如何发挥化学的积极方面,弱化化学的消极方面,便是人类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而学习化学便是为了更好地让化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由此,通过化学学科的两面性来引导学生对化学有更加深入地认识,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化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正确的化学观.

2.2 找准抽象与具体支点,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初中阶段学生一大特点便是抽象具体化.那么教师就可以以这一特点为“支点”,通过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和理论与学生所能够接触的具体事物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的化学知识点[4].

例如,在教学有关化学基本微粒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分子、原子、离子等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便可以通过将这些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进行结合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和认识这些微观粒子.首先,三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微观粒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就变成离子,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一些实体的几何积木作为这些微观粒子的宏观具象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积木的拆分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知识映射到这些看得见的实体物质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科学教育片中关于微粒子相关的片段进行节选,再结合电子白板的3D立体图形功能可视化地给学生进行具象化演示,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和认识.

2.3 瞄准化学问题的支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问题是最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探索意识的.因此,教师可以瞄准化学教学中出现的相关化学问题作为教学的“支点”,然后在优化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层层深入的化学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假设和论证,并在实验的客观演示下最终确定结论.

例如,在教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设立一组课堂问题,且这些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关系,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酸碱化学性质.比如,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手头的课本或资料来寻找相关的答案,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来得出答案;接着,当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便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酸的性质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酸有哪些?你为什么认为它符合酸的标准呢?”此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总结和归纳有关酸的知识.随后,教师要引出第三、第四个问题“和酸相比,碱是什么?碱的性质又有哪些?”通过不断的问题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获取答案和归纳总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探索的意识.对于本节知识点,当学生获取有关酸碱认识后,教师还要进行最终环节的教学,即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里更进一步地加深对酸碱的认识,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有关酸碱性质判断的实验操作.

2.4 瞄准化学实验的支点,以反思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认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找到答案,在思考中深化所学,进而促进学生在化学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有关“红磷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以此实验为基础,设计一组思考反思环节.首先,红磷测定空气成分实验是为了验证氧气在空气中所占体积的多少,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集气瓶里多少会产生一定的冷却水,而这会导致实验的结果存在误差.那么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如何更好地得到实验结果,即如何优化本次实验操作?”此时,学生会进行思考,而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支点”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此得到最优的优化措施.

3 结束语

本文基于找准“支点”,针对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生态这一论点展开了详细论述.通过现状问题分析、学生群体特性分析得出了想要更好地抓准化学教学的“支点”,教师应当从学科特点、学生特性、教学理念等方面着手,优化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度性,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形成自发的求知欲望,继而以学生内在驱动力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同时,本文在相关策略的论证过程中以现有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将“缺陷”变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武器,从而让化学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刻优化.

猜你喜欢
支点化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给自己一个支点
奇妙的化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